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海上之盟,連金滅遼卻最終葬送自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元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當時北方的遼國入侵,深入宋朝境內,宋真宗在宰相寇準的建議下御駕親征,宋軍一舉在澶州大敗遼軍,擊殺遼軍大將蕭達凜,遼軍被迫提出議和,最後雙方於澶州簽訂了著名的《澶淵之盟》,雙方結為兄弟之國,宋真宗為兄,遼聖宗為弟,北宋每年給遼國絲絹,茶葉等歲幣,作為禮尚往來,遼國每年給宋朝回贈馬匹,羊毛等物,至此雙方進入了百餘年的和平時期,再也沒有大規模的戰事發生。

兩國通使殷勤,雙方互使共達三百八十次之多,遼朝邊地發生饑荒,宋朝也會派人在邊境賑濟,宋真宗崩逝消息傳來,遼聖宗"集蕃漢大臣舉哀,后妃以下皆為沾涕"。

這個澶淵之盟看似一個對雙方都是完美的盟約,背後卻隱藏著北宋君臣的一塊大心病,那就是尚未收復的幽雲十六州。

時間追溯到北宋建國之前,五代十國時期,軍閥石敬瑭為了體驗一把皇帝癮,以幽雲十六州為代價換來了契丹(遼)的支持,建立後晉,至此,幽雲十六州被遼國占去,由於那裡是中原王朝自古以來最大的養馬地,所產駿馬一直是歷朝歷代騎兵的首選坐騎,這塊地的丟失,極大地削弱了中原王朝的軍事實力。

澶淵之盟

北宋建立後,宋太祖和宋太宗時期均為收復幽雲十六州組織過大規模北伐,只可惜都以失敗告終,太宗甚至差點亡命於雍熙北伐。

至此,北宋開始放棄主動的軍事戰略,進入被動防守,幽雲十六州就如同一塊骨頭卡在北宋歷代皇帝的喉嚨中,真宗時期簽訂了澶淵之盟,宋遼開始進入百年和平期,但是那塊心病卻不得解,收復它一直是北宋君臣的夙願,為此北宋一直帶等待機會。

影視作品中的宋朝軍隊

公元1115年,完顏阿骨打建立金國,發動了對遼戰爭,金收國二年(1116年)到天輔四年(1120年),先後攻占了遼的東京和上京,基本上控制了今東北地區。

金國在軍事上連連獲勝,北宋驚異不已,眼看著遼國被打的幾乎無還手之力,北宋君臣開始覺得機會來了,在心中謀劃著乘機滅遼,收復幽雲十六州,此時當政的宋徽宗,距離澶淵之盟已經過去一百多年了,當初的兄弟之國早就淡忘到腦後了。

宋徽宗數次派使臣泛海出使金國,終於在宣和二年(1120年)與金締結盟約,規定:宋金兩國地位平等;宋金夾擊遼,長城以北的中京由金攻取,長城以南的燕京(即南京,今北京)由宋攻取;滅遼後,燕雲地區歸宋,西京之地待拿獲天祚帝後給宋(平、營、灤諸州的歸屬未定);宋給遼的歲幣轉送金國。

這件事史稱"海上之盟"。

宋朝公然拋棄澶淵之盟,背信棄義的反咬遼國一口,讓遼國上下異常憤怒,宋軍出擊進攻遼軍結果被憤怒的遼軍連連大敗,丟盔棄甲,狼狽撤回國內,宋朝一看,軍隊不行,那就出錢吧,資助金國去打,自己坐收漁翁之利。

公元1125年,金國在護步達崗之戰中一舉擊潰遼軍70萬大軍,至此,遼國最後的力量被消滅,不久,遼天祚帝被俘虜,遼國滅亡。

靖康之恥,漢家千年之殤

那麼,北宋是否在戰後得到了幽雲十六州呢?答案是否定的,宋金滅遼的戰役中,北宋的羸弱被暴露,讓金國看到了可乘之機,戰後,宋徽宗提出要求金國按照海上之盟將幽雲十六州歸還,卻遭拒絕,最後還是花了大價錢買回了其中7個州,而且都是空城,海上之盟沒有帶來榮耀,卻帶來了更深的恥辱,金國滅遼的當年,金國便撕毀了海上之盟,大舉攻宋,導致了屈辱的靖康之恥。

更為悲哀的是,宋徽宗被俘虜時,被別有用心的同遼天祚帝關在同一輛囚車裡,兩名亡國之君相見,分外悲涼,令人唏噓不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大學生應知應會的歷史常識——北宋

960年,後周的禁軍殿前都點檢(相當於總司令)趙匡胤建立了宋朝,史稱北宋,定都東京汴梁(開封),趙匡胤就是宋太祖。那時候,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還沒結束,他採取「先南後北」的策略,979年,他的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