此人和張遼齊名, 諸葛亮忌憚他, 死後曹魏無人再可以抗衡司馬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曹操手下眾多大將中,如果說到用兵和行軍作戰的能力首推兩個人,一個是張遼,另外一個人是張郃。

和張遼成名較早不同,張郃雖然也是位居五子良將之列,但是在曹操生前,他的名氣和地位在五人中並不突出,一方面和他為人處事比較圓滑有關,另外一方面,當時曹操手下大將很多,兵權多在自己宗室大將比如夏侯惇曹仁等人手中,張郃也沒有過多的機會展示能力。

(比如他在漢中方向先是夏侯淵和曹洪的部下,後面是曹真的部下)

可是在曹操死後以及和他同時代的名將一個個老去和死去之後(比如五子良將除了他之外,樂進死於218年,于禁死於221年,張遼死於222年,徐晃死於227年;不僅如此,曹魏宗室第一代中除了曹洪活到魏明帝曹叡時代,其餘三人都已經不在了。

第二代掌握兵權的夏侯尚死於226年,曹休死於228年,曹真死於231年),張郃的地位和作用就慢慢的凸顯出來,成為除司馬懿之外曹魏最後的名將了。

張郃此人,屬於老而彌堅的人物,他用兵老練,機巧多變,在漢中方向可以說是蜀漢的勁敵。

黃忠在定軍山斬殺了夏侯淵之後,劉備當時說了這麼一句話,「當得其魁,用此何為邪!」大概的意思就是如果被殺的是張郃就好了,殺夏侯淵不如殺張郃,顯然劉備對張郃頗為忌憚。

在曹操死後的曹丕特別是曹叡時代,張郃成為曹魏在漢中方向最重要的大將,諸葛亮深知張郃之能,對他也是極為忌憚。

第一次北伐諸葛亮之所以無功而返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街亭失守,而拿下街亭的正是張郃,隨後張郃又收復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諸葛亮只能退去。

可是就是這樣一位曹魏西面防線最重要的大將卻死於非命,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因諸葛亮退兵設伏,張郃追擊蜀軍時中伏在木門死於亂箭之下。

有一種說法張郃之死和司馬懿脫不了關係,說是司馬懿明知有埋伏還強行要張郃追擊蜀軍才導致張郃身亡,這個話題有點大,今天不作討論。

其實從根子上來說,張郃之死和魏明帝曹叡的一個錯誤決定有關,為什麼這麼說?

當時曹魏西線防線防守漢中的是雍涼二州,兵馬都是曹真舊部,張郃長期在漢中前線抵擋諸葛亮,軍中士卒對他都比較認可(這從夏侯淵被殺後,軍中推舉張郃臨時擔任主帥穩定軍心就可以看出),而司馬懿之前一直是都督荊豫二州,也就是說他主要是在曹魏的東線和南線方向,是在曹真死後曹叡才把他調到西線接替曹真都督雍涼二州軍事的。

相比較於司馬懿,其實雍涼兵馬更認可的是張郃,張郃能力有,威望也有,資歷也夠,曹叡為何就不能讓他獨立負責漢中防線?曹叡最大的錯誤就是不應該把司馬懿調過來,把張郃司馬懿兩個能力同樣出眾的人放一起,這不是製造矛盾嗎?其實他們兩人中任何一人都有獨自領軍抗衡諸葛亮的能力和實力,一個都督荊豫二州,一個都督雍涼二州豈不是更好?非把兩人湊一起,這是曹叡所犯的最大昏招。

張郃這個曹魏最後的名將一死,遍觀軍中眾人,再也無人可以在軍中抗衡司馬懿了。

曹叡的這一個錯誤決定實際上是成全了司馬懿,可嘆曹操曹丕兩人對司馬懿諸多防範,從不賦予他兵權,到了曹叡這裡形勢變化太快,宗室中無人可以挑大樑,最後兵權還是盡入司馬懿之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中所展現的曹真是真實的嗎?

《三國演義》中的曹真是在諸葛亮、司馬懿兩大高手之間受氣吃憋的窩囊人物。老是被孔明捉弄於股掌傍邊,關鍵時間,要司馬懿來救。相似《沙家濱》中的胡司令這麼的大冤桶。這第一要怪演義多年來的影響,不光曹真...

諸葛亮北伐的經過:諸葛亮五次北伐的過程

第一次北伐①子午谷之計228年春天,蜀軍準備好北伐。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計,據魏略記載:魏延建議由其率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進...

讀《三國志》說漢中——張郃在漢中臨危救曹軍

張郃是三國時的名將,《三國志·張郃傳》裴松之注引《魏略》說:「劉備憚郃而易淵。」張郃為曹魏政權的建立和鞏固立下赫赫戰功。陳壽寫張郃傳,主要寫了曹劉定軍山之戰和諸葛亮北伐首出祁山及再出祁山戰爭中張...

諸葛亮北伐最大的對手不是司馬懿而是曹真

《三國演義》里曹真是個窩囊的角色,總是被諸葛亮玩弄於掌股之上,每次都要司馬懿來救。可是實際上並非如此。曹真才是諸葛亮北伐的最大對手,曹真去世後,魏明帝才派司馬懿去的關中,此後才有了諸葛亮智斗司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