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幾個大字的王平是怎樣成為名將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街亭之役以後,力挽危局的王平受到了諸葛亮的重視,他被進位討寇將軍,封亭侯,並加拜參軍,統領五部人馬。
公元231年,他隨諸葛亮再出祁山,獨當一面,防守南圍,張郃親自來打,他堅守不動,張郃拿他沒辦法。
諸葛亮死後,魏延作亂,他一戰而敗魏延。
後來,他又擔任鎮北大將軍,統領漢中。
公元243年,魏國大將軍曹爽率領十萬餘人馬攻打漢中,當時漢中兵不滿三萬,諸將驚慌,主張撤退,王平力排眾議,調度人馬,據險固守,終於在大將軍費禕的援助下,打破了曹爽的進攻。
從此,他成了同鄧芝、馬忠齊名的名將。
馬謖文化素養高,讀書多,結果是兵敗身亡;王平不能看書,不會寫字,後來卻成為名將。
這樣說,讀書豈不是有害無益了嗎?
不,讀書還是有用的,問題是要善於讀,要把書本的知識同實際運用結合起來。
書籍本身是人類傳授知識的工具,知識的直接來源是經驗,但是人不可能事事有經驗,大量的知識要依靠讀書來獲得,所以讀書也是獲取知識、增加工作能力的重要方法,只是不能把書本當做靈丹妙藥,以為有了幾句書本知識就可以無所不能罷了。
特別是許多書籍,由於著者立場、觀點、方法的不同,常常是謬說與真理共存,甚至還有完全錯誤的東西。
這就要求我們在讀書的時候,要善於分析、批判,善於用實際的經驗來檢驗它,同時在運用書本知識的時候,還應當把它和具體情況結合起來,而不能泥古不化,生搬硬套。
王平雖然是一個不能看書、不會寫字的人,但是他卻並不忽視書本知識。
據史書記載,他因為不認字,不能自己看書,就常常叫別人把書念給他聽。
聽了以後,他用自己的頭腦給以加工。
同時,還結合自己的經驗給予評論。
所以,儘管他不認字,不能親自看書,但他卻又是一個善於讀書的人。
由於他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又肯想辦法間接地認真讀書,所以他的軍事指揮水平與日俱增,終於在晚年成為才幹卓越的名將。
王平成為名將的事實,說明了有實際經驗但缺乏理論修養的人也應該認真讀書,以補救自己的不足。
選自: 戚文 陳寧寧 著 《三國人物論》
「蜀中無大將」? 蜀漢後期傳奇大將軍,退張頜,敗魏延,拒曹爽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名言,一直以來間接的反映,蜀漢的人才凋零,暗示當時蜀漢政權的領導人,對提拔人才不利,沒有辨識發覺人才之明。事實真的如此嗎? 蜀中真無大將嗎? 其實不然,就有這麼一...
他大字識不過十個 卻用另外的方法讓自己成了蜀漢的北方柱石
在三國演義中,失空斬橋段中,除了馬謖和諸葛亮這對主角外,蜀國還有一個人頗為顯眼,他就是王平,他在馬謖執迷不悟的時候,做出了自己的正確判斷,才讓形勢不會更加惡化。王平生年不詳,據《三國志·王平傳》...
曹魏投降蜀漢的兩大名將,一人拯救蜀漢,一人卻讓蜀漢早亡!
在三國亂世,人才的流失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特別是當時曹魏人才濟濟,在曹魏得不到重用,自然會想到跳槽其他國家得到更好的發展。今天要說的這兩位名將都是來自曹魏,他們都投靠了蜀國,但是帶給蜀國的未來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