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青年的苦逼獨白:愛國有錯嗎?為什麼結果會身死國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謀士謀國

你沒看錯,愛國也會導致亡國,尤其是在那些嘴上愛國、卻沒有能力保國強國的人。

這些所謂的愛國者,對於國家絕對是一個威脅:整天叫囂著愛國、骨氣,讓他們去保護國家時,很多人的第一個反應就像是北宋的主戰派李綱面對宋欽宗讓他率軍救援太原的反應一樣:我就是一個書生,打仗我不會!


本文的主角是五代時後晉的景延廣。

景延廣,字航川,陝州人,從小習練騎射,以能挽強弓而出名。

在遇到石敬瑭之前,景延廣的仕途之路一路不順:剛開始跟隨的是朱溫兒子朱友誨,結果朱友誨被弟弟朱友珪污衊為殺害朱溫的主謀者,景延廣被迫逃亡;朱友貞登基做後梁皇帝後,糾正了朱友誨冤枉罪名,景延廣被赦免,先是跟隨尹皓,後跟隨王彥章在黃河一帶對抗李存勖,結果王彥章戰敗被擒,景延廣身受幾處傷,只得回到汴梁修養;後唐李嗣源時,跟隨的上司朱守殷造反失敗,景延廣被株連到,照理來說,是要被砍頭的,被掌管監殺的石敬瑭看見,因為石敬瑭愛惜他,於是秘密送走景延廣,讓他逃過一死,不久後,景延廣被石敬瑭收為客將。

於是景延廣受上司連累的日子結束了。

後唐末,李從珂派張敬達圍攻造反的石敬瑭。

石敬瑭將守衛太原城主要責任交給劉知遠和景延廣。

「甚有干城之功」,這是《舊五代史》對景延廣在太原城圍的評述和記錄。

石敬瑭即位後,景延廣升職為侍衛步軍都指揮使。

石敬瑭病死後,身為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檢校太尉的景延廣作為顧命大臣,和另外的顧命大臣馮道等人,以國家多難、宜立長君為由,拋棄石敬瑭遺命繼位的幼兒石重睿,迎立石敬瑭養子石重貴為帝。

圖文無關

由於石敬瑭是契丹耶律德光所立,後晉和契丹是父子之國,在法律上,後晉是契丹的藩屬國。

在石敬瑭去世後,後晉的繼位人在繼位前應當只會契丹一聲,但石重貴不但沒有知會契丹,反而在景延廣的建議下在報哀表中對耶律德光稱孫不稱臣。

結果,耶律德光大為光火。

於是耶律德光派使者去問:「何得不先承稟,遽即帝位?」

景延廣讓原從趙延壽投降契丹、後因做買賣定居而被拘留在汴梁的喬榮回契丹,帶話給耶律德光:「歸語而主,先帝為北朝所立,故稱臣奉表。

今上乃中國所立,所以降志於北朝者,正以不敢忘先帝盟約故耳。

為鄰稱孫,足矣,無稱臣之理。

北朝皇帝勿信趙延壽誑誘,輕侮中國。

中國士馬,爾所目睹。

翁怒則來戰,孫有十萬橫磨劍,足以相待。

它日為孫所敗,取笑天下,毋悔也!」

話說得冠冕堂皇,氣吞山河,一派指點江山的氣概!


用現代語簡單來說就是:回去和你的主子說,先帝是契丹所立,因此對契丹奉表稱臣,但現在的皇帝是中國自己立的,向契丹稱孫,那是看在先帝和契丹結盟的份上,稱臣是不可能的。

老頭子(契丹)你如果生氣,快來打我(後晉)啊,我晉國十萬大軍磨刀霍霍的等你來。

要不然以後你契丹被我晉國打敗了、被天下人取笑的時候,不要哭鼻子後悔哦!

只是這個喬榮,是一個謹慎小心的人。

他怕景延廣日後不認帳,自己有理說不清,於是就推脫自己記性不好、怕遺漏忘記,讓景延廣寫下來,讓他帶回去。

景延廣也大大咧咧的,居然讓書吏寫了下來,讓喬榮帶回去給耶律德光。

結果,耶律德光更是光火,開始有攻打後晉的打算。


面對這種挑釁,契丹自然不能忍受,於是就耶律德光率軍南下攻打後晉。

晉少帝石貴重也是少年雄心——御駕親征,對抗契丹南下。

石貴重以景延廣為上將軍。

後晉各軍的用兵方略號令都由景延廣一個人決定。

不要說將軍、丞相等,就是晉少帝石重貴都節制不了景延廣。

後晉大軍剛到澶淵,契丹的大軍就到了。

耶律德光派人到澶淵城下到處宣揚:「景延廣喚我來相殺,何不急戰!」

結果先鋒軍高行周和契丹軍在澶淵郊外作戰,以寡敵眾,派人去要求景延廣增援。

景延廣一個兵也不派去,甚至到契丹兵退去後,景延廣連兵營的寨門也沒有打開過。

如此的反差,讓後晉的士大夫們都譏笑景延廣:「昔與契丹絕好,言何勇也;今契丹至若是,氣何憊也。

意思是:和契丹斷交的時候,氣吞山河,現在契丹人來了,如落水狗一般!


後來,班師回京後,石貴重因為景延廣和桑維翰不和,加上擔心控制不了景延廣,於是罷免景延廣的兵權,派他去洛陽做洛都留守、兼侍中。

再後來,耶律德光滅後晉,派幾千的騎兵去洛陽抓景延廣。

出發前,耶律德光命令:「如延廣奔吳走蜀,便當追而致之。

景延廣知道自己沒有地方可以逃,於是就帶著從事閻丕等幾個人去封丘見耶律德光。

也有說法是景延廣是被契丹並所抓來的(《遼史》:將軍康祥執景延廣來獻)。

圖文無關

耶律德光釋放景延廣的部下,並責罵景延廣:「致南北失歡,良由爾也。

」耶律德光叫喬榮來對質,共有十件景延廣做過的破壞契丹和後晉盟好的事實。

面對喬榮的質證,景延廣並不認帳,「以他語抗對」,想要推脫給別人。

結果面對喬榮拿出當年景延廣讓書吏所寫的文字,景延廣無話可說。

於是耶律德光按照契丹法律,以每一件事情,就「牙籌一莖」(估計是用木板掌嘴吧)。

結果景延廣被打了八下就昏了過去。

耶律德光也沒有殺景延廣,而是派人押送他去契丹國內。

當日景延廣被押送到陳橋(趙匡胤陳橋兵變的地方)時,在夜裡趁押送的人睡著了,就「引手自扼其吭」,不久就死了。

扼吭,是什麼意思呢?查看了百度百科,只有一個解釋:自縊。

具體來說,應當是自己用手掐自己的脖子自殺,因為有嚴密看守的情況下,不可能有刀、木棒、衣袋等東西來自殺。

這應當是一種最絕望的自殺方式。


景延廣的悲劇,就在於他的自大。

但事實是:即便他身居高位,他沒有做出過什麼成績。

在遇到石敬瑭之前,景延廣接二連三的都是厄運。

膨脹的自大心裡所導致的愛國心,讓景延廣帶領後晉走上了亡國之路。

和景延廣「十萬橫磨劍」的自大愛國相比,同樣愛國的李崧所表現出來才是真正愛國:在反對景延廣對契丹稱孫不稱臣時,李崧表示:「屈身以為社稷,何恥之有!」為了國家利益,自己受點委屈,算得上恥辱嗎?


同樣和李崧具有真正愛國精神的是桑維翰。

在石敬瑭登基後,面對手握重兵、無法節制的安重榮上表公開要攻打契丹時,石敬瑭也出現過猶豫和憂慮。

桑維翰秘密上奏石敬瑭,勸石敬瑭堅持和契丹的盟好:「陛下免於晉陽之難而有天下,皆契丹之功也,不可負之。

今重榮恃勇輕敵,吐渾假手報仇,皆非國家之利,不可聽也。

臣竊觀契丹數年以來,士馬精強,吞噬四鄰,戰必勝,攻必取,割中國之土地,收中國之器械;其君智勇過人,其臣上下輯睦,牛馬蕃息,國無天災,此未可與為敵也。

且中國新敗,士氣彫沮,以當契丹乘勝之威,其勢相去甚遠。

又,和親既絕,則當發兵守塞,兵少則不足以待寇,兵多則饋運無以繼之。

我出則彼歸,我歸則彼至,臣恐禁衛之士疲於奔命,鎮、定之地無復遺民。

今天下粗安,瘡痍未復,府庫虛竭,蒸民困弊,靜而守之,猶懼不濟,其可妄動乎!契丹與國家恩義非輕,信誓甚著,彼無間隙而自啟釁端,就使克之,後患愈重;萬一不克,大事去矣。

議者以歲輸繒帛謂之耗蠹,有所卑遜謂之屈辱,殊不知兵連而不休,禍結而不解,財力將匱,耗蠹孰甚焉!用兵則武吏功臣過求姑息,邊藩遠郡得以驕矜,下陵上替,屈辱孰大焉!臣願陛下訓農習戰,養兵息民,俟國無內憂,民有餘力,然後觀釁而動,則動必有成矣。

又,鄴都富盛,國家藩屏,今主帥赴闕,軍府無人,臣竊思慢藏誨盜之言,勇夫重閉之義,乞陛下略加巡幸,以杜奸謀。

這才是真正的愛國。

真正的愛國者,是以國家利益以依歸,而不以一時面子上榮辱作為行為準則。

那些以面子上的榮辱宣揚自己的愛國的人,其實都是空談誤國。

北宋的李綱等主戰派導致北宋滅國,明朝的東林黨導致明朝國滅。

這些人真正在於的是自己的名聲,而不是國家利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石重貴最不稱職的皇帝

石敬瑭死後,石重貴承制即位及為後晉出帝。石重貴在叔父尚有嫡子在世時,能繼承大統,其間不乏宮中密謀。石敬瑭生有六子,大多早夭,僅剩幼子石重睿一人。本來石敬瑭在病中託孤與宰臣馮道,意思要馮道鋪立石重...

燕雲十六州

遼太祖去世那年,中原恰是後唐明宗即位,他是五代少數值得稱道的君主之一。遼朝平州(今河北盧龍)守將盧文進原來就是以唐盧龍節度使身份歸附的,在這種形勢下,因部下思歸、明宗召誘和述律太后的濫殺將領,就...

愛國者的兩張面孔

今天燕過紫禁城要和您說的,是五代十國後晉的兩位大臣:桑維翰、景延廣。桑維翰篇:所謂「梁唐晉漢周,播亂五十秋。」五代十國,是個最容易被忽略掉的年代。其實,除去時常變幻的大王旗以外,五代也湧現出

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盡失天險,自毀長城

唐朝在唐末農民起義的打擊下更加衰弱,907年,朱溫最後取代唐朝建立了後梁政權。唐朝後期以來的藩鎮割據演化為五代十國的分裂混戰局面。這一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王朝更迭最頻繁的一個時期,實行的是軍閥強權...

孫皇帝最後的野望——十萬橫磨劍折戟記

很多人對於後晉唯一的記憶就是「兒皇帝」石敬瑭,通過認契丹主耶律德光為父,割讓燕雲十六州,登上皇位,害的大宋難以抵擋契丹。但歷史上,因敵人強大而一度「卑躬屈膝」,但暗中發展力量,最後報仇雪恨者,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