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仁史話:我的大宋——五代亂像1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本章先不提咱們的主角趙匡胤,先來說說五代時候的情況。
自古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唐高祖李淵公元六百一十八年建立唐朝,直到公元九百零七年被梁王朱溫(這名字,嘖嘖……)所滅。
李氏享國二百八十九年。
天下也統一了二百八十九年。
隨後,天下就進入了我國歷史上最亂的時期之一——五代十國。
可能朱溫也是這破名字給鬧的,自己歷經波折,把李唐王朝的天下給篡了。
可自己當了六年的皇帝,卻沒幹過幾件皇帝該幹的事,晚年越發荒淫無度。
更可悲的是他居然還強姦過自己三兒子的媳婦!他的三兒子朱友珪實在氣不過。
一怒之下發動政變幹掉了朱溫自己當皇帝!可是朱友珪真不愧是他老朱家的種,干起齷齪事來一點也不比他老爹遜色!濫賞濫罰,荒淫無度把整個後梁搞的是烏煙瘴氣!
這孩子一上台,搞的整個後梁是民怨沸騰。
更搞笑的是,朱友珪殺自己的老爹當皇帝。
他的弟弟朱友貞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沒多久就聯合朱友珪的女婿和外孫也把他給幹掉了。
真是因果報應,屢試不爽!
就這樣,弒父奪權的朱友珪在折騰了一年後也掛了。
於是朱友貞就成為了後梁的第三位皇帝,史稱梁末帝。
這梁末帝要說還真比自己的老爸和哥哥強,不僅在位時間長達十年(這在五代時期算長的了。
)。
而且他本人也沒幹啥天理不容的事,這要放在太平王朝,這朱友貞估計也能穩穩的幹上一輩子皇帝。
可惜他生不逢時,他當皇帝的時候,割據河東的李存勖正值強盛之時。
李存勖視唐朝為正統,一心想恢復李唐盛世。
於是就和盤踞中原的後梁打了十年的拉鋸戰。
由於朱友貞用人不當,而且為人懦弱,最終兵敗身死。
不過這位朱友貞對後人也有點影響。
在五代十國時期,他是首位通過兵變奪得帝位的人。
這很重要!為後來許多人提供了很好的借鑑。
從這方面來說,他為中國歷史的進程也做了不小的貢獻。
不管怎麼說,五代的第一個朝代——後梁。
隨著朱友貞的死而滅亡了。
這個朝代僅僅有十七年。
不過,在五代十國這個亂世,十七年,算是長的了!!
這後梁掛了,該後唐了。
後唐是李存勖在公元九百二十三年的時候建立的。
後唐的前身是前晉。
是李存勖的老爹李克用建立的。
李克用也是一個唐末猛將,向來就和朱溫不對付。
朱溫建立後梁,李克用不甘屈居朱溫之下。
索性占據河東,建立了一個叫晉的國家關門自己過日子。
河東大致就是今天的山西省,在春秋時期啊,有一個強大的諸侯國晉國建立在此地,到了戰國的時候又三家分晉。
因此這裡也被稱為三晉之地。
這老李遵循傳統。
於是定國號為晉,可誰知道「晉」這個字太有名了。
春秋有晉國,司馬氏又前後建立了兩個晉國,史學家稱為「西晉和東晉」。
到他的時候,東,西都用完了。
為了方便區分,史學家只能一咬牙,一跺腳。
給老李建立的晉國取了個這麼個不三不四名兒叫「前晉」。
果不其然,等輪到石敬塘的時候,「後晉」就出現了!
真虧五代之後沒有晉朝了,要不然我估計南晉,北晉也要出現。
言歸正傳,這李克用也算是個牛人。
他是神武川新城人,雖然姓李,但是和建立唐朝的李家沒半點血緣關係。
他是沙陀族人,其父名喚朱邪赤心(這名字我服!)因為立下戰功被唐懿宗賜名李國昌。
李克用隨父征戰多年,立下赫赫戰功。
軍中稱之為「飛虎子」。
在平定了龐勛,黃巢的叛亂後,被朝廷封為晉王。
此後長期占據河東。
與朱溫對峙數年。
朱溫滅唐後,建立後梁,自己為帝。
這在河東的老李看了,那心裡是翻江倒海啊。
原來同為一朝臣子,現在朱溫這老小子居然稱帝了。
這老李心裡怎麼能平衡啊。
老李想了想,自己也乾脆也獨立算了。
老李是個暴脾氣,說干就干。
於是他以晉為國號(就是我剛才說的前晉),自己為王。
奉李唐為正朔。
公元九百零八年,李克用病死。
他的兒子李存勖繼承了他的位子,成了河東的實際掌控者。
這李存勖可比他只會和朱溫賭氣的老爹強多了,李存勖又名亞子。
他文武雙全,能征慣戰。
繼位後李存勖南征北戰,將父親留下來的晉國經營的是越來越強大。
就連他父親的死敵朱溫也發出了「生子當如李亞子的「感嘆。
並與後梁你爭我鬥了十餘年。
經歷大小戰鬥數百場。
且將後梁打的是節節敗退。
被後人公認為「五代諸帝武功之首」
公元九百二十三年,李存勖在魏州稱帝,改國號為大唐,史稱後唐。
同年滅後梁。
入主中原。
定都洛陽。
可惜這位李存勖雖然胸懷大志,也十分有韜略。
可他並不善於治國。
登基後荒淫無度,重用伶人宦官。
在位三年後就慘遭部下叛變,被部下所殺。
李存勖完了是李嗣源,要說人家可是五代為數不多的好皇帝。
李嗣源是李克用的養子,在伐梁戰爭中屢立功勳。
被封為成德節度使,蕃漢內外馬步軍總管,兼中書令。
李存勖繼位沒幾年,國內就叛亂四起。
李嗣源奉命平叛,估計是他對他老哥的作為也十分不滿。
在平叛的路上就和叛軍搞到一起了,聯合殺回了洛陽。
幹掉了李存勖,自己當上了皇帝。
這李嗣源執政十分有兩把刷子,他褒廉潔,除奸佞,關心民生。
在他執政期間,後唐居然隱隱有中興之象。
可惜人非完人,他姑息藩鎮,縱容功臣。
二兒子李從容又驕縱難馴,導致他晚年的時候叛亂四起。
李從容兵變被殺後,李嗣源鬱鬱而終。
要說這李嗣源,真是個好皇帝。
整個五代,他估計能排第二。
(第一是周世宗柴榮,那是誰也取代不了的角色。
)可惜他敗就敗在自己太好了,對手下的放縱和姑息是他敗亡的最大因素。
如果他沒有這個毛病,可能這後唐在不久的將來能夠統一全國也不一定。
要是這樣,我估計也就沒有郭威,柴榮,趙匡胤什麼事兒了。
可惜歷史不能改寫,也不能倒退。
這李嗣源死後,後唐國勢也就基本完了。
李嗣源死後,他的三子李從厚繼位。
可憐這孩子,雖有大治之心,卻無大治之才。
處事優柔寡斷,沒有識人之能。
在位僅僅一年,就被自己的兄弟,李嗣源的養子李從珂給篡了。
李從珂也算倒霉,自己好不容易當上了皇帝,還沒享受幾天呢。
石敬塘和遼國就打了過來。
李從珂無力抵擋,公元九百三十六年在洛陽自焚而死,當了兩年多皇帝就掛了。
隨著李從珂的死,後唐滅亡。
從公元九百二十三年李存勖建立後唐到公元九百三十六李從珂自焚,後唐只有十三年!十三年期間換了四個皇帝,而且居然有兩個皇帝是通過兵變奪權的!這在任何一個太平王朝都是不敢想像的事!五代十國的混亂可見一斑。
我們在大學以前的歷史課程中有兩個時期是避而不談的。
一個是南北朝,這個我也不熟悉,在這裡就不說了。
還有一個就是我們現在說的五代十國了。
這兩個時期在我們的初高中課本上基本很少提及。
有也是一筆帶過。
但是有一個五代時期的人我認為那是家喻戶曉。
那就是我國大名鼎鼎的「兒皇帝」石敬塘。
我估計他因該是我國古代比較牛逼的漢奸了。
他的做法直接導致了趙宋三百多年的悲劇,至今提及他那都是罵聲不絕。
石敬塘原是李嗣源帳下的一名將軍,沙陀人。
為人寡言少語,喜讀兵書。
從小就想成為像周亞夫,李牧那樣的人。
(估計周亞夫和李牧知道了能被氣的從墳墓里跳出來帶他一起走!)也算是一個少年英豪。
而且他追隨李嗣源的時候立下了赫赫戰功,深受李氏父子的信任。
李存勖在當上皇帝後更是把戰略要地,也是李家父子的發跡之地河東交給石敬塘。
我覺得石敬塘這會兒也沒想造反。
他此時估計正沉浸在成為封疆大吏的喜悅中不能自拔。
認為自己也能像周亞夫和李牧一樣在死後受到萬世傳名。
其實他也做到了,不過不是流芳百世,而是臭名昭著。
不過這也算變相實現目標了。
言歸正傳,俗話說「人心不足蛇吞相」。
可見人的慾望是不會被滿足的。
石敬塘在成為節度使後,難免不會做皇帝夢。
而且這在當時也是很有可能的。
不過當時後唐國勢正盛,而且李嗣源又是自己的老上司。
對自己是知根知底的,現在造反那就是作死。
李嗣源死後後唐國勢漸衰。
皇帝李從珂又是疑心極重。
再加上石敬塘的確也有威脅到皇室的實力。
於是對石敬塘的防範更加嚴密。
把石敬塘給召回京都並且把自己的妹妹魏國長公主給嫁給石敬塘。
目的是讓自己的妹妹監視石敬塘。
可石敬塘更狠,他為了讓魏國長公主與自己同心同德。
還使了一個欲擒故縱之計。
他找了一個白面書生,讓這個白面書生和魏國長公主日日談詩論文,飲酒賞景,而石敬塘還時不時給他們找二人世界的機會。
這個魏國長公主也挺上道,不久就和那白面小生勾搭上了。
有一次,石敬塘在白面小生的酒里下了慢性毒藥。
結果魏國長公主和那個白面小生那啥後白面小生就掛了,這可把魏國長公主嚇得不輕。
寫到這我突然想起了《烈日灼心》那一段。
那就不細說了,細說就成禁書了。
好了,言歸正傳,魏國長公主可不知道這事兒,驚慌之下她只能將自己與那白面小生的事向石敬塘全盤托出。
令她沒想到的是石敬塘非但沒有怪罪她,反而對她恩寵有加。
魏國長公主感動至極,從此以後立誓與石敬塘同心同德。
寫到這,你也許會因為石敬塘的做為咋舌。
不過你放心,更狠的還在後面。
有一次石敬塘在上朝的過程中突然放了幾個響屁,然後倒地不起。
不一會一股惡臭便充斥了整個朝堂。
沒錯,石敬塘在在朝堂上公然解了個大手。
隨後魏國長公主又親自向李從珂求情。
李從珂一看這老小子連大小便都是失禁了,估計也蹦噠不了多長時間,再加上當時場面實在「壯觀」李從珂這輩子也不想再體驗一次了,就讓石敬塘回河東了。
不得不說,石敬塘為了當皇帝不惜讓自己的妻子戴綠帽子,不惜在朝堂上公然大小便。
在這一方面,我不得不說「你有種!」
總之石敬塘用盡手段總算是回到了河東。
而他和李從珂的關係也惡化到了不死不休的局面,造反那是勢在必行的事了。
可這時又有麻煩了,後唐雖然衰弱了,可畢竟人家地廣人多。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以區區河東之地是斷然不會有什麼結果的。
所以他就把目光投向了當時北方的大國——遼。
關於遼我在這裡就不介紹了。
後面寫趙匡胤的時候會說的。
不過讓遼出手那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第一:河東與遼國接壤,平時也經常會有一些摩擦,雙方積怨很深。
第二:凡是戰爭那都是有目的的,我不能說我吃撐了打你一頓消消食。
我大遼總不能白幫你打吧。
你總得給我點好處吧。
而且我是少數民族,天生以牧羊放馬為生,農耕文明我肯定受不了,那地我打下來又不能住。
所以好處還不能少了。
但這一切都難不倒石敬塘,當時遼國在位的皇帝是遼太祖耶律德光,比石敬塘整整小了十一歲,可石敬塘居然認其做父,而且還把燕雲十六州割給了遼國,向遼國稱臣每年上貢歲幣。
這下好處可是給夠了,那就出兵吧。
於是石敬塘和遼國聯合出兵,不久就滅了後唐。
石敬塘在洛陽登基,不久遷都汴京。
國號為晉,史稱後晉。
關於這燕雲十六州,我有必要在這裡好好說一下。
燕雲十六州包括今天的北京,天津全境,和山西,河北北部。
大家可以看看地圖,那塊地方山高谷深,地勢崎嶇。
而且萬里長城就修在那裡。
而燕雲十六州後面就是一望無際的華北大平原。
自古以來就是漢族王朝抵禦北方少數民族的最佳屏障。
可石敬塘這麼一割,直接把這個屏障拱手送給了少數民族。
就連歷朝歷代修建的長城都成人家的了。
以至於後來宋朝每次與遼有大的戰爭時,人家總是先在邊境稍微掃蕩一會兒就能直取東京汴梁。
石敬塘這是大罪過!也是後人之所以唾棄他最主要的原因。
不論如何,該發生的還是發生了。
歷史是無法該變的,作為後人,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儘可能公正地評述這段歷史。
並且從中汲取對自己有利的經驗。
這也就是為什麼人們常說「以史為鑑可以知得失。
」
不過這石敬塘賣國歸賣國,他登基後還是做了不少好事的。
他鼓勵耕織,整修武備,充實倉廩。
使中原人民在這十幾年的戰亂中得到了一絲喘息之機。
從這方面看,石敬塘其實是想做個好皇帝的。
不過他做好皇帝的手段也太缺德了!公元九百四十二年,石敬塘在萬人罵名下鬱鬱而終。
不做第二個曹操的朱溫其結局如何,他所建立的梁朝為何會被滅
俗話說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中國古代經歷了隋唐的繁華盛世之後,到五代十國時期開始進入蟄伏狀態,這個時候的中華大地紛爭不斷,多個割據勢力並存。開啟五代史的後梁雖然終結了延續289年的大唐帝國,但面對...
五代十國26猛將:第一神箭手,五代第一槍,第一位武藝天下無雙
五代十國是唐朝滅亡之際一個非常混亂的歷史時期,此時地方割據,節度使各自為政,戰事頻發,爭鬥不斷。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歷史上出現了許多驍勇善戰的猛將,被時人嘆為戰神。26、景延廣。五代時期的神射手,...
唐宋交替的200年,究竟隱藏了哪些秘密?一起來聊五代十國
大部分朋友們對五代十國的理解就是一個字「亂」,通常大家會經常聽到這樣的概括「唐代自安史之亂後,經濟衰微,軍閥混戰,後由趙匡胤建立北宋統一全國」。這200多年的歷史,區區幾個字就想糊弄過去,今天簡...
誰是中國史上有數的軍事天才,政治白痴?
早在公元907年,朱溫自立為王,建立了梁,而此時距離他向自己的唐朝主子獻媚並沒有多久。朱溫建立後梁,標誌著中國進入五代十國大分裂時期,可以說,這個朱溫就是分裂的始作俑者。 當時的天下還有兩大勢力...
兵變奪權黃袍加身,在位七年與民休息,他是亂世中少有的賢帝
說起五代十國這段歷史,人們往往都會迷糊,因為這段歷史實在是太亂了。黃巢起義給苟延殘喘的唐王朝致命的一擊,後來朱溫殺唐帝建立後梁算是正是揭開了五代十國的序幕。不過朱溫雖然當上了皇帝但是在北方他並不...
一人一句話,秒懂五代14帝
公元907年,唐朝滅亡一個曾經繁榮強大的帝國轟然倒塌取而代之的是諸侯林立割據分裂在短短53年間中原大地先後歷經五代十四帝皇帝走馬燈一樣地換都是什麼樣的人在這段歷史中粉墨登場?
燕雲十六州的鍋應該由宋朝和石敬瑭一起來背
唐末亂政唐末,民不聊生,黃巢起義席捲大江南北,各地節度使作壁上觀,朝廷就向沙陀族借兵剿匪,沙陀人李克用任河東節度使率沙陀鐵騎和起義軍降將朱溫一起撲滅了起義軍。這時的唐朝奄奄一息,李克用和朱溫經過...
《畫江湖之不良人》人物關係之」通文館」
看過《畫江湖之不良人》的小夥伴們一定為劇中的人物關係所迷惑,其實其中不少人物都是歷史中有案可查的,裡面的劇情也與史實有些符合,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捋捋歷史中的「通文館」。晉國「通文官」李氏割據勢力...
五代十國換皇帝如走馬燈,真是滿城盡帶黃金甲啊!
五代是指唐亡至北宋建立前,雄踞中原的五個朝代。依次為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公元907年,朱溫篡唐建立後梁,這是五代十國的開始。923年,盤踞太原的晉王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