謊言的泡沫被捅破,致使大戰慘敗,統一大業流產,遺恨終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自古以來,戰爭總是虛虛實實、伴隨著謊言和大話而行,正所謂「兵者,詭道也。

」亂世三國是一個混亂的時代,也是謊言與大話興起的時代;各種假言謊話不僅見諸於廟堂之上的政治謀慮,也頻頻出現於真刀真槍的戰爭之中。

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給孫權寫了一封信:「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

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

」這分明是一封戰書,一篇檄文:近來我奉皇帝之命討伐有罪之人,兵鋒南指,劉琮束手投降。

現在我率領八十萬大軍,正要和孫將軍您在吳地一起打獵。

說的輕描淡寫。

八十萬軍隊用於打獵,「殺雞焉用宰牛刀」?這實際上是給孫權當頭一棒,造成強烈的心理威懾,讓他充分想像「八十萬」數量級別的軍隊會帶來的慘敗結局。

威懾作用起初效果明顯。

首先是重臣長史(相當於東吳事務總管)張昭被嚇唬住了,對孫權說:曹操好比可怕的豺狼虎豹。

現在挾制天子討伐四方,動不動以朝廷的名義為發布命令,抗拒他,就顯得名不正言不順。

我東吳可抵擋曹軍的只有長江天險,可現在曹操已取得荊州,把投降過去的劉表的水軍全部部署在江北,牛皮的戰船及正規戰艦就有幾千艘,已經與我們共享了長江天險。

再加上曹軍步兵勢力強大,水陸齊下,雙方力量懸殊太大,長江天險優勢又失去了。

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迎接曹操、投降朝廷。

長史張昭在東吳文臣武將中資格最老,是孫策留給弟弟孫權的重量級元老。

《三國志·張昭傳》記載:孫策創業,命昭為長史、撫軍中郎將,文武之事一應委之。

策亡,以弟權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輔之。

張昭降曹的立場也有其合情合理之處,他並不希望東漢長期處於割據之中,具有一種東漢末年知識分子的報國情結:希望儘早結束戰事,歸於一統。

並且,張昭原是徐州人,因避中原戰難才流落江東,此時年屆五旬、葉落歸根思想漸濃。

而大都督周瑜也由中原流寓於江東(原籍安徽廬江),卻早已融入江東,急需藉此機會建功立業,故並不思歸中原。

同時,周瑜深受孫策及孫權兄弟二人的器重,並且與孫策同娶喬氏姐妹,知遇之恩加上親戚連襟,已結成了利益共同體。

因此,周瑜根本不會考慮降操這一選項。

面對東吳朝野複雜的局面,周瑜心裡素質很好,異常冷靜,掰著指頭給吳主孫權算了算「八十萬」的細帳。

他說:大家只看到曹操信中說有八十萬人馬的大話了,沒有弄清虛實就嚇破了膽、吵著要投降,這太不像話了!讓我仔細分析一下:曹操從中原帶來的部隊不過十五六萬,而且長期征戰、早已疲憊不堪;新投降的劉表的部隊,至多七八萬人,仍然心懷猜疑、也不全是一心降服。

一群疲憊不堪的人領著另一批心懷猜疑的人,沒什麼可怕的!我們有五萬精兵人,就足以對付他們了。

八十萬與十五萬,數量等級相差甚遠!赤壁之戰,正是謊言與假言被戳穿、戰爭威懾失敗的經典戰例。

如果赤壁之戰,曹操的謊言不被戳穿,那麼歷史將是另外一番景象。

可是,曹操的謊言被周公瑾看穿了,其軍隊數量上的泡沫、軍隊質量上的隱患都赤裸裸地呈現於東吳君臣面前,赤壁之戰慘敗的結局是不言而喻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曹操瞧不起的「豎子」為啥會讓他慘敗?

赤壁之戰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也讓曹操原本輝煌的人生又多了一層灰色的陰影。而一向自稱「不敗之師」的曹軍在赤壁被火燒連營百里,最終慘敗,北回修整。最終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曹操、劉備和孫權三分...

三國演義之諸葛亮舌戰江東群雄

樊城大敗,讓劉備狼狽至極。往江陵進發的路上,劉備走的那叫一個慢。畢竟有兩城百姓扶老攜幼的跟著,一天也就能走上十幾里路。從襄陽到江陵,約四百多里的路程,這點路放今天開車三個半小時穩穩噹噹的就能到,...

魯肅簡介 揭秘為什麼會說魯肅不如樊噲

魯肅早年為周瑜的曹長,後隨周瑜一同投靠孫權。在孫權帳中的魯肅也為孫吳鞠躬盡瘁,為孫武鼎立江東,和赤壁之戰大勝曹軍都立下了汗馬功勞。那麼魯肅的一生還有哪些其他的事跡,民間又為何流傳著魯肅不如樊噲這...

還你一個真實的周瑜

關於周瑜,大家耳熟能詳的莫過於《三國演義》中「既生瑜,何生亮」、「賠了夫人又折兵」、「三氣周公瑾」等典故。在多數人眼裡,對周瑜的固有印象是小人、嫉妒心強、心胸狹窄等。然而,歷史上很多被誤解或曲...

赤壁之戰時的孫劉聯軍和曹軍實力對比

赤壁之戰是三國前期一場重要戰役,孫劉聯軍以少勝多,擊敗了北來的強大曹軍,為三國鼎立的格局奠定了基礎。東坡居士《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