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誰誅了文丑?他明明死在延津,墓卻為何在幾百里外的禹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辛苦的天才——典型性兵權謀家曹操(42)

主筆:江湖閒樂生

官渡之戰,曹操首戰告捷,以關羽陣斬袁紹手下頭號大將顏良,飲馬黃河,大挫袁軍銳氣,按照常理,本應憑藉黃河之險,趁勝與袁紹主力展開決戰,可這時曹操卻來了個堅壁清野、將黃河沿線白馬、延津一帶的軍民和財物全部遷出,沿黃河向西轉移,留一堆空城給袁紹。

曹操很清楚,黃河防線只為遲滯袁紹進攻,適當削弱敵人即可,袁軍雄師十萬,擋是擋不住的,且千里黃河,處處可渡。

曹操如果分兵把口,則實力分散,防不勝防。

所以必須退回早已選定的主戰場官渡,按原計劃打防守反擊。

於是,曹操命白馬守將劉延與延津守將于禁率大軍護送百姓內遷,而自率六百精騎押著那長龍一般的輜重車,好整以暇往西南官渡方向退卻。

袁紹一看卻以為曹操怕自己了,果然率全軍主力渡河,不去追殺劉延和于禁,也不去攻打程昱的兗州鄄城,甚至也不直撲官渡、許都,只是一路向西跟在曹操屁股後面緊追不捨,誓要生擒曹操,以報前恥。

曹操當然不是怕袁紹,而是一種主動的戰略退卻,以重重河流(黃河、濟水、官渡水)為阻滯,且戰且退,逐次抵抗,並不惜親自擔當誘餌,誘敵深入,分兵游擊,從而慢慢磨平敵之銳氣,削弱其戰力,同時拉長敵之戰線與物資補給線,然後再安排力量對此長線進行騷擾、破壞,阻斷敵與後方根據地之聯繫,最後在自己準備已久的內線有利戰場上與敵進行決戰。

若非如此,真要和袁紹在這漫長的黃河防線上對攻,一點破則全軍破,大事去矣!這就是兵法所謂:「致人而不致於人。

」以運動戰調動敵人,這才是以少勝多的關鍵。

被動防守則是自尋死路。

真是一個老謀深算的戰略家。

所以曹操根本不理袁紹,繼續跑,一路跑到延津南面的一座山坡,不跑了,然後下令安營紮寨,收保輜重,就在這裡,打一場阻擊戰,摟草打兔子,順便賺一把。

德國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說,要做到完美的戰略退卻,要做到:第一、積極退卻是為了恢復均勢。

退卻時儘可能保持精神力量,第二、且戰且退,緩慢退卻,而且不多退一步。

第三、最重要的是抓住機會,給敵人必要的反擊,發動逆襲。

袁紹一看曹操停下來了,便也停了下來,在延津南面安營紮寨。

並派出第二號大將文丑率騎兵打頭、得力盟軍劉備率步兵押後,總共萬餘步騎全速追擊,為愛將顏良報仇雪恨。

圖:剪紙,文丑京劇臉譜

曹操此時,正與六百精騎居高臨下,看著山下烏龜爬的輜重車,心中十分焦躁,也不知袁軍何時追來,便讓人登上高櫓(又稱樓櫓,為守城或攻城用的一種大型高台器械)偵查,沒多久,上面人喊:「敵五六百騎追至。

」曹操連連搖頭,太少了太少了,還不夠我塞牙縫。


過了會兒,上面人又喊:「追騎越來越多,步兵不可勝數。

曹操這才點點頭:「勿復白。

孤知矣!」然後令輜重隊全部停下,並解車卸馬,馬放南山起來。

諸將莫名其妙,趕緊勸:「敵騎甚多!不如急收輜重,還保大營。

」只有軍師荀攸拈鬚笑道:「此所以餌敵,如何能收!」曹操看著荀攸,相視會心一笑。


就這麼會兒的功夫,文丑率領的五千餘先頭騎兵已然殺近,諸將皆恐,大呼:「賊至,可上馬矣!」曹操卻更加散漫,反而雙手枕頭,躺在了山坡上,充耳不聞那震天的馬蹄之聲,只是靜靜的看著蔚藍蔚藍的天空,懶洋洋的吐出兩個字:「未也。

史書中文丑並無字,圖中不知是哪位網友給他取的字,搞笑

又過了會兒,袁軍的騎兵終於全數追至,見了漫山遍野的曹軍車馬,大喜,紛紛跳下馬來,亂糟糟四散搶奪。

這時曹操才一躍而起,大呼:「可矣。

」話音未落已飛身上馬,帶著六百精騎衝下山坡,縱兵擊之,運送輜重的曹洪所率輸卒也紛紛抽出兵刃,同時發難,袁軍為搶輜重陣勢已亂,哪裡是養精蓄銳的曹軍對手,一下子被沖的東倒西歪,軍士競相奔逃,自相踐踏,死者無數。

剪紙:關公誅文丑

一陣混亂之後,五千袁軍騎兵已死傷殆盡,大將文丑也歪倒在草原上,不知為誰所殺。

如果知道是誰,史書必定會有封賞記錄,但沒有,說明無人認領此功。

《三國演義》上說是關羽殺的,這是在給武聖臉上貼金,與正史不符。

這文丑,或許也是在亂軍中跌落馬下、被馬匹踐踏而死的。

這份大功,只能算在曹軍總指揮曹操身上了。

官渡之戰官渡之戰,官渡還沒到,袁紹的頭號大將和第二號大將竟然都已折損了,這就是曹操,就是這麼不好惹!

可惜,後面劉備見狀不妙,帶著步兵跑了;早就說過,這可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逃跑專家,他可以打不過你,但一定跑得過你。

北宋軍事家何去非評論此戰說:「夫敵多而懼者,人之情也。

以曹公之勇,而形之以懼,則其下震矣,故以偽安示之。

眾恃公之所安也,則畏心不生,而勇亦自倍,此所以勝之也。

故用兵之妙,不獨以詐敵,而又以愚吾士卒之耳目也。

曹操用兵之譎,可見一斑。

文丑戰死於延津,搞笑的是,其墓地卻在許昌附近的禹州寨子賈村村南,為一碩大之土冢,後因不斷取土,如今已成了一片菜地,村東頭還有文丑廟,僅有瓦房兩間,碑亭一座。

村東有大坡,號稱「白馬坡」。

傳說就是當年關羽大戰文丑處,顯然是村民杜撰。

村民還傳說,文丑的後代就在此築寨定居,村名文家寨。

明朝末年,文姓式微。

賈姓從郟縣賈樓遷來多戶,村名才易稱寨子賈。

圖:衰敗的文丑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東漢三大戰役之一的官渡之戰

在1818年前的今天,0199年6月1日 (農曆四月二十),官渡之戰。官渡之戰,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

官渡之戰真的成就了曹操的基業嗎?

對於中國歷史,三國時期一直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一段歷史。劉備,孫權,曹操,公孫瓚,袁紹等各路諸侯群雄並起,書寫了一段盪氣迴腸的史書。但是作為曹操來看,官渡之戰或許成為曹魏政權基業建立的基礎,自此之後...

歷史之我見——官渡之戰

前期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六月,袁紹挑選精兵十萬,戰馬萬匹,企圖南下進攻許都,官渡之戰的序幕由此拉開。 袁紹舉兵南下的消息傳到許都,曹操部將多認為袁軍強大不可敵。但曹操卻根據他對袁紹的了解,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