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疲累的王朝,農民造反快速被瓦解,外族一到馬上分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小編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宋朝的那些事。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會有民反。

在歷史的長廊里,朝代的不斷變遷與更替,除了和朝廷內部有關係之外,民心更是決定這個朝代是否能夠長久興盛。

若不得民心,不得廣大百姓的愛戴與擁護,那麼那個朝廷就岌岌可危了,他們很可能就會起義,推翻皇帝統治的皇朝。

在翻閱歷史書時,我們會發現,得民心者得天下,不得民心者朝廷亡。

在歷史上,利用起義來扳倒朝代,自成一家的事件多如牛毛。

在眾多朝代中,有那麼一個王朝,就顯得特別不一樣,從建國時期到滅亡時,足足經歷了三百多年的風風雨雨,從沒有一次農民起義可以吹響勝利的號角。

無論怎麼精心策劃,只要一起義,他們就立刻敗下陣來,以失敗告終。

然而面對外部的戰爭,就略顯得那麼不堪一擊了,因此導致這個國家滅亡的最終是因為外來民族挑起的戰爭。

那麼這個王朝到底是哪個呢?宋朝。

我們都知道,趙匡胤是建立宋朝的第一位皇帝。

在那個五代時期,他看中了周任的處事能力十分出色,於是讓他擔任節度使一職,事無大小都完成的十分完美,慢慢得到了皇帝的賞識並且重用起來了,直到被任命為大將軍,手握人人都想得到的權利——兵權。

當自己手裡有了兵力之後,野心開始膨脹起來了,皇帝就發起了戰爭,名為——陳橋兵變,也是我們廣為熟悉的一個典故,叫黃袍加身。

後來怎麼樣呢?當然是勝利了,建立了宋朝,開始逐漸穩定時局,並完成全國統一的宏願,五代十國這種混亂的局面從此消失了。

皇帝也因此明白到擁有兵權對於一個王朝意味著什麼,如果他的將士們都自擁兵權,他的皇位可能就做不久了。

便想出了一個法子,把他的將士們聚集在一起,顯得十分悲傷,帶著眼淚將自己心中的苦楚說了出來,說自己才剛剛做了皇帝,坐的十分謹慎、不安,因為害怕有些將軍也會「黃袍加身」。

這些將軍聽到之後,都不約而同感受到了皇帝話中有話,在第二天,很多將軍都脫下兵甲,不再做將軍了,回去歸隱田居,享受生活了。

就是因為用了這麼一個法子,皇帝輕而易舉地就把兵權緊緊的握在自己的手裡了。

這一齣戲是最有典故代表的「杯酒釋兵權。

但皇帝的野心不僅僅滿足於此,在後面的行動中,他為了能夠控制軍隊,也做出了許多整頓軍隊的措施。

比如安插數量龐大的軍隊在北京城,防止百姓滋事之餘還可以作為一股牽制力量,牽住在邊境把守的軍隊,這樣,兩股勢力相當的軍隊相互牽引,就很難有一方生出起義想法了。

此外,他還決定調遣兵和發兵的部門不能直接操縱軍隊,直接掌握軍隊的部門也沒有調遣兵力,發動士兵的決定。

這個決定,可以使兩個部門不衝突,也沒有直接接觸,更重要的是,皇帝可以隨時監管著、控制著。

皇帝這一連串的「精心」改造,一方面,對於朝廷內部,更加容易控制軍隊的內部,皇帝也因此省了不少心,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很多的弊端的出現。

這麼好的改革,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嗎?比如調遣兵隊之時,要經過數幾個的的部門同意、相互協調方可調出兵隊,戰報緊急時就很難快速出兵抑制部隊。

加之,曾經讓一些有能力的將軍解甲歸田,士兵無人帶領操練,戰鬥力十分薄弱,對於戰場上所用的一些基本策略,士兵們也是一頭霧水,如此差的狀況,導致了在真正的戰爭中,軍隊的表現不堪一擊。

更不可思議的是,皇帝把所有的厲害的士兵、將領留在京城,方便自己可以控制朝廷內部的動亂,而邊境就剩下了一些弱兵、殘兵。

因為這個決定,宋朝才會總是受到外來的侵略,不過值得慶幸都是,由於內部環境的相對平穩,人民也算是安居樂業,慢慢的經濟獲得了長足、平穩的發展。

在歷史記載中,中國歷史上經濟發展比較繁榮昌盛的朝代之一就有宋朝。

宋朝的經濟鼎盛發展十分有賴於它內部環境的穩定,但是由外界兵力的安排不合理,也給了其他國家可以挑起戰爭的機會。

最終,宋朝的「壽命」只有三百餘年,最後讓蒙古人滅了。

不過,在文獻的記載里,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不是由於內亂而滅亡的國家。

小編認為,凡事都有兩面性,無論皇帝做的決策是怎樣的,他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大格局,為了自己統治的朝代可以繁榮昌盛。

只是,如果君臣之間可以互相信任,相信肯定是千秋萬業,傳為佳話。

本文由真實歷史再現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