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與黃忠同為降將,為何劉備諸葛亮對二人的態度截然不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魏延本是劉表部將,但發覺劉表並不是成就大事的人,所以當劉備前來投附劉表時就力主迎接。

當劉備離開後,魏延轉而投奔了長沙太守韓玄。

赤壁之戰後關羽攻打長沙,韓玄認為黃忠通敵欲斬。

魏延這次再沒有錯過機會,而是當機立斷殺了韓玄,獻城投降。

劉備認為魏延是人才,諸葛亮卻說「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

其實,諸葛亮並沒有《三國演義》吹噓的那麼神奇,他既沒有一見面上手為魏延摸骨,魏延也不是個禿頭,憑什麼就斷言魏延「腦後有反骨」?所以如此,不過是為後文楊儀殺他張本而已。

諸葛亮並不是任人唯賢,而是嫉賢妒能的人,基本上就是武大郎開店,比他高的一律不用。

在他執掌軍政大權的十幾年間,事必躬親,搞得蜀地人才凋零,以至於有「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傳言。

他所看重的,在《出師表》里向阿斗推薦的人才將軍向寵、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楊儀等人,大事做不來、小事又不屑於做,禮義道德卻常掛在嘴邊。

劉備手下大將趙雲、馬超、黃忠、無不是降將,為什麼諸葛亮獨獨討厭魏延一人?

首先,魏延恃才傲物,不懂得趨炎附勢。

黃忠與魏延一起加入到劉備陣營,他的武功與魏延也在伯仲之間。

魏延為救黃忠,一刀將韓玄砍為兩段,黃忠卻「求葬韓玄屍首於長沙之東」。

黃忠此舉,立即令劉備等人刮目相看,同時也博得了諸葛亮的好感;魏延雖然獻城有功,卻險些被砍頭,是因為他的做法與劉備假惺惺提倡的仁義道德背道而馳了。

在追隨劉備後,魏延甘於做炮灰,每戰身先士卒,為劉備漢中稱王、益州稱帝立下了汗馬功勞。

與諸葛亮相比,劉備更具有政治家風範,更懂得高屋建瓴統籌全局。

劉備與曹操鏊戰多年才奪得漢中,需要一位大將鎮守漢中。

當時,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必定是張飛,張飛也以為捨我其誰。

劉備卻任命魏延為漢中太守,一時三軍皆驚。

將荊州交給關羽,將漢中交給魏延,可見在劉備心中,魏延的地位等同於關羽,在某種程度上甚至超過了張飛,遠非馬超、黃忠、趙雲幾人可比。

對劉備的信任,魏延自然是感激涕零,發下豪言壯語,稱:「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

魏延如此說,並非胡吹大氣,而是確實他擔得起獨當一面的重任。

歷史證明,劉備的這個任命是正確的,魏延是稱職的。

反觀此時的諸葛亮,劉備在與曹操在漢中死磕的時候,屢次催他派遣人馬前來支援,諸葛亮卻推三阻四隔岸觀火,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

原因無它,劉備在赤壁之戰後,對諸葛亮的倚重與依賴,已經降至了冰點。

對魏延鎮守漢中,張飛雖心中略有醋意,但無條件的服從了劉備,諸葛亮心理卻失衡了。

劉備死後,諸葛亮六出祁山、寸功未建,與不敢放心使用魏延有關。

諸葛亮生前,一直在刻意打壓魏延;臨終,又安排了楊儀殺魏延。

楊儀與魏延相互攻訐對方謀反,當劉禪問董允、蔣琬等人到底是誰想造反,這二人毫不猶豫拍胸脯擔保楊儀,說魏延謀反。

與諸葛亮始終保持一致,這就是諸葛亮舉薦的賢才。

歷史上,劉禪被人視為「扶不起的阿斗」,其實阿斗是個明白人,心裡明鏡一樣。

他清楚,魏延是父親最信任的將領,這樣的人怎麼會突然作亂?魏延之死不過是他剛愎自用,不懂得處理人際關係惹的禍。

雖然諸葛亮已經死了,但朝政還在按既定方針執行,掌握軍政大權的仍是諸葛亮舉薦的賢人,阿斗不願意也不敢輕易弄險,去為死去的魏延正名。

考慮再三,阿斗為魏延蓋棺定論:「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賜棺槨葬之。

僅從此事來看,阿斗就被後人誤會了。

在當時的氣候下,還有比如此處理更好的辦法嗎?

參考書目:《三國志》《三國演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趙雲是如何死的?趙雲竟然不是五虎上將

手裡龍膽槍一身是膽的常勝將軍趙雲,想必是很多三國迷的心中偶像,不過歷史上真正的趙雲,可沒有三國演義里描繪的那麼神乎其神,而所謂的五虎上將,也僅僅是羅貫中虛構,趙雲根本排不進五虎上將之中。熟讀三國...

劉備手下6大猛將排行,關羽張飛馬超誰更厲害?

讀一本《三國演義》,要去評說魏、蜀、吳三家的武將哪些人最出色,無疑是劉備家的最好選擇了。關、張、趙、馬、黃、五武虎上將再加上一個魏延,這個名單幾乎是不存在爭議的。而劉備從無到有,一點一滴的拼下江...

劉備手下6大武將排名,除了五虎將還有誰?

讀一本《三國演義》,要去評說魏、蜀、吳三家的武將哪些人最出色,無疑是劉備家的最好選擇了。關、張、趙、馬、黃、五武虎上將再加上一個魏延,這個名單幾乎是不存在爭議的。而劉備從無到有,一點一滴的拼下江...

魏延為何不能位列五虎上將?背後另有陰謀

關於《三國演義》中的魏延,在過去長期背負著一個判國的罪名,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提起魏延都是以一個反骨賊看待的。近年來已經有很多專家提出不同的意見,即魏延並不是一個判國的人,其功勞之大可比威震華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