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存義「漢水悠悠」漫話陳倉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是古時漢中通往關中的最主要的通道。

陳倉道從勉縣城區北五里,天盪山角東側的堰河始,逆水而北上,經過沿途的長溝河、汪家河、大獅子河、小獅子河,從留壩擦肩過鳳縣,翻越秦嶺太白山脊,繞谷轉扁,坡隨峪環,過大散關隘口,便到寶雞市東南的陳倉道口。

雖然,從鳳縣到太白縣這一段,山高路陡,岩峭坡險,跋涉之累,攀爬之危,僅一段而已,整條古道繞彎少,路徑較直,可謂捷徑。

所以除有獵人狩獵、山民挖藥之外,只有鳥飛獸走。

難怪軍事家看準了這條道。

沿河為道,有人喝馬飲、埋鍋造飯之便;繞谷而行,上坡下坎較為平緩,兵貴神速,有疾進迅行之宜。

陳倉道北口是寶雞市,與經濟政治中心的長安相比較,份量輕多了,且有四百里之遙,所以軍事壓力少了些,消息、信息相對封閉一些。

而地理位置極為重要,陳倉城和大散關隘口,是關中西部門戶,咽喉之地。

一旦斬關奪隘,占據這個瓶頸,可縱橫捭合,東可揮師長安,西可席捲甘肅,北可直搗寧夏。

楚漢相爭,「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指陳倉道)還,襲雍王章邯,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史記·高祖本紀》),便有了漢王朝四百年的基業。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得意的戰例、新成語的產生,陳倉道便有了豐富的內涵。

公元215年,曹操由陳倉道進兵漢中,張魯便派重兵把守陳倉道南口,在天盪山駐兵,以供調遣。

雖然曹兵兵多勢眾,但多次進攻未果,便撤軍回返,卻誤入張魯營中,曹操便變撤退為進攻,一鼓作氣,勢如破竹,張魯兵敗,逃進巴山。

在公元228年到234年這六、七年間,諸葛亮大本營在勉陽,駐軍古陽平關,屯糧天盪山,漢水之濱演兵習武、擺布八陣圖。

諸葛亮六次北伐,五次都是走陳倉道。

想著那「車轔轔,馬嘯嘯,行人弓箭各在腰」的威武雄壯,河水伴鳴,古道也平添了幾份肅穆。

兵家之道,兵以奇勝,制敵以智。

諸葛亮深諳韜略。

第一次,採用聲東擊西之計,揚言進兵褒斜道取縣,還派趙雲、鄧芝為疑兵駐守箕口,而自己親率大軍暗走陳倉道,遂得三郡。

由於馬稷失街亭,進無所據,只得拔軍而返。

第二次,占據大散關,圍攻陳倉城,因魏軍早有準備,失去先機而返。

第三次,大軍未出發前,大張旗鼓地備戰,暗中派遣兩將奪了散關,占了陳倉城,大軍分作三寨而據,卻暗中派姜維、王平偷襲武都、陰平,遂得三郡,無糧而返。

第四次,由於三次伐魏,曹魏朝野震動,於是兵分三路,一路由司馬懿從西城(今安康市西北)、一路由張合從子午谷,一路由曹真從褒斜道進擊漢中,因天公不作美,大雨三十餘日不停,山洪暴漲,棧道斷絕,只得班師回長安。

諸葛亮以逸待勞,採用避實擊虛的戰術,在甘肅上打敗費曜、郭淮,糧盡而返。

第五次,兵走陳倉,用木牛運糧,圍攻祁山,魏兵堅守不出,耗時三月,無糧而返。

第六次,鑒於前幾次出軍,雖有攻城略地,終因糧盡,居無所食,而前功盡棄,這次違背常理,捨近求遠,兵進褒斜道,駐軍五丈原。

一方面用木牛流馬運送糧草,一方面勸農講武、分兵屯田。

為久駐之基,準備長期作戰,可惜命運不濟,堅守半年,因病而返,途中星落命隕。

接班人姜維文韜武略,統軍二十餘年間,繼承諸葛亮的主張,使「王室不偏安」,嘔心瀝血,「九次伐魏」,大多數走的是陳倉道。

雖然有所斬獲,與事無補。

科學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交通的改進,陳倉道只有在漸進的寂寞中度過,荒蕪而林茂,河水清凌而水鳥歡。

本文選自漢中日報。

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

赤土嶺文協微信公眾號(CCEA2016)

傳播三線文化 增強國際交流

赤土嶺文協微信平台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期刊321】

本期責編:凌峰

微信掃一掃關注該公眾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分集劇情 第12集

第12集 - 曹真杖責司馬懿 孔明設計破陳倉司馬懿得到虎符,深知此事重大。曹真是大司馬,司馬懿只是他的副手,彼時要殺要剮只能任由曹真。可是虎符已到,聖旨已下,司馬懿只得走一步看一步。陳倉,魏蜀大...

夢三國之陳倉之戰

蜀漢建興六年(公元228年)12月,右將軍行丞相事的諸葛亮率領大軍通過大散關(陝西寶雞市西南五十里),進入關中平原,進而圍攻陳倉。因此,我們可以把這次軍事行動稱為陳倉戰役。撰寫此文,主要是為了分...

諸葛亮五次北伐為什麼要三出祁山

諸葛亮自蜀漢後主建興六年開始,到建興十二年去世為止,七年間五次出漢中北伐,除了第二次出大散關圍攻陳倉(今寶雞市),第五次出褒斜谷屯兵五丈原之外,另外三次都是向西出祁山道,攻略隴右。為什麼諸葛亮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