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具魅力的南陽漢文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位日本學者曾經這樣說過:「研究唐代文化要去西安,研究宋代文化要去開封,研究元、明、清文化要去北京,而研究漢文化只能去河南南陽。

東漢時期時期南陽作為劉秀的「發跡之地」,便有了「帝鄉」之稱。

那個時候的南陽成了和京都洛陽並稱的大都市,被稱為「南都」或「陪都」,政治經濟高度繁榮。

在南陽誕生的以「科聖」張衡、「醫聖」張仲景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傑出人物在各自領域都取得了世界性的功績,他們將當時的漢文化推上了又一巔峰。

到了東漢末年「智聖」諸葛亮就是看中了南陽豐厚的文化底蘊,便在此地的臥龍崗躬耕隱居。

南陽人為紀念這「三聖」在歷史上所做的貢獻,為張仲景修建了醫聖祠,在張衡墓的原址建起了張衡博物館,臥龍崗上諸葛亮躬耕地也修成了武候祠,而漢畫館則陳列著南陽數十座漢墓中出土的2000餘件漢畫像石。

這「兩祠」、「兩館」忠實記錄著南陽歷史上的這段輝煌,但更重要的是它們也記錄著一博大精深的漢文化。

南陽武侯祠座落在氵育水河畔的臥龍崗上。

「千古人龍」金字匾額的山門是武侯祠的起點建築。

拾級而上,穿過鐫刻有「漢昭烈皇帝三顧處」石碑坊和仙人橋,迎面就是祠院的主體建築--大拜殿。

過了大殿,就是諸葛亮當年隱居攻讀的地方——諸葛草廬。

武侯祠的廊壁間鑲嵌的三百餘通碑刻,殿堂上數不清的匾額楹聯。

像岳飛書寫的諸葛亮《出師表》碑刻歷來受到國內外書法愛好者的推崇。

座落於南陽城東郊的醫聖祠是東漢偉大的醫藥學家、醫聖張仲景的墓祠所在地,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仲景的不朽名著《傷寒雜病論》熔理法方藥於一爐,開辯證論治之先河,構建了貫通古今的中國醫藥思想體系。

祠內雕樑畫棟,崇樓高閣,綠樹翠竹,清雅密靜。

南陽市臥龍區石橋鎮是我國漢代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張衡墓園所在地。

張衡被稱為「科聖」,在眾多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

世界第一架測定地震及方位的儀器「地動儀」和世界第一台用水力推動的大型觀察星象的天文儀器「渾天儀」都由他發明創造。

目前張衡墓園占地面積16000平方米,由漢闕、山門、門房、拜殿、角樓、石像生、渾天儀、地動儀雕塑景點組成。

要全面感知認識漢文化,你一定要到南陽市區西南角的漢畫館去看一看。

它是我國規模最大、藏品最多的漢代石刻博物館。

漢畫館館藏畫像石數量已逾兩千,按內容分為天文、百戲、角牴、社會生活、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等,被譽為「形象化的漢代百科全書」。

魯迅先生說:「惟漢代藝術,博大沉雄。

」歷經數千年,漢文化依舊散發出獨特的魅力。

如果你想在瀰漫著漢文化的天地中盡情呼吸,那就請打開南陽這本漢文化的古籍吧,在「兩祠」和「兩館」所洋溢的漢魂舞風中,體味漢文化的絢麗與輝煌。

來源:丹江水南陽情專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南陽不應該只有一個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十三歲時,為躲避戰亂,諸葛亮隨叔父諸葛玄自徐州到荊州投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