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淺析毛澤東同志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毛澤東同志作為一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身上充滿了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在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各種困難時刻,他帶領全黨從一個又一個困難中走出來,使中國革命最終走向勝利,使我國社會主義事業逐漸走向強大。
中國革命事業被稱為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成功典範。
無論情況有多危急,毛澤東同志始終不亂陣腳,具有閒庭信步的從容氣度。
他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曾鼓舞了無數革命戰友,鄧小平同志曾經說:沒有毛主席,我們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時間!那麼,毛澤東同志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從何而來?仔細研讀毛澤東同志的著作,我認為他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一部分是來源於對矛盾同一性的運用。
唯物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內容,它主要講事物是如何聯繫、變化、發展的。
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同一性和鬥爭性是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
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聯繫、相互吸引、相互貫通或相互滲透的性質和趨勢,表現了矛盾雙方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的內在的統一性;鬥爭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限制、相互否定、相互分離或互相批評的性質和趨勢。
毛澤東同志一貫用唯物辯證法來指導中國的革命和建設,當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境況處在劣勢時,他尤其常用矛盾同一性思想來分析事物的轉化問題,使他面對困難時總是充滿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毛澤東同志曾寫到:「一切矛盾著的東西,互相聯繫著,不但在一定條件之下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而且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義」,「客觀事物中矛盾著的諸方面的統一或同一性,本來不是死的、凝固的,而是生動的、有條件的、可變動的、暫時的、相對的東西,一切矛盾都以一定條件向它們的反面轉化著。
這種情況,反映在人們的思想里,就變成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
」矛盾的同一性能成為指導革命與建設的方法,是因為它有著弱能轉化成強、差能轉化成好的內涵,這一內涵對自鴉片戰爭以來積貧積弱、飽受欺辱的中華民族來說有著巨大的鼓舞作用。
毛澤東同志在後來漫長的革命與建設歲月中,堅信馬克思主義矛盾同一性思想,在面對中國革命與建設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時多次結合了這一理論,最終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並初步探索了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並為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建設打下了基礎。
在抗日戰爭年代,毛澤東同志在《論持久戰》一文中指出:「我們依然是一個弱國,我們在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各方面都顯得不如敵人……然而正處於進步的時代,其戰爭是進步的和正義的,中國是如日方升的國家,這同日本帝國主義的沒落狀態是相反的對照。
規定了戰爭的最後勝利屬於中國而不屬於日本。
」毛澤東在這篇文章中運用矛盾同一論思想指出了中日兩個交戰國強弱轉化的條件,得出了中國這個弱國最後必然勝利的預言。
當時國統區卻普遍流傳著中國武器不如人,中國必敗的言論!毛澤東這個預言在民族危亡的關頭,對中國人具有非凡的激勵作用。
事實證明,毛澤東預言是對的,經過浴血奮戰,中國人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新中國成立以後,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同樣以明晰的語言表達出來,他指出:「我曾經說過,我們一為「窮」,二為「白」。
「窮」就是沒有多少工業,農業也不發達;「白」就是一張白紙,文化水平、科學技術水平都不高。
從發展的觀點看,這並不壞。
我們是一張白紙,正好寫字。
」③毛澤東通過矛盾同一論的運用來鼓舞新中國的建設者們,為新中國描繪美好的明天。
毛澤東總結道:「根據我們幾十年的經驗,我們遇到的每一個困難,果然都被克服下去了。
種種困難,遇到共產黨人,它們就只好退卻,真是『高山也要低頭,河水也要讓路』。
無論在自然界和社會上,一切新生力量,就其性質來說,從來就是不可戰勝的。
而一切舊勢力,不管它們的數量如何龐大,總是要被消滅的。
因此,我們可以藐視人世遭逢的任何巨大的困難,把它們放在『不在話下』的位置。
這就是我們的樂觀主義。
這種樂觀主義是有科學根據的。
只要我們更多地懂得馬克思列寧主義,更多地懂得客觀規律,少犯些主觀主義錯誤,我們的革命工作和建設工作,一定能夠到達目的的。
」④我們可以看到,作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毛澤東一方面持有樂觀主義的態度,另一方面,卻又不是盲目的樂觀主義態度,他提出更多的懂馬克思主義,更多的尊重客觀規律是做好事情的前提。
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是毛澤東克敵制勝的一貫態度與方法。
毛澤東用矛盾同一論來分析事物,指出壞事能變好事、弱者能勝強敵,以一種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看待一切艱難困苦。
他在革命事業中常常身體力行來踐行這一理論,為全黨做出示範。
例如,1947年3月18日晚,在國民黨軍進攻延安的槍炮聲清晰可聞的情況下,毛澤東、周恩來才依依不捨地告別居住了十年的延安,開始了轉戰陝北的偉大曆程。
當時,陝北的物資供給等各方麵條件極端艱苦,與敵周旋的環境極其險惡,毛澤東和黨中央仍從容地指揮著西北和全國各個戰場的人民解放軍作戰行動。
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留在陝北指揮全國解放戰爭的行動,極大地鼓舞了全國各解放區軍民的鬥爭意志和勝利信心,牽制了國民黨大量軍隊,成功地粉碎了敵人對陝甘寧解放區的重點進攻,給各解放區提供了經驗,為全國的提前解放奠定了基礎。
在陝北周旋整整一年後,1948年3月23日,在全國解放戰爭勝利在望的時候,毛澤東率領中共中央離開陝北前往河北平山西柏坡。
同年4月21日,延安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毛澤東之所以能在陝北那麼艱苦的條件下保持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恰恰是因為他對矛盾同一論的深刻認識,以及他對黨與陝北人民群眾血肉聯繫的堅定信心。
建國後,由於毛澤東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急於求成,犯了主觀主義錯誤,導致社會主義建設遭受挫折。
正是對毛澤東社會主義建設成敗得失的經驗總結基礎上,鄧小平帶領中國人民譜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篇章,我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取得重大成就。
經過四十年的發展,我國的國家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
前進的道路沒有坦途。
今天,我們又面臨著一系列新的挑戰:在國際舞台上,美國對我國實行的「貿易戰」正在進行,大有風雨欲來風滿樓的意味;台灣當局的「台獨」勢力如跳樑小丑輪番表演;國內正在進行的經濟結構調整,使我國社會面臨著經濟轉型的陣痛。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行百里者半九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
這是清醒的現實態度,我們必須以謹慎務實的態度做好每一項工作,同時,越是面臨困難,我們在精神信念上越要有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越是困難,我們越要正本清源,不忘初心,這是我們的克服困難的法寶,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就是我們的源頭,是我們的真經。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5月4日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為人類指明了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飛躍的途徑,為人民指明了實現自由和解放的道路,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第一次理論飛躍,我們要學習毛澤東同志在艱難困苦面前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不自亂陣腳,也不妄自菲薄,沉著應對解決我國當前面臨的一系列困難。
我們正在進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同樣偉大的事業,但凡偉大事業都是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完成的,正所謂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為此,我們要常常溫故一下毛澤東著作,學習毛澤東思想,體會他老人家身上的樂觀主義精神,為今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撥得雲開見月明,堅定我們前行的腳步!
本文連結:http://www.71.cn/2018/0912/1016992.shtml(轉載請保留)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僅供參考。
】
(作者: 王敏 河南科技大學)
本文系宣講家網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張文木:紅軍長征的意義——紀念偉大領袖毛澤東逝世40周年
歷史事件離我們愈是遙遠,其中的性質便愈能清楚地展現。1936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跨越了人跡罕至的雪山草地,克服了重重艱難險阻,勝利完成了戰略大轉移,這使當...
王偉光:努力接受《實踐論》《矛盾論》的哲學滋養
今年是毛澤東同志的《實踐論》《矛盾論》(以下簡稱「兩論」)發表80周年。毛澤東哲學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的哲學依據、基礎、實質和重要組成部分。「兩論」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標誌性成果,...
人民愛戴的總司令 ——關於朱德同志一些檔案文獻的回顧
——關於朱德同志一些檔案文獻的回顧王 剛今年是朱德同志誕辰130周年。朱德同志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事業不懈奮鬥,建立了不朽的歷史功勳,深受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愛戴和崇敬。毛澤...
2018考研政治:毛概必背4條幹貨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第一節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及其發展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提出(1)李大釗及黨的早期領導人曾經提出過要把馬克思主義應用到中國的實踐當中去的思想。(2)1938年
文革早被十一屆六中全會徹底否定(歷史重溫)
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一九八一年六月二十七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一致通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對建...
2017考研政治衝刺總結:毛澤東重要文獻匯總
距離2017考研初試越來越近,終極衝刺複習已經開始,為了幫助大家在最後的衝刺階段更好地複習考研政治,文都教育名師萬磊老師為大家梳理了2017考研政治衝刺總結:毛澤東重要文獻匯總,請各位2017考...
中共七大確立了什麼為我黨指導思想
前言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七大在延安勝利召開,它的一個重要貢獻就是第一次明確地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並莊嚴地寫入黨章。這標誌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實現了第一次歷史性...
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探析
「實事求是」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中,原文是「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劉德是漢景帝劉啟之子,非常喜歡儒學,好研究古籍,從事大量典籍收集和整理工作。實事求是,原本就是針對劉德收集...
1945年6月14日 中共七大閉幕 毛澤東思想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1945年6月14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自4月23日起至6月14日止,大會歷時50天。 為了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把中國引向光明的前途,中國共產黨於1945年4月23日至6月1...
周恩來——二十世紀中華民族的又一歷史偉人
在1996年4月中央文獻研究室舉辦的周恩來研究述評學術討論會上,筆者曾經提出:要加強周恩來歷史定位的研究,即周恩來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地位怎樣?在整個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地位怎樣?認為這是一個應當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