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記憶之二,吳學禮展轉求學路,憤怒回到長順傳播思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長順縣營盤是個美麗的鄉村,但吳學禮的父親吳白泉深知,在動亂的鄉間,孩子學習條件差,成才不易,於是,1932年,將12歲的吳學禮送到省城貴陽,進入志道小學讀書,後又轉入達德小學就讀。
吳學禮家庭相對殷實,但他結交朋友不分貧富。
他給人的印象是年少老成,舉止大方,平易近人,善於言談。
同學、朋友謂之「靜如處子,動如游龍」。
當他獨處書齋時,溫文爾雅,或沉默不語,或悉心研讀。
他的父親向來信任他,並不採取強制、督促其學習之類的方式干擾他。
在壩羊、營盤讀小學期間,吳學禮在夜間溫習功課時,會自覺地準時點上一柱香,而且必須學完二柱香的時間,才停歇,而後上床入睡。
在學校,從小學開始,他除了研讀必修課及所喜愛的讀物之外,還致力於美術,特別是進入志道和達德小學學習後。
不久,吳學禮考入貴陽達德中學念高中。
達德中學很有名望,匯集了許多資深教師。
此間,吳學禮有一位老師叫聶汝達,是中共地下黨員。
聶汝達不斷對吳學禮等學生宣講革命道理,灌輸馬列主義思想,吳學禮對他很敬佩。
在達德中學,吳學禮學習成績優秀,但一些教師覺得他思想有點「怪異」。
有一次,吳學禮在教室里繪製了一幅無產階級革命領袖列寧的畫像,畫中的側邊有一個人站立著,此人滿臉疑惑地問畫中的列寧說:「你是誰?你啞不答聲?莫非是資本家的仇敵?農工的救星?」這幅畫被一位老師發現,這位老師當時沒說什麼,但估計已經被記在心裡。
吳學禮猜出了這位老師的心思,但他鎮定得很,沒作解釋。
老師走後,吳學禮在教室里還特意邀請同學圍了過來,為他的畫點評。
同學中,有的並不知道畫中人是列寧,就問:「這人是誰?」
吳學禮答:「是俄國革命領袖列寧,他是個解救勞苦大眾的人,了不起。
那裡的窮人都翻身過上好日子了。
」
有同學帶著期盼的口吻說:「我們中國要是有這麼個人就好了。
」
「有,肯定會有。
」吳學禮堅定地說。
圍著畫點評的同學,有的意識到了什麼,撤身離開,有的並不在乎,繼續點評。
這期間,吳學禮的思想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信念堅定,繼續不斷地接受聶汝達老師傳播的革命思想。
聶汝達的革命行為逐漸被反動勢力盯緊,時刻有被逮捕
的危險。
聶汝達對革命事業的忠誠,使吳學禮更加敬佩。
後來,聶汝達被國民黨逮捕,關押在貴陽鴨子塘,不久英勇就義。
1942年初春,抗日戰爭進入最艱苦的年代,以堅持抗日、反對內戰、反對投降為旨意的民眾潮流在全國許多地方漫延開來。
吳學禮心潮澎湃,主動聯絡進步學友,在貴陽參加了「一堅兩反」的學潮運動。
吳學禮走在遊行隊伍的最前面,高喊「堅持抗日、反對內戰、反對投降」等口號。
事後,學校對參加學潮的學生一一審問,深挖思想問題,吳學禮理直氣壯,大大頌揚「一堅兩反」的重要意義,被達德中學當局以「異黨嫌疑」開除學籍。
時局迷亂,但吳學禮心裡沒有亂,他被達德中學當局開除後,極為悲憤,立即回到故鄉長順營盤小學任教。
他想:革命活動哪裡不可以開展?在營盤小學,吳學禮結識了從遵義到長順營盤進行革命活動的地下黨員余貢魯。
余貢魯是個比較有鬥爭經驗的黨員,他教給了吳學禮在鄉村開展革命活動的方法:一是深入群眾,以心貼心;二是以活潑通俗形式進行革命宣傳;三是隨時觀察反動勢力動向,注意保護自己。
受其影響,吳學禮積極參加、開展革命活動。
吳學禮在營盤小學任教期間,教室里、村寨中,他經常教學生、群眾唱《國際歌》、《義勇軍進行曲》、《神槍手》、《黃河大合唱》、《你、你、你、這個壞東西》等革命歌曲。
他教唱革命歌曲後,經常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加以揭露,要求勞苦大眾起來革命;傳播八路軍打勝仗的消息,宣傳解放區打土豪分田地等;還高喊「打倒蔣介石,人人有飯吃;打倒何應欽,不再當壯丁」口號。
吳學禮除了對學生、群眾教唱革命歌曲、宣傳革命道理外,他對侄子吳汝霖(解放後,吳汝霖曾任安順市委常委)的教育用心有加,時常要求吳汝霖閱讀進步書籍,比如:《一顆未出膛的子彈》、《唯物辯證法》、《游擊戰術》、《新民主主義論》、《論持久戰》、《從猿到人》、高爾基的《童年》和《母親》等。
吳學禮還要求吳汝霖注意搜集民間一些有進步意義的民歌,稍加修改後,就拿到青少年、朋友中去領唱,其中有三首民歌歌詞是這樣寫的:
一
你我弟兄光流落,
權貴只會搞剝削,
當兵丘八在守衛,
老爺抱著太太睡。
二
解放區、解放區,
到處是歌聲,
窮人得翻身,
幼的有所養,
老的有所歸。
三
軍閥官僚壓人民,
十字街頭餓死人,
窮老百姓無出路,
大富人家酒肉臭。
在吳學禮的教導下,吳汝霖也參加了安紫長邊區革命活動,並加入中國共產黨。
在革命實踐活動及短暫的鄉村教育教學工作中,吳學禮感覺到自己掌握的知識遠遠不夠,必須再繼續深造,才有更大、更強的力量進行革命工作。
1942年9月,吳學禮經同鄉人楊永昌(長順營盤《大眾報》創辦人之一)介紹,貴陽高等農校校長趙發智同意接受吳學禮入校學習。
此後,他又考進從上海遷入貴陽的大夏大學史學系學習。
在「高農」和大夏學習期間,吳學禮耳聞目睹到一種境況:由於日寇大舉侵華,中國東部省份流亡到內地的學生,他們歷盡日寇侵華的苦難,抗日激情蓄積在心。
吳學禮同他的本土同學也深受感染,愛國義憤充溢著胸膛,與外省流亡而來的同學同仇敵愾,共同投入到抗日救亡活動中,他們在街頭張貼標語,組織集會,宣講抗日,激發民眾愛國熱情。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結束後,大夏大學遷回上海,吳學禮轉入貴州大學史學系繼續學習。
史學專業的學習,讓吳學禮了解到近代、當代的中國深受西方列強的凌辱,以及半封建半殖民地之下勞苦大眾的悲慘生活。
吳學禮經常會把這些歷史和現實拉回到故鄉營盤,於是,他清楚地懂得了故鄉營盤街上為什麼會有赤裸的乞丐;在嚴冬寒風中,河床結冰,為什麼造紙坊中的工人用紅腫的手打開冰塊也要工作;為什麼各種苛捐雜碎多如牛毛;為什麼貪官污吏沆瀣一氣,民不聊生!他經常自問自答:靠誰來改變這一切?靠自己,靠每一個中國人自己。
從志道到達德,從大夏到貴大,從書本到社會,這些如火如荼的鬥爭生活,構成了一幅幅多彩斑斕、內容浩繁的社會畫卷,展現在吳學禮的面前,使他的視野大為開闊,革命的信念堅如磐石。
吳學禮在達德高中、大夏大學、貴州大學學習期間,先後結識了中共安順、紫雲邊區的地下黨劉英泰等人。
1946年冬,經中共安(順)、紫(雲)邊區領導小組研究決定,由地下黨負責人劉英泰、張恆茲、王權超三人介紹,吳學禮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一個革命戰士終於有了歸宿,成了無產階級先鋒隊中的一員,他實現了夢寐以求的夙願。
吳學禮入黨後,只要黨認定是進步的人,他都會千方百計接近他們,團結他們,力求壯大革命力量。
他採取的方式是:象執行任務般地熱忱相待,同他們討論救國真諦,激勵大家共赴國難,然後通俗易懂地講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然後慢慢激發大家救國必須讀馬列的書,必須懂得只有馬列主義才能救中國的道理。
對於青年中的骨幹,他不斷選擇重點,隨時談心,做到對這些青年的歷史、個性及成長經過了如指掌,並進行考察和重點培養,一些進步青年由他介紹加入了入中國共產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