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將輩出、無往不勝——叱吒風雲的歷代將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國從原始社會結束進入階級社會之後,先後發生過夏啟代有扈.湯滅周滅商等著名戰爭,出現了如夏啟、桀、商湯、周文王、周武王等著名 的軍事人物。

其中最突出的首推西周開國元勛姜尚(民間稱之為姜子牙)他 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享有盛名的軍事家和謀略家,他輔佐周文王、周武王伐紂滅商,採用了剪商羽翼、乘虛奔襲、政治謀略與武力討伐相結合的方略,給後世兵家留下了重要啟迪和軍事經驗。

後代兵家的許多軍事名著和成功的!戰例很多都是在他的軍事思想影響下獲得成功的,姜子牙堪稱我國兵家之祖。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社會制度劇烈變革的時期,由於各諸侯國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形成了「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割據混戰局面,戰國曆時549年,共發生了614次戰爭中。

不僅戰爭頻繁,規模也不斷擴大,兵器、戰陣、兵制等方面也發生了—系列的變革,一批戰功顯赫的名將應運而生,主要有:城濮之戰中「退避三舍」後發制人的晉將先軫; 越滅吳戰爭中,制定生聚教訓的謀略家范蠡:桂陵、馬陵之戰戰中,創造了「圍魏救趙」、「減灶誘敵」戰法的孫臏,還有齊將田單,趙將廉頗、李牧,秦將白起等。

的確是名將如林、群星燦爛,其中最璀璨奪目的軍事明星當推大軍事家孫武。

孫武不僅治軍有力,在破楚入郢之戰中,以疲敵而攻、乘隙遠襲而馳名,而且是中國古代軍事學的奠基人,一部《孫子兵法》,以其博大精深的軍事學說;卓越超世的神策奇謀,恢宏幽邃的古樸哲理,而被推崇為兵家聖典,孫武把道、天、地、將、法等五事、七計列為戰爭制勝之本,強調伐謀、伐交,知彼知己、審己量敵、以策先勝;首創「兵者,詭道」、「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的戰略思想,論證了因敵制勝,因利制權,以及權變、用間等一系列的用兵之法,對巧拙、虛實、勇怯、勞逸、奇正等相生相發的辯證關係,也作了精闢的闡述,在他前後,還有司馬穰苴、吳起、孫臏、尉繚等人也有軍事論著問世。

孫武等人的軍事思想,影響著歷代兵家的理論和實踐,在世界軍事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秦漢魏晉南北朝,是封建社會確立和發展時期。

在歷時780餘年中,國家的統一和分裂,朝代的更迭與興衰,引發了農民起義戰爭、國家統一戰爭,國內民族戰爭等多種性質的戰爭約1016次之多。

這一時期發生過三次較大的農民起義從陳勝吳廣到綠林、黃巾起義,農民將領在作戰中大多能避實擊虛,屢出奇兵,如項羽指揮的巨鹿大戰,一舉消滅秦軍主力40萬;綠林軍的昆陽大捷,創造了戰史上以少勝多的範例。

國內民族之間的戰爭,如漢朝反擊北匈奴,漢軍先後五次出塞追擊,騎兵集團千里奔襲,實施大規模迂迴作戰,湧現出一批作戰驍勇,善於指揮騎兵作戰的青年將領,如衛青、霍去病。

而以謀略見長的三國時代的諸葛亮,在進軍南中時,採用心戰為上的方略,對敵將孟獲七擒而七縱,直至其心服口服徹底歸降,為歷代用兵名家稱道,在封建王朝統—戰爭中湧現出大批軍事統帥和將領,如韓信、曹操、周瑜、司馬懿、石勒、劉裕等,他們大都能運籌帷幄,戰略上高人一籌,能征善戰,屢建奇勸。

其中,韓信在楚漢戰爭中出奇制勝,靈活用兵,他以佯渡與奇結合,聲東擊西,避實就虛,平定魏國;背水為陣、誘敵出擊,用奇兵襲取趙軍壁壘的謀略,大破趙軍;用囊沙堵水、誘敵半渡而擊的戰役指導,一舉占領了齊國,為漢王朝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貢獻。

漢魏之際的曹操,是位具有雄才大略的著名軍事家,他治軍嚴整,馭將有方,指揮作戰,善用韜略,取得了官渡之戰的重大勝利,他還總結用兵經驗,注釋《孫子》,「自作兵書十萬餘言」,豐富了古代軍事理論。

隋唐五代十國時期,從隋文帝楊堅結束動亂、分裂的局面,經李淵、李世民建立唐朝,出現了封建社會中的所謂太平盛世。

繼而又陷入動亂,出現了分裂割據的五代十國時期,在這378年間,治亂、分合、凋敝、昌盛,約進行了353次戰爭和戰役,湧現出一批著名軍事家和具有文韜武略的戰將。

如隋朝的韓擒虎,唐朝的李世民、李靖、郭子儀、李光弼等。

他們都智勇兼備,又各有所長。

韓擒虎以勇猛見稱,常身先士卒,衝鋒陷陣;郭子儀則精於謀略,用兵靈活、持重;李光弼素以防禦作戰見長;而李靖用兵則是「臨機果,料敵明」,平蕭銑,攻東突厥,戰無不克。

所著《李衛公問對》,在中國軍事學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為傑出的軍事統帥,李世民則多謀善斷,智勇兼備,長於統軍馭將。

面對強敵進攻,常深溝高壘,伺機破敵;對堅城,防守之敵,則長期圍困,乘勢迫降;對潰逃之敵,則窮追猛擊,必求全殲,戰史上多有建樹。

宋遼金元時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戰爭需要,出現了火器和複雜的裝備器械,對作戰產生了重要影響,在408年的歷史時期,充滿了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宋與遼、金、西夏、蒙古等幾個民族政權長期互相對抗,元朝又積極對外擴張,戰爭頻繁,約發生了759次之多,為名將提供了施展軍事才幹、建立功勳的戰爭舞台。

其中,比較著名的軍事家和戰將有:採用先南後北,各個擊破的方略,先後攻滅後蜀、南漢、南唐等政權,結束了自唐「安史之亂」以後延續290多年藩鎮割據局面的趙匡胤;有採用步、騎靈活戰法大敗金軍精騎的南宋名將岳飛;有先滅南宋、後戰諸王,統一全國的元世祖忽必烈,他善於採用遠程奔襲的戰略迂迴,步騎、水軍配合作戰,前後夾擊,實施大集團軍隊的戰略進攻,豐富和發展了古代軍事思想,這一時期戰功卓著的還有成吉思汗,他一生征戰40餘年,統一蒙古各部,攻滅西遼,覆亡西夏,擊沒金朝,橫掃歐亞40餘個部落和國家,期間許多作戰都是以弱勝強,以少勝多,武功赫赫,在古代戰史上實屬罕見。

成吉思汗的作戰指揮藝術是很高超的:他所統率的蒙古軍,既善野戰,又能攻堅;在眾敵面前,他善於利用矛盾,各個擊破;作戰時,取用於敵,以戰養戰;戰法上,能充分發揮騎兵所長,長於在野戰中殲敵,其用兵之道,對後世影響很大。

明清兩朝,中國封建社會由高度的中央集權逐步走向衰敗,在543年中, 共發生了約1006次戰爭戰役,不但有連綿不斷的大規模農民起義戰爭、民族戰爭和統治者平叛戰爭,而且還有反對外國侵略者的戰爭,由於火器的改進和從國外引進部分先進兵器,出現了火器營、工兵及其他兵種,作戰方式、指揮藝術都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有成就的名將數以百計,比較突出的有明朝將領徐達、常遇春,清朝後期創建湘軍的統帥曾國藩,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 創建八旗兵制的軍事統帥努爾哈赤,民族英雄戚繼光、鄭成功,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張獻忠,太平軍將領楊秀清、石達開。

其中,努爾哈赤戎馬一生深於謀略,善於用兵,戰略上常常以少勝多,以劣勝眾,創造了戰史上許多著名戰例,如薩爾滸之戰,努爾哈赤以「憑你幾路來,我只―路去」的方針,集中優勢兵力,步騎協同作戰,對明軍多路進攻實行各個擊破,表現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高超的指揮藝術,他的軍事思想,對有清一代產生了重大影響。

綜上所述,中國歷史上湧現出的無數叱吒風雲的名將,他們具有出色的軍事才能和豐富的戰爭實踐,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軍事遺產,雖然他們所處時代不同,軍事指揮藝術各具特色,但都從不同方面對中國軍事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綜觀他們一生的業績,可以看到,他們一般都具有下述幾個特點:首先,名將們豐富和發展了古代軍事思想,他們中不少是以其著名的軍事論著而彪炳史冊的,如孫武、吳起、李靖等,他們根據前代和當時的戰爭實踐,總結了古代戰爭的某些規律,創立和發展了古代戰爭和建軍指導思想,對戰略戰術及軍隊訓練等問題都有深刻的論述,他們中更多的是在馳騁征戰中不斷創新,以其戰爭實踐和用兵經驗推動了古代軍事學的發展,其次,古代名將都具有卓越的軍事指揮藝術和豐富的帶兵作戰經驗,他們一般, 通曉兵法,治軍嚴整,具有遠大的戰略眼光,戰術上靈活機動,戰法上神奇多變或以勇猛頑強著稱,或以多謀善斷見長,更多的則智勇兼備,料敵用兵,所以常常能出奇制勝。

最後,古代名將都建立了卓著的功助。

名將一生大都久經陣戰,出生入死,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創造了各種典範戰例,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立下了赫赫戰功,以其不朽的業績受到後世的景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唐朝供奉的武廟十哲,堪稱歷史之最

在小編昨天的文章《唐朝供奉的64名將和宋朝供奉的72名將,究竟都有誰?》中,許多人對孫武、白起等軍事奇才不被唐朝供奉而感到奇怪。其實,唐朝哪會忘記他們呢,只不過是把他們列入十哲之中了。須知,十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