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影響世界歷史的十大事件(中國版、英國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現在世界上還活著的、對世界大事略有感覺、並且喜歡說兩句的人,似乎都有一個共同的感覺:20世紀是人類歷史發生變化最大的一個世紀。
在編譯過程中,發現兩個很有意思的特點:
第一,如果以改變人類歷史的重大事件所發生的時間為準,20世紀似乎並不是從1901年開始計算的,而是1911年以後——與人為劃定的世紀起止時間剛好差別10年左右。
故此認為,在全人類正在共同面對大規模經濟危機的2009年,再談「十大事件」似乎不會不合時宜。
第二,這「十大事件」,中國版、英國版差別較大。
請注意,這是「影響世界」的十件大事,而不是影響某個國家的十件大事。
中國版的「十件大事」,是新華社「在徵求了中國社會科學院部分專家、學者意見的基礎上」評選出來的;英國版的「十大事件」是大英百科讀者評選出來的。
為方便讀者比對,後附中國版」十大事件「。
人類歷史在過去的一百年所發生的變化無疑是最大的。
以兩次世界大戰為重大標誌的這個世紀,其最大特徵就是不管社會地位、性別或種族是什麼,都在反對霸權,爭取平等和自由。
一、婦女選舉權
20世紀之初,全世界的女性都在為爭取選舉權而鬥爭。
在英國,發生了由埃米琳·潘克赫斯特(Emmeline Pankhurst)和她的兩個女兒克麗絲塔貝爾(Christabel)及西爾維亞(Sylvia)領導的、為婦女爭取選取權的激進式示威遊行。
1914年的一天,埃米琳·潘克赫斯特為表示抗議,特地把自己鎖在白金漢宮的圍欄上。
這張照片就是她被逮捕並強行帶離現場的時刻被拍下的。
1928年,(英國)婦女終於完全贏得了選舉權。
二、俄羅斯革命
1917年,俄羅斯爆發革命,推翻了沙皇獨裁統治,列寧上台,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共產主義政府的領導人。
這是尼古拉斯二世(左一)和他的孩子們在一起的合影。
由於整個俄羅斯爆發罷工和示威遊行,社會動亂日益嚴重,尼古拉斯二世被迫於1917年退位。
1918年7月,他本人和全家遭俄共殺害。
但有傳聞說,最小的女兒安娜斯塔西婭(Anastasia,右二)在屠殺中僥倖活了下來,不過後來的司法證據已否認了這一傳聞的真實性。
三、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年,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費迪南大公(Archduke Franz Ferdinand)在塞拉耶佛被塞爾維亞一名民族主義分子暗殺。
隨後,這個地方矛盾逐步升級,終於爆發了長達4年3個月的世界大戰。
死於地面戰鬥中的總人數超過3700萬人,普通市民死難人數總共達1000萬人以上。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特徵是戰壕式地面戰。
該照片拍攝於1918年的阿貢戰役。
當時盟軍正在進攻德國碉堡最多因而也最牢固的陣地——海登堡防線,這次戰役促使德國最終放棄了抵抗並簽訂了停戰書。
四、華爾街大崩盤
從1919年開始,整整十年時間,美國到處充滿樂觀情緒,經濟繁榮,就業率奇高。
可到了1929年,一切都灰飛煙滅了。
這一年,華爾街股市大崩盤,銀行、股市的信心似乎在一夜之間蒸發殆盡。
隨後即是大範圍的破產、解體和失業,進一步觸發了1930年代全球性的經濟大蕭條。
照片是當時極度恐慌的銀行家們爭相提走現金存款的情景。
五、納粹大屠殺
這是人類史上最悲慘的種族滅絕事件。
時間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及大戰期間,有將近600萬猶太人慘遭有系統有組織的納粹德國的殺害。
納粹德國所制定的反猶太主義政策,致使猶太人遭放逐、隔離和屠殺,後來又被關進中歐的集中營,被集體餓死、虐殺和毒殺。
六、原子彈爆炸
1945年8月6日,第一顆原子彈砸向日本廣島,這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受的最嚴重打擊。
爆炸把這個城市方圓十平方公里的區域夷為平地,致10萬人喪生,其中6萬6千人在一瞬間死亡。
三天後,第二顆原子彈被投向長崎,再殺6萬人。
美國人使用原子彈的「正義理由」是希望在不損失一兵一卒的前提下迅速結束戰爭。
原子彈所造成的巨大破壞作用給世界帶來了重大影響,以至於後來的歷史學家把這一事件作為人類進入核時代的轉折點,與以往任何時代有著明顯區別。
七、民權運動
小馬丁·路德·金,成為美國民權運動的領導者。
在他的領導生涯中,他倡導和組織非暴力式的抗議活動,發表富有影響力的講話,陳述廢除種族不平等的必要性。
1963年,金率領和平遊行隊伍,向林肯紀念碑行進,並在那裡發表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演講,開頭如下:
「我有一個夢想,在我四個幼小的孩子將來所生活的國家裡,人們對他們的評判標準,不是他們的皮膚顏色,而是他們的內在人格。
今天,我就有這樣的夢想。
」
八、人類登月
1969年,人類實現了登陸月球的遠大目標。
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郎(Neil Armstrong)在月球表面留下他的第一個腳印,並講了一句至今仍然代表時代標誌的一句名言:「個人一小步,人類一大步」。
同時登月的還有他的夥伴巴茲·奧爾德林(Buzz Aldrin),兩個人在月球表面行走了兩個多小時才回到阿波羅11號上(由麥可·科林斯(Michael
Collins)操控),然後安全返回地球。
九、生命大揭秘
1953年,華森(Watson)和克里克(Crick)在其發表的論文中,首次揭示了DNA(脫氧核糖核酸)的雙螺旋結構。
「雙螺旋」的概念徹底解釋了DNA為什麼能夠複製和為什麼包含有遺傳密碼的分子機制,其意義十分重大,在今天仍是驅動生命科學進一步發展的推動力量。
這是一幅掃描圖片,從中可看出不同DNA樣品中特定的多構體排列形式,可讓專家仔細觀察生命個體的遺傳物質的構成。
人類已在2003年完成了人類DNA基因序列的測定工作,遺傳學家希望能把人類的全部基因鑑定出來並排列成基因總圖,用以指導不同個體基因差異的編制工作。
十、911恐怖襲擊
2001年9月11日,兩架被劫持的客機先後從正面撞入世貿中心大樓,致使2800多人喪生。
就在數千人沿著雙子塔的走火樓梯迅速撤離至安全地帶的時候,人們還能看到勇敢的消防隊員沿樓梯衝上去解救受困人員。
這次恐怖襲擊事件使美國猛然醒悟到,對於恐怖襲擊,該國的防範意識顯然很薄弱,促使布希總統及其政府發起一場打擊恐怖主義的戰爭。
附錄:中國版「影響世界的十件大事」
一、物理學革命
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提出了狹義相對論的基本原理,認為物體的運動是相對的,光速不因光源的運動而改變,物體的能量等於質量與光速平方的乘積。
1916年,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基礎》,認為物質的運動是物質引力場派生的,光在引力場中傳播因受引力場的影響而改變方向。
相對論修正了牛頓時空觀中空間、時間、引力三者互相割裂以及運動規律永恆不變的看法,與普朗克1900年提出的量子論一起,從哲學上根本改變了人們關於時間、空間、物質和運動的概念。
20世紀的大多數物質文明都是從相對論和量子論這兩個物理基礎科學的發展衍生出來的。
二、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以德、奧匈為主的「同盟國」和以英、法、俄為主的「協約國」兩大軍事集團為重新瓜分世界而展開的武裝爭奪。
戰爭於1914年7月28日爆發。
1918年11月11日德國向協約國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這場戰爭歷時4年多,先後參戰的有30多個國家,直接參戰部隊2900多萬人。
戰爭造成3000萬人死傷,戰禍波及的人口達13億以上。
戰爭加速了歐洲的衰落和美日的崛起,引發了俄國的十月革命,促進了交戰國工人運動和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的新高漲。
戰後建構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確立了歐洲和遠東國際關係的新秩序。
三、俄國十月革命
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統治,但卻形成了工兵代表蘇維埃與臨時政府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
流亡在國外的列寧返回俄國,並在著名的《四月提綱》中確定了將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的方針。
11月6日晚9時45分,「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用炮聲發出攻打冬宮的信號。
起義者向冬宮猛烈進攻,起義取得勝利。
11月7日,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宣告第一屆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成立,列寧當選為主席。
人類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由此誕生。
十月革命的勝利開闢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
四、30年代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
1929年10月24日,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股價狂跌。
29日,股市崩潰,由此引發資本主義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和破壞最嚴重的經濟大危機。
美國國民生產總值從1929年至1933年下降近一半,失業者最多時占總勞動力的約三分之一。
大危機席捲資本主義世界,世界金融體系瓦解,許多國家經濟癱瘓,損失巨大,社會危機嚴重。
危機暴露出資本主義的重重矛盾,也是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的重大轉折。
此後,德、意、日法西斯崛起,發動了世界大戰;而美國羅斯福政府實行「新政」,加強國家干預,挽救了資本主義。
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提出了「凱恩斯主義」,為資本主義經濟日後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大危機對資本主義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五、第二次世界大戰
20世紀30年代,德、意、日三國的法西斯政權建立伊始就對外侵略擴張。
英法的綏靖政策使法西斯的局部戰爭逐漸演變為全面戰爭。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在歷時6年的戰爭中,先後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戰,雙方動員軍事力量1.1億人,因戰爭死亡者有5000萬以上,直接軍費開支達11170億美元以上,參戰國物資消耗達40000億美元。
至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徹底勝利。
二戰使世界各國人民進一步覺醒,加速了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的崩潰,社會主義超出一國範圍在一系列國家贏得勝利。
戰爭結束後,世界形成了兩大陣營長期對峙的新的政治格局。
六、第一台電子計算機誕生與網際網路的應用
英國科學家圖靈1937年提出思考原理計算機———圖靈機的概念,促進了計算機理論的發展。
1944年,英國研製成功「科洛薩斯」計算機用於破譯二戰中德軍密碼,但不為世人所知。
現普遍認為,1946年在美國問世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電子數字計算機。
它由18000隻電子管組成,儘管體積龐大,功能有限,但為人類開闢了一個嶄新的資訊時代。
1969年,美國軍方將四台計算機連接起來,誕生了網際網路的雛形。
人類經歷了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後,開始邁向信息社會。
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
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長期艱苦卓絕的鬥爭,徹底摧毀了國民黨反動政權,從根本上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
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新中國的誕生標誌著中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開始了社會主義中國的新紀元。
新中國的誕生也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
八、民族解放運動
20世紀初,帝國主義列強已將世界基本瓜分完畢,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廣大地區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促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覺醒,反對帝國主義的民族解放運動出現高潮,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殖民體系。
世界各國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和新中國的成立加深了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的危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民族解放運動出現了新的高潮。
亞洲、非洲、拉丁美洲被壓迫民族團結合作,開展武裝鬥爭,贏得了民族獨立,使帝國主義殖民體系徹底瓦解。
民族解放運動是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作為一支獨立的積極的革命力量徹底改變了19世紀末以來帝國主義列強主宰世界的局面,對人類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九、中國實行改革開放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
全會重新恢復確立了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作出把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英明決策。
鄧小平科學地總結了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和挫折的歷史經驗並借鑑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的歷史經驗,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在鄧小平理論指引下,改革開放在中國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
十、東歐劇變,蘇聯解體
80年代以來,東歐各國逐漸出現政治和社會危機。
戈巴契夫在蘇聯執政後,在政治、經濟、外交諸領域推行「改革和新思維」,進一步使蘇聯國內政治形勢混亂,經濟形勢動盪,同時加速了東歐國家的劇變。
1989年,東歐國家執政的共產黨紛紛喪失政權。
1990年,波羅的海三國加快了脫離蘇聯的進程。
1991年「八·一九事件」後,蘇各加盟共和國紛紛獨立。
同年12月22日,蘇聯11個加盟共和國的領導人簽署成立「獨立國家國協」文件。
12月25日,戈巴契夫辭去蘇聯總統的職務,蘇聯解體。
蕭武:抗美援朝為什麼變成了韓戰?重新思考世界與中國
【編者按:5月28日,傳聞已久的電視連續劇《三八線》開始在電視台播出,再度掀起人們對抗美援朝戰爭的熱情。抗美援朝戰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一個不能不思考的問題是,在我們已經越來越習慣於使用韓戰指代...
100年後重讀列寧《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的啟示
1916年6月,正當兩大帝國主義集團在歐洲進行大規模戰爭的時候,列寧完成了一本十分重要的著作——《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以下簡稱《帝國主義論》)。該書於1917年9月,即俄國十月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