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的師父是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張良字子房,潁川城父人,秦末漢初傑出的謀士、大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
曾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叔父項伯,使劉邦得以脫身。
後又以出色的智謀,協助漢高祖劉邦在楚漢戰爭中最終奪得天下,幫助呂后扶持劉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為留侯。
他精通黃老之道,不留戀權位,晚年據說跟隨赤松子云游。
張良去世後,諡為文成侯。
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評價他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難麼是誰教他謀略呢,我們下面講講。
據說有一天張良走到沂水圯橋頭,遇一穿著粗布短袍的老翁,這個老翁走到張良的身邊時,故意把鞋脫落橋下,然後傲慢地差使張良說道,小子,下去給我撿鞋。
張良很不滿,但還是強忍心中的不滿,違心地替他取了上來。
隨後,老人又蹺起腳來,命張良給他穿上。
此時的張良真想揮拳揍他,但因他已久歷人間滄桑,飽經漂泊生活的種種磨難,因而強壓怒火,膝跪於前,小心翼翼地幫老人穿好鞋。
老人非但不謝,反而是仰天大笑對張良讚嘆道:「孺子可教矣。
」並約張良五日後的凌晨再到橋頭相會。
張良不知何意,但還是恭敬地跪地應諾。
五天後,雞鳴時分,張良急匆匆地趕到橋上。
誰知老人故意提前來到橋上,此刻已等在橋頭,見張良來到,忿忿地斥責道:「與老人約,為何誤時?五日後再來!」說罷離去。
結果第二次張良再次晚老人一步。
第三次,張良索性半夜就到橋上等候。
他經受住了考驗,其至誠和隱忍精神感動了老者,於是老者送給他一本書,說:「讀此書則可為王者師,你可用此書興邦立國;十三年後濟北谷城山下的黃石便是老夫。
」說罷,揚長而去。
這位老人就是傳說中隱身岩穴的高士黃石公,亦稱「圮上老人」
張良驚喜異常,天亮時分,捧書一看,乃是太公兵法。
從此,張良日夜研習兵書,
俯仰天下大事,終於成為一個深明韜略、文武兼備,足智多謀的「智囊」。
在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舉兵反秦。
緊接著,各地反秦武裝也緊接著響應,從此天下打亂。
一心抗秦的張良也聚集了100多人,扯起了反秦的大旗。
後因自感身單勢孤,難以立足,只好率眾往投景駒,在途中正好遇上劉邦率領義軍在下邳一帶發展勢力。
兩人相見如故,張良多次以《太公兵法》進說劉邦,劉邦多能領悟,並常常採納張良的謀略。
於是,張良果斷地改變了投奔景駒的主意,決定跟從劉邦。
作為士人,深通韜略固然重要,必須要輔佐明主。
這次不期而遇,張良「轉舵」明主,反映了他在紛紜複雜的形勢中清醒的頭腦和獨到的眼光。
從此,張良深受劉邦的器重和信賴,聰明才智也有機會得以充分發揮。
亳州歷史名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張良是如何煉成的!
在楚漢爭霸中,有爭權奪利,有血雨腥風,也有膾炙人口的傳說故事。這些故事有的發生在亳州,有的是對亳州人經歷的講述。也許這些故事僅僅是傳說無法考證,有的聽起來更像是神話故事,但正是這一個個傳說故事,...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張良(約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河南潁川城父(今河南寶豐)人,秦末漢初傑出的謀士、大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 張良的祖父、父親等先輩在韓國的首都陽翟(今河南禹州)任過五代韓王...
此人一輩子隱於山林,只用一招就建造了大漢帝國
大漢前夕,秦朝暴政,民不聊生,四地百姓揭竿而起,高舉義旗反對秦二世的暴政。時勢造英雄,大亂必出大賢。陳勝吳廣起義,項羽劉邦紛紛招兵買馬。一方面治亂維穩,另一方面擴充實力,統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