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人若沒英年早逝,三國形勢必將變化,第一位更將導致重新洗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人言「時勢造英雄」,其時這句話發過來說成是「英雄造時勢」,也未嘗不可。

以下這五個人倘若沒有英年早逝,三國局勢必將發生變化。

5、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時吳國名將。

正史中的周瑜胸襟廣闊,擅謀略,有「王佐之資」。

少年時便與孫策交好,幫助孫策開闢了江東最初的基業,孫策不行遇刺身亡後,他又輔佐孫權擊敗曹操於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是三國最著名的三場「以少勝多」的大決戰之一,周瑜作為統帥一戰成名,東吳首席名將的地位。

此後,周瑜本想拿下西川,實現「二分天下」的戰略目標。

結果卻因病去世,為孫氏兄弟兩代人實現夢想的道路停在了前往西川的路上。

那一年,周瑜36歲。

4、孫策

孫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孫吳的奠基者之一。

作為東漢末年各方諸侯之一,孫策最與眾不同的一個特點就是特別擅長打仗,勇武異常。

孫策憑藉數千兵馬,一些舊將和摯友,建立了江東不世的基業。

雖然曹操曾經在「煮酒論英雄」時稱他為「籍父之名」,但是創造江東基業卻完全靠的他自己的能力,幾乎是白手起家。

然而孫策喜歡單身出行不設防備,以致給了許貢刺客可乘之機。

臨死時不忘告誡孫權「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也給孫權在治理孫吳的過程中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孫策遇刺時,36歲。

3、郭嘉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曹操統一北方的功臣之一。

郭嘉早期是袁紹帳下的謀士,在發現袁紹並非明主後,投奔了當時遠不如袁紹強大的曹操。

此後智計百出,十勝十敗論,預言孫策之死,水淹下邳,烏桓之戰等都是劍走偏鋒,算無遺策。

且郭嘉還非常年輕,曹操本想未來託孤與他,怎奈郭嘉竟先去世了。

郭嘉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時年38歲。

2、龐統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荊襄人士,劉備取西川時的謀主。

劉備入川時,在與劉璋的多次會面當中,龐統都提出相應的對策,使得謀取西川的計劃一步步實現。

在張松的密謀被發現,劉璋徹底與劉備決裂後,龐統及時提出了上中下三條對策,使劉備渡過難關,並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然而在即將兵臨成都的最後一役時,龐統戰死。

奪取西川的夢想,他終究沒有看到。

龐統戰死雒城時,年僅36歲。

1、鍾會

鍾會(225年-264年1月),字士季,魏國後期名將。

鍾會幼年時,父親鍾繇帶著他去見魏國重臣蔣濟,蔣濟稱鍾會「非常人也」。

長到少年時鐘會更是聰慧異常,然而這個人相對來講,可能並沒有前幾個人知名度高。

把他排在第一位是因為他與前幾位都不同,龐統等人影響的是三國局勢的形成,而此人則是可能將「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勢重新洗牌。

263年,他與鄧艾發動魏滅蜀之戰,導致了蜀漢的滅亡。

此後鍾會與蜀漢降將姜維共謀,欲據蜀自立,遂打壓原同僚鄧艾,並且假太后之名圖謀反叛。

不料卻因一個疏漏遭部下兵變,與姜維一同被殺,時年40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大話三國:能扭轉三國歷史的六大人物排行榜!

古來,謀士在戰爭中的作用都非常明顯,尤其到三國亂世,謀士的作用愈發顯得重要和突出。不管是勝利,還是失敗,都跟謀士有直接關係。要麼聽從良謀,要麼拒聽良謀,總之,成敗之剎那。今天列舉三國能夠改變歷史...

盤點東漢末年逐鹿天下的八大軍事集團(下)

上篇我們說到西涼、袁氏、劉表和劉璋四大軍閥,今天我們來了解東漢末年另外四個家喻戶曉的軍事集團,他們分別是曹魏集團、劉備集團、孫吳集團和公孫瓚集團。5.曹魏集團這個集團,大家很熟悉吧。東漢末年最終...

三國演義中有哪些英年早逝的將領和謀士?

典韋,古來萬惡之首,被夏侯惇引薦給曹操,初為曹操的帳前都尉,三次救曹操。曹操侵了犯張繡叔母后,投降的張繡再度反叛曹操,他部將胡車兒請典韋喝酒,在典韋醉酒之後偷走了他的兵器。張繡發動叛亂時,典韋獨...

三國六大奇才,令世人可惜啊

三國,一個動盪的年代,群雄並起,各路英雄集結。名將輩出,而成就名將的不止是自己的勇猛和武藝高強,更多的是背後的奇人在出謀劃策。可悲的是有些奇才卻英年早逝,空有一身本領,卻不能實現,可惜,可嘆啊!...

可惜他們英年早逝,不然三國歷史會很不一樣

三國里,有的人才本應大放異彩,在史上留下更多的故事。奈何英年早逝,他們綻放的時間太短,人們看到的他們的精彩也很少。如果這些人才能夠長壽些,那三國歷史是否會大不一樣。這不僅是當時三國里的人物所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