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有岳飛、韓世忠這些名將,為何北伐依然失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常言道:『北宋出相,南宋出將。

「意思就是,在北宋時期,名相輩出,有王安石、司馬光、范仲淹等一批在能力、道德上都無可挑剔的宰相。

而在南宋時期,則有岳飛、王堅、韓世忠、畢再遇等一批非常優秀的名將。

北宋跟南宋,都面臨著各自的問題。

北宋的問題是如何面對北方的遊牧民族,南宋的問題在於,如何收回被北方遊牧民族占去的土地。

從岳飛時期,南宋總共經歷了三次北伐,但每次都走向失敗。

但終其覆滅,南宋依然沒有辦法解決這一歷史性難題。

這也是常常被拿出來討論的一個問題,以南宋出產名將的頻率,為何北伐一直都沒能成功?

第一點:南宋實行的政策,是從宋太祖趙匡胤時期便推行的」重文輕武「政策。

眾所周知,趙匡胤是以兵變奪得皇位。

等到他坐穩皇位後,總是擔心有人效仿自己。

所以,故意拔高了文官的地位,打壓武將的身份。

這種刻意的打壓,對於南宋軍隊的戰鬥力有非常大的影響。

第一是文官對武將的權力極大,非常容易猜疑,甚至鄙夷武將。

這種情況,非常容易打壓武將的積極性。

第二是真正有能力的人,都不願意當武將。

這使得武將的培養,出現了很大的漏洞。

第三是對於軍隊的訓練也有很大的影響。

南宋時期,甚至出現天子在閱兵時,出現士兵懈怠的情況。

而這些,都是南宋可以」重文輕武「的後遺症」

第二點:可以這麼說,南宋沒有繼承北宋那些優良傳統,如出現大量賢明宰相,反而把北宋的積弊,一股腦都接了過來。

其中最致命的一點在於,黨爭。

北宋時期的黨爭,起源於王安石與司馬光各自為首的」新政「」舊政「。

不過,當時的爭論,大家都是出於公心,而且這兩派人的品德水準較高。

所以,沒有出現什麼大亂子。

而這批人去世後,蔡京等人上台後,黨爭愈演愈烈。

到了南宋時期,幾乎就是明面上的爭鬥。

這種黨爭,無疑就是內耗。

這使得整個國家在一些重要問題,常常是只爭論,卻沒有執行。

第三點:黨爭帶來,不止是內耗,而且使南宋在「戰」跟「和」之間,搖擺不定。

一會兒說戰,一會兒說和,總是沒有結論。

這不僅是一派人攻擊另一派。

即便是主站派,如南宋最後一次主動北伐的主持者韓侂胄,也經常在主戰跟主和之間搖擺不定。

這種不能一以貫之的戰略,無異於一張廢紙。

不僅敵人搞不清,自己人同樣搞不清。

圖為韓侂胄

第四點:雖然很多人都說南宋時期,國家允許經商,十分的富裕。

但同樣的,因為常年敗仗。

所以每年都得從國庫拿出大筆財政,用來支付給其他國家,當作議和的條件。

所以,當時的實際情況就是,底層的老百姓生活十分困苦。

除了來自官方的高強度賦稅,還有民間的高利貸。

一方面是皇帝,一方面是地主。

他們都對底層老百姓拚命壓榨。

直到他們生活困苦,無力呻吟為止。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頭條號:腦洞外星人,一個研究地球歷史的外星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講真丨你知道的宋朝可能是假的!

一言難盡的宋朝有人說它「積貧積弱」,有人說它是封建時期底層人民最富有、最自由的時期;有人說它是知識分子活得最好的年代,有人說那是趙匡胤的恐懼之心所為;有人說那時的皇帝最寬厚,文化修養最高,也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