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從來就沒有粗心這回事,真正的原因在這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何訂閱我們?

*搜微信號"cdzk-114"或公眾號"成都初中升高中"

-------------✄----------

拿到試卷後,除了關注分數外,還有什麼更需要我們和孩子一起去挖掘呢?做一次認真的試卷分析,這是比單單知道考分本身更加有意義的事。

在研究丟分的題目,分析錯誤原因時,很多孩子或家長往往會一聲長嘆:「怎麼又犯了粗心大意的老毛病呢?」如果簡單地把孩子應該會的題目做錯歸結於粗心,或許我們並沒有找到實質問題。

首先,粗心是結果,不是原因。

如果簡單地把孩子應該會的題目做錯歸結於粗心,並不妥,因為這會掩蓋很多真相,也讓孩子輕易原諒自己,而沒有找到實質的問題,無法採取相應的彌補措施。

當然,誰都有粗心的時候,但在粗心表象下,有很多更深層次的原因,表現在不同孩子身上,這些原因所占的比例會有不一樣。

所以說,考試從來沒有粗心這回事,那麼所謂「粗心」做錯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我們必須通過「粗心」看到背後反映出的問題:

一、粗心,因為孩子對知識掌握的熟練度不夠

粗心往往是和滿分對照而言的,看似每個知識點都掌握了,卻很難在考試中得到滿分,便會被歸咎於粗心。

然而,在計算了某個知識點有99%正確率與90%正確率的同學,在題量逐漸增大後得到滿分的機率後,所謂粗心,就成了錯覺而已。

如圖:

當題量達到200道題的時候,知識點90%正確率的同學得滿分的機率已無限趨近於零,低於買體彩中500萬的機率。

另一個顯而易見的現實是關於實力和最佳發揮的。

很多時候我們把最佳發揮當作實力,低於此的被歸咎於「粗心」。

實際上在大數據之下,一個孩子的成績曲線大體符合正態分布,左右兩側的區間可能性基本相等,寬窄(方差)取決於心理素質。

這兩張圖表破除了關於粗心的幻覺。

比如,他難題都會做,簡單題錯,那不是不會,就是粗心。

粗心是態度問題,態度端正了就不粗心了——把問題歸咎於態度,就成了一筆糊塗帳。

事實上,對於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是可以用錯題率來量化的。

錯題率越低,表明知識點掌握程度越高,相應的,在考試中獲得滿分的幾率也越高。

因此,態度不是原因,「粗心」不可能因態度的轉變而徹底解決。

唯一解決「粗心」問題的方法,是提高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令單題正確率接近100%。

一個頗有爭議的說法:「中小學的知識難度可以忽略,正確率基本等於熟練度。

所謂知識難度可以忽略,意思是憑藉正常人的智商在理論上都可以達到100%的正確率(在粗心不能當作藉口之後,笨這個藉口也被徹底抹掉了。

考不好只能歸咎於「懶」了)。

正確率基本等於熟練度,說明了為什麼題海戰術雖然被人詬病、痛恨,但確實是有效果的。

解決辦法:一道題目,反覆接觸至少要六次以上,並且每次都在思考,才會熟悉並產生記憶。

二、粗心,因為孩子對知識的基本概念不清楚

不過,無差別的題海戰術雖然是有效果的,但並不是有效率的。

怎麼提高效率,要從錯題入手。

眼中不能只盯著錯誤,而要追溯思考過程。

在輔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我發現大部分的錯誤都不是偶發的,往往成批出現同類錯誤。

在追溯思考過程中,會發現根源往往是簡單的概念沒有完全理解,或者乾脆是錯誤的理解。

追溯思考過程,最簡單的方式是要求孩子每道題寫解題過程

這也是中小學銜接中值得重視的學習習慣問題。

我從暑假開始給孩子提出這個要求,然後發現很多他答案對的題,在思路上也是模糊和不完整的,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看似同樣的題,有的時候能做對,有的時候就做不對。

並不是「粗心」導致,而是他的掌握程度本身就比較低。

也可以讓孩子試著去講解題目,如果做到能講解題目,表示確實理解了。

通常在講解過程中,也會不斷發現自己知識上的漏洞。

三、粗心,因為孩子的習慣有問題

訓練方法:從生活中,而不僅是學習上,進行訓練。

1、注意力的訓練方法有讀書、下棋、學習樂器等等(關於這個問題的研究很多,有各種理論和指導)。

2、分析力的訓練方法是「隨口問」,養成隨時問為什麼的習慣,養成思考的習慣

(這其實是真正的素質教育。

即使是成年人中,沒有思考的習慣,不假思索地接收各種信息的人太多了。

這種狀況有人歸咎於中國的教育體制不鼓勵思考,我覺得這種「都是體制,別人的錯」的態度倒真是教育問題。

3、執行力的培養在於執行。

永遠不認可口頭上的「會」,必須見到正確率才算結束。

備註

關注「成都初中升高中」對「中考知識要點、中考作文、題型分類、方法技巧、升學資訊等」及時掌握。

每天持續更新,讓學習更加簡單!

成都初中升高中微信號:cdzk-114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