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其實前面還有一句,卻從來不為人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三國中,關於諸葛亮出山的時間一直被三國迷們津津樂道,爭議不斷。

最核心的焦點是因為跟另一個三國奇才有關,此人是曹魏的大謀士郭嘉。

郭嘉在公元207年,因病死於征伐烏桓的途中。

郭嘉死之前,諸葛亮一直在隆中隱居,雖然當時諸侯林立,甚至自己身邊都有一個大諸侯劉表,而且他跟劉表還是親戚關係,但是諸葛亮卻一直始終不仕。

若是諸葛亮想做一個真正的隱士倒還好理解這種不仕的行為,但事實並非如此,諸葛亮常以管仲樂毅自比,如此就可知其仍然心繫天下,還是想要出仕的,但是既然要出仕,又為何一直遲遲不出呢?而最後偏偏選擇的出仕時間又是在公元207郭嘉去世之後,劉備三顧茅廬,他就投奔了劉備。

於是坊間就開始流傳:"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

這句話的流傳多半是為了展示郭嘉的厲害,但是也並沒有貶低諸葛亮的意思,只是說他們出仕的時機而已,多少有點機緣巧合。

不過暫且不論他們誰高誰低,且來看看這句話前面的一句,各位可能就會發現在郭嘉背後原來還有高人。

根據史載,郭嘉在投奔曹操之前,在他21歲的時候曾去袁紹那裡了一趟,但是郭嘉具有慧眼識人之能,一看便知袁紹並非雄主,難成大業,於是就離開了。

那麼在他離開的那個時間段,當時也是諸侯林立,隨便找個也能去投奔的,但是郭嘉沒有去。

他只幹了一件事,回家賦閒,其實跟諸葛亮在隆中躬耕讀書應該差不多,只是諸葛亮的隆中躬耕被無形的藝術化了而已。

也就是說,郭嘉和諸葛亮在出仕之前,情況都是一樣的:等待雄主。

不過最後的結果稍有不同,諸葛亮是等來了劉備的三顧,而郭嘉等來的是荀彧的力薦。

不管怎樣,兩人都遇到了明主。

諸葛亮遇見了劉備,而郭嘉遇見的是曹操。

那麼我們還說郭嘉,力薦郭嘉的荀彧在公元191年都投奔了曹操,而荀彧和郭嘉是好友,既然知道曹操是明主,而郭嘉又是大才,為何荀彧當時不向曹操舉薦郭嘉呢?為何非要等到五年之後的公元196年才向曹操舉薦呢?

這其中的原因跟一個人有關,此人叫戲志才。

陳壽的《三國志郭嘉傳》記載說,曹操最開始創業時,身邊有一個籌畫士,是潁川戲志才,此人謀略過人,曹操"甚器之"。

但是這個戲志才卻天生短命,很早便去世了。

戲志才去世後,曹操對荀彧說,志才走了,沒人能與之商議大事,聽說潁川多奇士,還有沒有能力跟戲志才一樣的奇才啊?於是荀彧就舉薦了郭嘉。

關於戲志才和郭嘉的才能,在《三國志荀彧別傳》有記載:"戲志才、郭嘉等有負俗之譏……皆以智策舉之。

"

由此可知,戲志才和郭嘉都是以智謀和策劃為長的超級大謀士,故而可以說:志才不死,郭嘉不出,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這並非是誰比誰的能力更厲害,而是一個時機的銜接,剛好在歷史中這樣呈現了出來。

戲志才、郭嘉、諸葛亮都是當時之大才,其智謀、才能,都很令人欽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被忽略的人——潁川才子戲志才

戲志才,對於三國迷們而言,這無疑是一個陌生而又熟悉的名字,陌生那是因為現在的人對於三國的了解,多數來自於羅老的名著《三國演義》,然而對那些翻閱過《三國志》的人而言,對於這個名字肯定是比較熟悉的。

諸葛亮有臥龍之稱,為什麼曹操不請他出山?

其實在三國亂世,人才與主公的「匹配」也是有地域性的。我們看看曹操手下幾大謀臣的家世就能大體明白。郭嘉,潁川陽翟人,在今河南禹州;荀彧荀攸,潁川潁陰人,今河南許昌;程昱,東郡東阿人,今山東東阿;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