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識人不明 用錯一人 才讓鍾會進了漢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諸葛亮在歷史上的地位很高,作為智慧的化身,忠臣的代表,諸葛亮似乎無可挑剔,如果硬要說的話,他一生的污點就是用錯了馬謖,結果丟掉街亭,成為第一次北伐的失誤。
劉備臨終前曾對諸葛亮說過,馬謖比較還吹牛,跟歷史上的趙括一樣,不能重用,結果諸葛亮沒聽,才慘遭失敗,諸葛亮死後把自己一生所學都傳給了姜維,姜維可算諸葛亮的唯一傳人。
姜維雖然把諸葛亮的本領繼承了七七八八,但把他的缺點也繼承下來了,後來蜀漢的滅亡,跟姜維不會用人也有關係,早年姜維曾重點培養了兩個,即蔣舒、傅僉。
蔣舒和傅僉在歷史上的知名度比較低,不過在蜀漢後期,他們二人成為國家滅亡的根本因素,在姜維的指點下,這二人都非常不錯,有勇有謀,後來姜維北伐時,兩人都立下功勞。
後來兩人因功升職,蔣舒成為蜀漢武興督,傅僉官至關中都督,於是姜維派這二人同去鎮守陽安關口,不料這就是姜維用錯人的開始,尤其是蔣舒,姜維徹底看錯了他。
公元263年,司馬昭派人攻打蜀漢,同年九月殺到陽安關口,這裡正是蔣舒和傅僉負責鎮守的地方,姜維給兩人下令,只要好好守住關口就行了,但蔣舒卻動了歪心思。
根據史料的記載,當司馬昭的大軍來襲時,蔣舒和傅僉有一段對話,蔣舒對傅僉說:「今賊至不擊而閉城自守,非良圖也。
」也就是敵人來了不出去打擊,這不是好的計劃。
而傅僉卻說:「受命保城,惟全為功,今違命出戰,若喪師負國,死無益矣。
」這意思是說,我們只是奉命守住城池就算功勞了,如果違抗命令出去交戰,就算戰死也沒有意義。
蔣舒卻說:「子以保城獲全為功,我以出戰克敵為功,請各行其志。
」於是蔣舒就摔領城中大部分主力出戰,當時引兵來攻的人叫胡烈,不料蔣舒帶兵出去到達陰平,竟然直接投降胡烈了。
正因為蔣舒的叛國投敵,於是傅僉守城的兵力太少,最終被胡烈所滅,而陽安關口門戶大開,為後來鍾會帶併入關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蔣舒作為姜維麾下的將領,竟然臨敵叛變,可見姜維識人不明啊。
蔣舒為什麼會叛國投敵呢,根據史料記載:「舒為武興督,在事無稱。
蜀命人代之,因留舒助漢中守。
舒恨,開城出降。
」也就是說,他曾經沒有犯錯,職位卻被人代替了,他心懷怨恨,所以投降。
同樣是姜維帶出來的將領,蔣舒雖然投降了,但傅僉卻堅守城池,直到後來戰死,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這樣評價兩人:寧為傅僉死,不作蔣舒生!
姜維傳(9)國破山河在 三國歷史爭議最大的人物傳記
國破山河在262年秋天,61歲的姜維最後一次(第九次)率蜀軍北伐,向隴西郡的洮陽縣(洮水北岸)進發。而鄧艾早就探到蜀軍的動向據城鎮守,姜維看到洮陽有所準備,就往東進發。結果在侯和被鄧艾軍堵住,蜀...
三國這對父子皆是忠義之士,奮戰到底,為國捐軀
古人推崇忠,說白了就是對國家忠誠,對領導忠誠,然而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這點,今天要說的這兩個人把忠這個字看得極重,重到可以付出生命,他們是誰呢?那便是蜀漢後期的大將傅肜、傅僉二人。三國時期,蜀...
蜀國亡國前後殉國了九位將軍,這九個人除了姜維還有誰?
我們知道三國時期,蜀國後主劉禪最終選擇投降了曹魏,這導致了蜀國的滅亡。但是在蜀國滅亡前後,蜀國相對於後來吳國的滅亡是反抗最激烈的,在蜀國滅亡前後湧現了一批捨生忘死的悲劇人物,雖然沒有改變蜀國覆亡...
攻取漢中,險度陰平,魏滅蜀之戰中都發生了什麼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大浪淘沙,最終形成了曹魏、蜀漢、東吳三足鼎立的格局。在經過數十年的分裂之後,三國的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蜀漢自宰相費禕被刺殺後,接掌軍權的姜維多次大規模北伐,消耗大量人力物...
「歷史」姜維的內定接班人,卻遭小人陷害!可惜!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我們都知道姜維是諸葛亮的接班人,繼承了諸葛亮的衣缽和北伐遺志,其掌權之後,先後九伐中原,成為蜀漢後期揮師北伐的典型代表。隨著姜維的老去,蜀中無大將的尷尬局面也逐漸暴露無遺,這個...
此人是姜維的接班人 鎮守漢中門戶卻遭小人背叛 為國戰死!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我們都知道姜維是諸葛亮的接班人,繼承了諸葛亮的衣缽和北伐遺志,其掌權之後,先後九伐中原,成為蜀漢後期揮師北伐的典型代表。隨著姜維的老去,蜀中無大將的尷尬局面也逐漸暴露無遺,這個...
此人深受姜維栽培,卻一心向魏,若不是此人,鍾會根本進不了漢中
姜維是三國時期蜀漢的名將,被諸葛亮重用。諸葛亮死後,姜維的軍事才能逐漸嶄露頭角,執掌軍權,並率軍北伐曹魏。不過,小編並不準備向大家講述姜維多麼英勇猛武,而是要分享另外一個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