璐扯三國(人物篇)——高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天扯的是高順,一個我很喜歡的三國人物。

我承認,我有個文藝系、淚點較低且容易情緒化的分裂性格。

所以我對犧牲和奉獻的品格是沒有抵抗力的。

遊戲《三國志》中的高順形象

在我看來,高順對於呂布,做出了終其一生的犧牲與奉獻。

在東漢末年,中央政府失去了管轄地方的力量,甚至連自保都需要仰仗地方軍閥勢力。

這就使得大量本來「食漢祿」的文官武將們不得不及早為自己的將來做打算。

有的人走上了匡扶漢室的道路,而有的人則走上了稱霸一方的道路。

和許多想當老闆的人一樣,呂布也有野心。

青壯年的呂布絕對不是一個安分守己的男人,他為了待遇更換陣營,直至最後自己成為一方諸侯。

呂布獲得「三姓家奴」這個稱號,個人感覺倒不是因為呂布的跳槽,更多還是因為弒父的舉動。

即便是時局動亂,禮法崩壞的亂世,人們對於太平和禮法的嚮往總是不會變的。

不尊禮法者遭到唾棄也就不是什麼讓人意外的事情了。

高順一直跟隨呂布,直至最後呂布戰敗,拒絕投降而被曹操所殺。

曹老闆向來喜歡收編有能力之人,但呂布因為先後很下作地偷襲了劉備和曹操,落到此二人手裡,存活機率本就不大。

但是能力不亞於張遼的高順被處死則完全是因為他自己的性格。

張文遠在三國中後期作為曹操軍中的外姓戰將,有著上佳的表現。

就這麼斷言高順的能力不亞於張遼合適嗎?

其實個人認為,高順的能力還應在張遼之上。

《英雄記》: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

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斗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陳營。

順每諫布,言「凡破家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見用耳。

將軍舉動,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也」。

布知其忠,然不能用。

布從郝萌反後,更疏順。

以魏續有外內之親,悉奪順所將兵以與續。

及當攻戰,故令順將續所領兵,順亦終無恨意。

陷陳營就是後來所廣為人知的陷陣營了,陳陣通假字。

陷陣營只有七百人,看似很少。

但是實際上,正是由於《三國演義》中大部分的戰鬥規模被誇大了很多才導致《三國志》或者其他史料中記載的一些數據讓人看來略感失望。

東漢末年連年戰亂,土地歉收,各地豪強自結軍隊混戰不止,在這種大環境下,人口基數必然會大幅下降,更是不可能穩定增長的,即便是一些號稱兵精糧足的大城市也無法與漢朝最為興盛的時期相提並論。

當然在官渡、赤壁這種並不多見的大規模戰役中,參戰雙方的兵力基數總和還是很大的。

但是在絕大多數時候,軍閥之間勢力交界線上的你來我往,往往就是千八百人的事兒。

陷陣營的裝備的精銳從文字中不難看出,個人推測這完全是高順自己的功勞。

呂布本身並不是一個富足的諸侯,並未曾有過長期占領的根據地。

他在光榮公司的三國遊戲里,某些時候還是以一種很尷尬的流浪軍身份登場的,這就基本確定了他自身經濟條件的局限性。

在這種局限性下,想必組建陷陣營的經費不會充裕,更別說全套裝備的維護保養和軍隊的運營了。

所以也有一說陷陣營壓根就是高順自己組建的。

作為一個有一身武藝的青壯年男性,在那個動亂的年代,除了呂布之外,有太多待遇優厚的實力大戶可以選擇。

所以可以推斷,陷陣營在思想覺悟上也是有絕對保證的。

此外,高順不貪不飲的生活作風絕對給陷陣營的士兵帶了個好頭。

綜合上述三點,就不難解釋為何陷陣營對上一般的對手都可以攻無不克了。

在嚴格的自我要求之外,高順還有著不俗的智商和戰略眼光。

這一點從他的進諫中不難看出。

雖然無法和周公瑾「二分天下」這樣的宏圖大略相提並論,但是也足以證明高順並非一介武夫。

遊戲中的高順形象

這些簡短記錄,基本反映出了高順威嚴清白,文武雙全的特點。

至於文中提到的郝萌造反一事相當耐人尋味:

《後漢書》:建安元年六月夜半時,布將河內郝萌反,將兵入布所治下邳府,詣廳事合外,同聲大呼攻合,合堅不得入。

布不知反者為誰,直牽婦,科頭袒衣,相將從溷上排壁出,詣都督高順營,直排順門入。

順問:「將軍有所隱不?」布言「河內兒聲」。

順言「此郝萌也」。

順即嚴兵入府,弓弩並射萌眾;萌眾亂走,天明還故營。

萌將曹性反萌,與對戰,萌刺傷性,性斫萌一臂。

順斫萌首,床輿性,送詣布。

布問性,言「萌受袁術謀。

」「謀者悉誰?」性言「陳宮同謀。

」時宮在坐上,面赤,傍人悉覺之。

布以宮大將,不問也。

性言「萌常以此問,性言呂將軍大將有神,不可擊也,不意萌狂惑不止。

」布謂性曰:「卿健兒也!」善養視之。

創愈,使安撫萌故營,領其眾。

呂布半夜被人掏了老巢,第一反應是拖家帶口找高順。

這是絕對信任的體現,無論是從人品還是從實力上。

要知道高順的陷陣營只有七百人,郝萌敢造呂布的反,必然兵力充分且早有準備。

而且從細節描寫中可以看出高順這支部隊的綜合素質:突發情況下的迅速集結,夜戰中弓弩的高效應用,這都是硬實力的體現。

這也應該是呂布放心裸奔到高順這邊的原因之一。

至於後面曹性的表現和問答完全和高順是兩個畫風:一個積極表現,趁機上位;一個盡忠職守,默不發聲。

在這次事件中,高順對於郝萌造反的精準判斷和迅速行動直接保證了呂布家小的安全。

如果沒有高順和陷陣營,呂布搞不好真的要死在叛亂之中,哪來的後面的健兒之談?至於曹性對於陳宮的指控和呂布的處理也可以明顯看出,呂布對於處理自身勢力內部的種種事務時,執行力是極為有限的。

聽得了勸而分不出好賴人就是呂布很長一段時間的納諫特點。

等到呂布後期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時候,甚至喜好聽信妻子之言而忽視自己麾下之人的意見,所以呂布最後招致眾叛親離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然而,在呂布走向作死的道路上,高順和他的陷陣營卻始終是他堅實的後盾,哪怕是呂布把高順兵權都架空的前提下。

腦補小劇場

「高順啊,跟你商量個事兒,魏續你知道的,我小舅子。

想過過帶兵的癮,你把部隊借給他帶著玩唄。

「將軍吩咐,末將照辦就是了。

「放心了,打仗的時候還是你帶,那個草包什麼把式我清楚,他也帶不了你練出來的兵,對吧?高順你不會有意見吧?」

「末將不敢。

「那就這麼說定了啊,一會我還得陪你嫂子去買點兒東西……」

「末將告退。

這場景,光是想想就讓人心寒。

就算高順這人不善溜須拍馬,但是硬實力呂布心裡還是有數的。

《英雄記》中還有記載,呂布貪財,為了些許貢品馬匹攻擊臧霸。

行動前高順勸阻不聽,最後無功而返。

這個事情所表現出的大部分信息顯而易見,不予贅述。

但是有一個額外信息就是:馬匹在那個年代是很重要的戰略物資。

所以組建的起成建制騎兵隊的地方勢力都是相當富有的。

至於裝備精良的騎兵隊,更是價格不菲。

所以這也是為何漢朝馬鐙和馬匹裝備出土稀少,(三國時期似乎並未有所發現)的原因吧。

所以強悍如白毦兵和陷陣營的精銳兵團因為其作戰需求和強度,也不適合配備馬匹來增加機動性。

《三國演義》中關於高順有一個細節,在提到呂布軍隊的配置時,只有高順是沒有安排副將的,這是否是羅貫中的疏忽就不由得知了。

個人更傾向於是作者對於高順能力的認可。

至於單挑能力,在《三國演義》第十八章提到,高順率軍與夏侯惇在下邳城外交戰,四五十回後,高順敗陣,欲退兵回城。

夏侯惇在這次追擊中被曹性射中左眼,自行吞下左眼眼珠。

夏侯惇雖然在隨後的追擊中擊殺了曹性,但是傷痛難耐無法繼續作戰,只得退兵。

於是曹兵被高順抓住機會大敗。

所以不難看出,在老羅的觀點中,高順並不能算是武力優秀的戰將,而是更傾向於指揮統兵的類型。

當然我們都知道,三國中幾乎所有單挑行為都是老羅腦補的。

所以就武將的戰場實用性而言,高順沒有明顯缺點。

高順的死亡是令人惋惜的。

他在呂布眾叛親離時依然沒有選擇分開站隊,導致他和呂布等人一起做了俘虜。

跟陳宮不同的是,高順跟曹操是沒有什麼過不去的深仇大恨的,這就給了他降曹的可能性。

對比同期的張遼,高順在呂布手下時期的實績是要漂亮得多的,這也恰好決定了曹操不可能輕易放走他。

高順沒有像呂布一樣搖尾乞憐,也沒有像陳宮、張遼那樣出言不遜,但是曹操並沒有留用他。

這讓不少人感到不解。

司馬光《傳家集》:或問陳登、高順皆有過人之才,俱事呂布。

而登輸心魏祖,親為反間;順盡力於布,與之偕死。

意者順賢登歟。

應之曰:不然,古者列國並立,同事王室。

故先王制禮,諸侯有王、大夫有君,君臣始終,有死無貳。

漢氏平壹海內,萬國一君,天下之君,唯帝室耳。

順於呂布,雖備將佐,無委質之分。

布者反覆亂人,非能輔佐漢室,而又強暴無謀,敗亡有證。

登知幾輕舉以存易亡,徐、豫克清,百姓蘇息。

順託身失所,迷逺不復,以陷大戮。

易稱比之匪人,豈謂順耶。

其才雖美,未能及登。

以茲觀之,優劣見焉。

司馬光的分析是很直接透徹的,當然是他是有角度和立場的。

歷史是已經發生了的事。

評價歷史人物的時候,相當大比例的評論者都是站在上帝視角來發表看法的,很難做到完全客觀,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帶有與自身相匹配的身份立場。

東漢政權名存實亡,黃巾遍地,天下能者無不自立以自保。

在黃巾之亂過後,必然會有人站出來主張新秩序:因為你劉漢天下亂了,城池丟了,搶回來的也不是你自家人。

這時候必然是誰拳頭硬誰有話語權。

董卓可以,曹操、袁紹可以,甚至劉備這種白身都會有想法,那麼呂布為什麼不可以?呂布名聲差,無非是呂布這個人不尊禮法,唯利是圖,他辦的事兒有記載的那麼幾件都因為這倆要命的缺點而被人詬病。

但有句粗話叫有奶便是娘,在亂世的戰場上,通曉禮節並不能幫你活過第二天,禮節是那些有能耐高枕無憂的當權者才會去考慮的東西,很明顯跟呂布這個吃了上頓沒下頓的人不搭邊,同時這也能解釋了為何呂布一旦有了地盤就不思進取。

呂布是個粗人暴發戶,但是呂布的驍勇是可以稱霸一方的,所以很多人會選擇投奔他:無論是陳宮還是陳登,又或者是其他呂布的手下,都可以看得出一定的喜好和目的性。

但是高順呢?有限的記載並無法看出高順為何會一直跟隨呂布,甚至兵權被奪都無怨無悔。

在那個人理淪喪的亂世,他真的只為了追求那份君臣始終,有死無貳嗎?我無從了解,更無從理解。

畢竟,以己度人是觀者大忌。

曹老闆難道也是沒法出高順的所圖才殺了他的?不由得知。

個人推測: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能力再強,看不出你的所圖,就沒法安心的把事情交給你去做。

鋒利的刀鋒必須確保方向正確,既然無法確保,不如就此折斷,免除禍患。

誠然,高順的個人修為和他對於忠君之道的堅持是被眾人廣為推崇的。

因為每個老闆都希望擁有高順那樣忠誠的員工,每個創業者都希望擁有高順那樣強力的同事,每個打拚者都希望擁有高順那樣清明的領導。

然而——

陷陣營的七百兄弟們,你們,後悔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誰說呂布帳下無名將?帶你認識八健將!

說到呂布,我們想到的就是他的武力及勇猛,且有不俗的帶兵能力,真可謂是三國前期的第一猛將!但我們一聊到呂布集團,許多人都會認為呂布雖猛,但欠缺左膀右臂,軍師陳宮雖好,但相比曹操的荀彧、郭嘉來說始...

呂布手下的大將曹性

曹性是東漢末年呂布的部將,史載他曾與身為自己上司的反叛者郝萌交戰,並砍去郝萌一臂,受到呂布的嘉獎。在羅貫中所著小說《三國演義》中,也有關於曹性箭射夏侯惇左目的描述,而曹性也隨即被暴怒的夏侯惇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