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三國亂世里七場決定性戰爭,你知道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亂世里,七場決定性戰爭,你都知道嗎?

滾滾長江東逝水,三國是中國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時代。

英雄輩出,能人眾多,精彩紛呈,影響深遠。

在三國眾多的大戰里,有這樣七場戰爭,浪花淘盡英雄,串聯起了三國亂世的進程。

一、平黃巾軍

黃巾之亂揭開了三國亂世的序幕,平亂成為英雄的試金石,各路諸侯在平定黃巾軍的過程中起家。

袁紹攻滅并州黃巾軍,進而取河東稱霸北方;曹操降服青州黃巾軍,獲百萬人口,在中原站穩腳跟;劉璋父子剿除益州黃巾軍,率先割據一方;劉備在平黃巾軍的戰鬥中嶄露頭角,從販夫走卒成為無人不知的英雄豪傑。

二、官渡之戰

董卓作亂後,關中殘破不堪,曹操與袁紹分據黃河南北。

曹操占據的兗、豫、徐三州,地處中原,交通四通八達,地勢無險可守。

袁紹控制的並、冀、青、幽四州,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對曹操居高臨下。

200年,袁曹對峙於官渡。

在許攸的建議下,曹操出奇兵,焚毀袁紹囤積在烏巢的輜重。

袁紹軍心大亂,曹操乘機全力進攻,大破袁紹軍。

曹操扭轉不利的戰略態勢,並在袁紹死後攻滅袁氏集團,完全統一北方。

三、赤壁之戰

208年,曹操南下荊州,劉表之子劉琮不戰而降。

劉備占據江夏,與江東孫權聯手,共抗曹操。

孫劉兩家與曹操戰於赤壁,曹軍不習水戰,用鐵鏈把戰船鎖在一起,孫劉聯軍用火攻大破曹操。

赤壁的首功是周瑜,孫權出力最多,不過戰後劉備占據荊南四郡,是赤壁之戰大贏家,三分天下的形勢初步形成。

四、夷陵之戰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非成敗轉頭空。

劉備不聽勸阻傾國東征。

大都督陸遜堅守不出,迫使劉備連營數百里。

拖到盛夏後,蜀軍士氣渙散,陸遜抓住機會火燒連營,蜀軍全線崩潰。

劉備在逃回白帝城後病逝,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夷陵之戰後,隆中對謀劃的兩路出擊方案徹底失敗,蜀漢只能聯東吳抗曹魏,三國大勢基本形成。

五、蜀漢北伐

解決南中叛亂,與東吳重新修好後,諸葛亮打著統一天下,匡扶漢室的旗號,五度北伐曹魏。

北伐奪取數郡土地,斬殺數位曹魏名臣猛將,還以攻為守、鞏固了蜀漢邊防,為蜀國贏得了幾十年的安定。

諸葛亮死後,姜維接替多次北伐,但蜀漢畢竟偏偶一方,不顧實情的北伐顯得窮兵黷武,實力反而每況愈下。

六、曹魏偷襲陰平

263年,魏國三路攻蜀。

姜維部署失當,漢中失守,蜀軍被迫退守劍閣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久攻劍閣不下,鄧艾便率數千精銳偷渡陰平,連下涪城、綿竹,直撲成都。

劉禪不敢抵抗,直接開城投降,後來還落得個「樂不思蜀」的罵名,至此蜀國滅亡。

鄧艾偷渡陰平,創造了軍事史上的奇蹟,為後世伐蜀指明了一種新思路。

七、西晉滅東吳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亂世的豪情讓人嚮往,英雄的風姿讓人嘆服,難怪人們心中都有一個三國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細數三國時期以少剩多的戰役

赤壁之戰雙方兵力:曹操:20多萬;周瑜:5萬。 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

盤點:三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五大戰役

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有很多,就三國時期而言,著名的以少勝多戰役就有五件,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三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五大戰役。赤壁之戰雙方兵力:曹操:20多萬;周瑜:5萬。 赤壁之戰,是指東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