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的地理:《禹貢》時期的九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尚書·禹貢》這篇文章,從標題來看,是「大禹時期的貢賦」的意思,實際上,該文所涉及到的地理範圍,早就超越了夏商時期的地理認知範圍,而是戰國時期後期的地理。

傳說大禹在治水後,把中國化為九州,「茫茫禹跡,畫為九州」。

而這個九州具體在什麼範圍並不為人所知,而後來的九州也是隨著版圖的不斷擴大而變化。

《周禮·夏官·職方氏》曰:「東南曰揚州」,「正南曰荊州」,「河南曰豫州」,「正東曰青州」,「河東曰兗州」,「正西曰雍州」,「東北曰幽州」,「河內曰冀州」,「正北曰并州」。

和禹貢裡面的大致相同,只是禹貢中沒有「并州」,「幽州」而多了「徐州」,「梁州」。

《呂氏春秋·有始覽·有始》中把九州和各國位置地理結合一起:「何謂九州?河、漢之間為豫州,周也。

兩河之間為冀州,晉也。

河、濟之間為兗州,衛也。

東方為青州,齊也。

泗上為徐州,魯也。

東南為揚州,越也。

南方為荊州,楚也。

西方為雍州,秦也。

北方為幽州,燕也。

春秋時期的列國地圖

根據以上內容,得出。

一,冀州:位於黃河以西,以北,相當於今天的山西和京津冀一帶,屬於當時的晉國,燕國。

《禹貢》載:既載壺口,治梁及岐。

既修太原,至於岳陽;覃懷厎績,至於衡漳。

厥土惟白壤,厥賦惟上上錯,厥田惟中中。

恆、衛既從,大陸既作。

島夷皮服,夾右碣石入於河。

這裡的從壺口(山西和陝西交界) 經過梁(呂梁山)及其支脈,到太原(古代山西一帶),岳陽(岳山之南,指的山西南部),覃懷(今天焦作一帶,是漳河發源地帶),最後是華北平原,海河流域的衡水河漳水,在碣石(並非今天的碣石)入黃河。

《呂氏春秋》:「兩河之間為冀州,晉也。

」,這裡的兩河指的就是黃河和濟水,而恆,衛是漳水支流。

這裡的土壤質量屬於上上,而田這是中中等級。

而其他版本把燕國一帶(京津冀地區)單獨劃出來,作為幽州,因此古代北京又叫做「幽燕」。

《呂氏春秋》:「北方為幽州,燕也。

」。

《周禮》:「東北曰幽州。

」漢武帝時期,把全國化為十三州,幽州屬於其中之一,管理範圍包含漁陽、上谷、右北平、遼西、遼東,玄菟、樂浪等郡,就是燕國的範圍和朝鮮半島。

唐朝置幽州節度使防衛契丹,唐玄宗時期,安祿山以此為基地反叛。

後晉石敬瑭以幽薊十六州割讓契丹,次年契丹以幽州為南京。

宋朝統一後,為了收復幽薊十六州和契丹發生了幾次重要的戰爭,但是均失敗。

金滅滅遼後,以燕作為首都,稱「燕京」。

後元明清直到現在,這裡都是首都。

在《周禮》 中,有「并州」概念。

「正北曰并州」。

相當於今天的山西省。

漢武帝元封中年置并州刺史部,為十三州部之一,領太原、上黨、西河、雲中、定襄、雁門、朔方、五原、上郡等九郡。

宋朝為「并州路」。

二,兗州。

在濟水(今黃河)和古黃河(今運河)的中間地帶。

其主要國家是衛國。

《呂氏春秋》:河、濟之間為兗州,衛也。

相當於今天的山東北部和河北東南部。

《禹貢》提到這裡的支流有灉、沮,湖泊有雷、夏。

這裡出產桑蠶,漆器。

 「濟河惟兗州。

九河既道,雷夏既澤,灉、沮會同。

桑土既蠶,是降丘宅土。

厥土黑墳,厥草惟繇,厥木惟條。

厥田惟中下,厥賦貞,作十有三載乃同。

厥貢漆絲,厥篚織文。

浮於濟、漯,達於河。

兗州正式作為行政區劃是在西漢武帝設十三州刺史時開始的。

治所設在濮陽,轄山陽(轄瑕丘、橐縣等)、東郡、陳留、濟陰、泰山、東平六郡國。

東漢建武十一年(35)兗州治所在昌邑(今山東菏澤市巨野縣昌邑鎮),下轄陳留、東郡、任城、泰山、濟北、山陽(今兗州屬山陽郡,治所在菏澤市巨野縣城區)、濟陰、東平八個郡國,大體範圍在今山東西部及河南東部。

三國時,兗州區域屬魏。

曹操領冀州牧後,為擴大勢力範圍,縮小其他州併入冀州,但兗州轄區未動,仍轄八個郡國。

僅將漢時陳留改為陳留國,任城國改為任城郡。

隋初沿襲前制,隋文帝開皇三年(583),「遂廢諸郡,行州縣之制」。

隋煬帝大業二年(606),瑕丘之兗州改為魯郡,領十縣。

唐朝恢復兗州,兗州升為大都督府。

元明清後,兗州範圍不斷縮小,已經隸屬於濟寧,新中國後,兗州淪為縣。

三,青州。

大致是山東半島,古代屬於齊國。

《呂氏春秋》:「東方為青州,齊也。

」這裡的說青州位於「海岱之間」,海是大海,而岱指的泰山。

杜甫有「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泰山是古代東部祭祀的神山,也是齊國和魯國的界山。

古代山東半島上居住的是東夷族,馬曰:嵎,海嵎也;夷,萊夷也。

」萊就是山東半島東部,古代有東萊國,被齊國所滅。

濰、淄,是兩條河流,是今天「濰坊」,「淄博」的來源。

通過汶水,可以到達濟水(古黃河)。

這裡生產鹽,絲織品,礦產。

所以齊國有魚鹽之力,工商業發達,是泱泱大國。

  海岱惟青州。

嵎夷既略,濰、淄其道。

厥土白墳,海濱廣斥。

厥田惟上下,厥賦中上。

厥貢鹽絺,海物惟錯。

岱畎絲、枲、鉛、松、怪石。

菜夷作牧。

厥篚□絲。

浮於汶,達於濟。

青州最開始設置區劃是西漢,設立青州刺史,為十三州刺史之一。

歷代沿襲。

唐代設置青州總管府,管理青州,淄州,齊州,密州,萊州,登州。

宋朝,青州管轄範圍開始縮小,下轄:益都縣,臨淄縣,壽光縣,千乘縣,臨朐縣,博興縣,隸屬於京東東路。

清朝改名為濟南府,而原青州範圍繼續縮小。

新中國設立青州市(縣級)

四,徐州。

古代的徐州指的是泗水流域,為泰山以南的魯國地區。

《呂氏春秋》:「泗上為徐州,魯也。

」《禹貢》:「海、岱及 淮惟徐州」,界定了徐州的範圍是從泰山到淮河,就是如今的魯南,蘇北。

主要是淮河水系,泗水,沂水是其支流。

蒙山和羽山一帶可以播種。

生產海產品和紡織品。

  海、岱及 淮惟徐州。

淮、沂其乂,蒙、羽其藝,大野既豬,東原厎平。

厥土赤埴墳,草木漸包。

厥田惟上中,厥賦中中。

厥貢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嶧陽孤桐,泗濱浮磬,淮夷蠙珠暨魚。

厥篚玄纖、縞。

浮於淮、泗,達於河。

徐州者。

《釋名》曰:徐,舒也,土氣舒緩也。

其地東至海,北至岱,南及淮。

周朝滅殷商,監於二代而損益之,定官分職。

徐州被合併入青州內。

三國時,曹操遷徐州刺史部於彭城,彭城自始稱徐州。

唐初,徐州與彭城郡名稱多次互易,中後期為節度使駐地。

這裡的徐州實際上已經只是一座城市,而並非一個地區。

古代的徐州範圍遠遠大過今天徐州市的範圍。

五,揚州。

《呂氏春秋》:「東南為揚州,越也。

」。

說明揚州主要是東南地區,當時為越國,就是今天的蘇浙一帶。

《禹貢》:「淮海惟揚州」,只的揚州範圍是淮河到大海。

其中提到幾個地名,彭蠡(古代的彭蠡,不是鄱陽湖,而是安慶北部的大湖泊),三江(具體在何處未知,可能指長江、漢江,贛江,均匯入了彭蠡),震澤(太湖)。

這裡出產動物的齒、革、羽、毛等。

這裡居住著東夷,以鳥作為圖騰,「鳥夷卉服」,還出產桔柚,有錫礦(無錫實際上是有錫礦的)。

  淮海惟揚州。

彭蠡既豬,陽鳥攸居。

三江既入,震澤厎定。

筱簜既敷,厥草惟夭,厥木惟喬。

厥土惟塗泥。

厥田唯下下,厥賦下上,上錯。

厥貢惟金三品,瑤、琨筱、簜、齒、革、羽、毛惟木。

鳥夷卉服。

厥篚織貝,厥包桔柚,錫貢。

沿於江、海,達於淮、泗。

揚州正式設置行政區也是開始於漢武帝設置十三州,揚州管理淮河以南的廬江郡,九江郡、會稽郡、丹陽郡、豫章郡、六安國。

隋唐時期,揚州的範圍不斷縮小。

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將揚州治所從丹陽移到江北,至此,完成了歷史上的揚州和今天的揚州在名稱區劃、地理位置上的基本統一。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分全國為10道,揚州屬淮南道。

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揚州為廣陵郡。

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廣陵郡復改揚州。

六,荊州。

《呂氏春秋》:「南方為荊州,楚也。

」楚國在古代也叫作荊國,荊楚。

《詩經·商頌》中說的「維女荊楚,居國南方」。

荊現名牡荊,古代又名楚,用來做刑仗,鞭打犯人。

楚國發源於荊山(可能是盛產牡荊)。

《禹貢》:「荊及衡陽惟荊州」,從荊山到衡山以南為荊州。

實際上遠古時代的衡山為河南伏牛山,而在戰國時候,衡山已經是今天湖南的衡山了,可能是和苗蠻民族南遷有關。

主要的河流有長江,漢江,沱江、潛江。

有大湖泊雲夢澤,在今天武漢一帶,雖然已經消失,但是還殘留許多,所以武漢是千湖之城。

所出產和揚州差不多,但是有個著名的是「包匭菁茅」,是祭祀的一種植被,楚國向紂王進攻。

春秋時期,齊國管仲討伐楚國的藉口竟然是「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征」。

  荊及衡陽惟荊州。

江、漢朝宗于海,九江孔殷,沱、潛既道,雲土、夢作乂。

厥土惟塗泥,厥田惟下中,厥賦上下。

厥貢羽、毛、齒、革惟金三品,杶、干、栝、柏,礪、砥、砮、丹惟菌□、楛,三邦厎貢厥名。

包匭菁茅,厥篚玄纁璣組,九江納錫大龜。

浮於江、沱、潛、漢,逾於洛,至於南河。

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設立荊州刺史部。

管理南陽郡,長沙郡、江夏郡、南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陽郡。

東漢時的荊州,轄郡七,縣一百一十七。

治所漢壽(今湖南漢壽縣北)。

漢末移治襄陽(今湖北襄陽市)。

建安十四年,劉備領荊州牧,移治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

「借荊州」後,移治江陵。

赤壁之戰後,曹操、劉備、孫權三家分荊州:曹操占據南陽、南郡二郡,劉備占據長江以南的零陵、桂陽 、武陵、長沙四郡,孫權則占據江夏郡。

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打敗曹仁,奪南郡,孫權拜周瑜為偏將軍,領南郡太守,駐江陵(南郡治所)。

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死後,孫權納魯肅之議,把自己所據部分(僅指南郡)「借」給劉備,於是劉備占有荊州絕大部分地盤。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曹聯合打敗關羽,瓜分荊州。

晉永和八年(352年),荊州定治江陵。

南北朝時,齊和帝、梁元帝、後梁、蕭銑皆以荊州為國都。

這一時期,荊州面積不斷縮小。

到了隋唐時期,荊州範圍局限到了今天湖北西部,被稱為江陵,隸屬於山南道。

後來荊州範圍相當於今天的荊州市。

七,豫州。

豫州大致相當於現在的河南省。

《呂氏春秋》:「河、漢之間為豫州,周也。

」《呂氏春秋》中說豫州就是黃河以南,漢江以北,主要國家是周國,實際上還有魏,韓等國。

《禹貢》:「荊河惟豫州」,《禹貢》中豫州的範圍更加明確,指荊山以北和黃河以南。

大致是今天除了南陽和信陽的河南地區。

主要河流有伊、洛、瀍、澗,均匯入黃河。

有湖泊為菏澤(並非今天的菏澤),出產絲織品和漆器。

  荊河惟豫州。

伊、洛、瀍、澗既入於河,滎波既豬。

導菏澤,被孟豬。

厥土惟壤,下土墳壚。

厥田惟中上,厥賦錯上中。

厥貢漆、枲,絺、紵,厥篚纖、纊,錫貢磬錯。

浮於洛,達於河。

西漢時期,設置豫州刺史,為十三州刺史之一,轄潁川郡、汝南郡、沛郡,以及梁國。

東漢豫州刺史的治所在譙(亳州)。

三國的曹魏時期,豫州的治所在安城,西晉時期,豫州治所在陳縣(淮陽)。

南北朝時期,豫州管轄面積縮小,到隋朝廢除豫州刺史。

今天豫成為河南簡稱。

八,梁州(益州) 。

《禹貢》:「華陽、黑水惟梁州」。

梁州位於華山(秦嶺、終南山)之南,黑水(金沙江)之北。

相當於今天的四川,重慶,漢中地區。

主要河流發源於岷山地區。

有岷江、沱江、潛江等河流,可以和江漢通航。

礦產豐富,如鐵、銀。

動物物產豐富。

  華陽、黑水惟梁州。

岷、嶓既藝,沱、潛既道。

蔡、蒙旅平,和夷厎績。

厥土青黎,厥田惟下上,厥賦下中,三錯。

厥貢璆、鐵、銀、鏤、砮磬、熊、羆、狐、狸、織皮,西傾因桓是來,浮於潛,逾於沔,入於渭,亂於河。

在西漢,梁州的範圍即益州的範圍,益州是十三州刺史之一,其範圍是管轄整個西南地區,包含了雲貴川渝地區,益州的治所定為雒縣(今四川廣漢)。

191年,益州牧劉焉徙治綿竹。

194年,又將州治遷往成都,此後益州兼含成都別名之意。

這一稱謂幾乎一直沿用至西晉末。

但成都的城市名稱卻從未更改過。

三國時期,劉備占據益州,建立了蜀漢。

西晉滅蜀漢,分割益州,另置梁州。

這裡出現了兩個州。

隋開皇三年 (583年)﹐罷天下諸郡﹐以州統縣,此時益州僅為一郡之地,範圍大致和成都市範圍相當。

在唐朝,益州成為南方最發達的城市之一,與揚州並稱「揚一益二」。

天寶元年(742年)改州為郡,益州改為蜀郡,益州遂除。

九,雍州(涼州)。

《呂氏春秋》:「西方為雍州,秦也。

漢·賈誼《過秦論》:「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

」《禹貢》:「 黑水、西河惟雍州。

」。

西河就是秦晉之間的黃河地區,說明雍州的範圍是黃河以西,黑水以東。

黑水,很難界定,但是總體範圍是陝甘寧地區。

主要河流有涇,渭均流入黃河,而弱水向西流。

還提到重要的地理概念是三危山,應該是西北的大山,《尚書·舜典》載:「竄三苗於三危」。

曾經流放三苗的俘虜到三危地區。

以黃土地為主(黃土高原)。

出產玉石,例如青海玉,厥貢惟球、琳、琅玕。

主要的民族有西戎,就是如今的羌族,藏族等。


  黑水、西河惟雍州。

弱水既西,涇屬渭汭,漆沮既從,灃水攸同。

荊、岐既旅,終南、惇物,至於鳥鼠。

原隰厎績,至於豬野。

三危既宅,三苗丕敘。

厥土惟黃壤,厥田惟上上,厥賦中下。

厥貢惟球、琳、琅玕。

浮於積石,至於龍門、西河,會於渭汭。

織皮崑崙、析支、渠搜,西戎即敘。

漢武帝設施雍州,為十三州刺史之一,但是改雍州為涼州,州治姑臧(今甘肅武威市),置武威、酒泉、張掖、敦煌4郡。

武帝置朔方別令刺史監之不在十三州之限。

兼徐、梁、幽、並夏、周之制,改雍曰涼,改梁曰益,凡十三部,置刺史。

」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擊敗匈奴,為顯示大漢帝國的武功軍威,西漢政府在原休屠王領地置武威郡,武威由此得名。

東漢改名雍州,魏國又改回涼州。

十六國時期,這一帶建立了西涼,南涼,後涼等政權,直到唐朝,唐武德二年(619年)大涼國李軌被李淵所滅。

唐朝廢武威郡,置涼州總管府,治姑臧。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分全國為10道,涼州屬隴右道,涼州的管轄範圍至此縮小。

宋朝,涼州地區為西夏國版圖。

從以上九州的範圍來看,《禹貢》九州範圍「東漸于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

」基本是秦,楚,齊,燕,晉,越,應該是春秋末年的地理狀況,因為這時期晉國尚未分裂,越國已經滅了吳國。

而這些國家之外的珠江流域,人們還沒有多少認識。

在秦漢,疆域擴大後,才逐漸發現和開發兩廣,東北,西域。

漢朝十三州刺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