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為何能斬顏良?世人都忽略了此人的重要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背景:公元200年,袁紹進軍黎陽,派大將顏良進圍白馬,以保障主力渡河南進。

荀攸向曹操建議,先佯裝在延津渡河,做出襲擊袁軍後方的姿態,誘使袁紹分兵延津,然後,輕兵急進,奔襲白馬,攻其不備。

曹操依其計,袁紹果然分兵向西,挺進延津。

曹操趁機引兵向白馬疾進,及距白馬10餘里時,顏良才發覺,只能倉促迎戰。

曹操派將軍張遼、關羽率先進擊,關羽躍馬陣前,望見顏良麾蓋(大將所乘戎車,設幢麾、張蓋),直衝過去,在萬眾之中刺死顏良,斬其首級而歸。

曹操揮令大軍衝殺,袁軍大敗潰散,遂解白馬之圍。

顏良作為河北名將,不但海內聞名,也極受袁紹重視,因此在曹袁相爭之際,袁紹也對顏良委以重任。

其軍事指揮能力、弓馬嫻熟程度應該沒有太大爭議,至少也都應是水準之上的,但是關羽卻輕易的斬殺了顏良。

像這種我方武將直接斬殺敵軍主帥的情況,不只在三國時期,縱觀整個中國古代史,都是不多見的。

那麼關羽能斬顏良的原因是什麼呢?

通常來說,主要有三點:

荀攸聲東擊西之計,分散了袁紹的軍隊,而曹軍超一流的奔襲能力再次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

顏良大意輕敵,又愛擺譜,不但沒有做好應對曹軍突襲的戰鬥準備,還弄個「麾蓋」暴露自己的位置,而且極有可能是沒騎馬,而是坐在車上,因此給了關羽可乘之機;

關羽神勇無敵,不但震懾住了顏良周圍的護衛,似乎也讓顏良沒有還手之機。

然而除了這三點原因之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歷來被人們所忽略,那就是張遼的作用。

《三國志》多處記載,此戰,曹操奔襲白馬,是以張遼、關羽為先鋒,關羽自不必說,而張遼也是一位突擊的好手。

時間向後轉動15年,在公元215年,張遼幹了一件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那就是在合肥以800士卒,擊潰孫權10萬大軍。

而這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張遼親自率軍衝擊孫權的前鋒部隊,並且險些殺掉了孫權。

在合肥之戰前,曹操還曾派人給張遼等合肥守將送去錦囊,其大意是命張遼李典在孫權前鋒剛到時就主動出擊。

曹操如此安排,自然是相信張遼率兵突擊的能力,而曹操的這種自信很大程度上就來源於白馬之戰中,張遼傑出的表現。

而換個角度想,公元215年的合肥之戰中,張遼不但身居高位,而且已經46歲,人近中年,心氣可能也不比年輕時候,如此尚能以寡敵眾,大破孫權;而白馬之戰時,張遼才31歲,正值體力的巔峰。

再加上前述的三點原因,顏良焉能不敗?

世人大多將白馬之戰的功勞歸於關羽,不過,張遼這片綠葉的作用也是極為重要的。

畢竟15年後張遼在類似的情形下取得了更為驚人的勝果,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關羽斬顏良的功勳章,也有張遼的一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羽成名之戰立威名是這一戰你知道嗎?

沒錯,關羽的一戰成名是在早期十八路諸侯時期的"溫酒斬華雄",而這一戰是關羽武聖成名立威名"白馬斬顏良"!話說在關羽降曹之後,曹操對他的禮遇絕對超出其他將領並任命為偏將軍。後袁紹派大將顏良、文丑、...

絕非偷襲:也說關羽斬顏良!(上)

200年二月,冀州牧袁紹進軍黎陽(今河南濬縣東北),派大將顏良進圍白馬,攻東郡太守劉延,以保障主力渡河南進。劉延告急請援。四月,曹操為解除側翼威脅,北救劉延。謀士荀攸建議,率軍先佯裝在延津(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