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五代第一戰神,本可提前結束五代戰亂,卻反成戰亂的罪魁禍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五代從907年朱溫篡位到960年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朝,短短半個世紀,卻經歷了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中間一度契丹還滅亡中土國家,在中原登帝位建立遼國。

再加上周邊的十個國家及政權,以及每一國家往往要經歷幾朝皇帝,可以說,這半個世紀稱得上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最黑暗的時期之一。

五代為什麼這麼亂?難道就沒有人提前結束這種動亂,實現統一嗎?有,這個人號稱五代的「戰神」,一生征伐,很少有敗績。

在他的手上,幾乎就結束了五代十國混亂的局面,實現了國家的大統一。

但也因為他的一次荒唐舉動,不但讓好不容易統一和安寧起來的國家重新分裂,並且讓混亂的局面再也沒法收拾,一直到趙匡胤出現,混亂和戰亂才得以結束。

這個人是誰呢?他就是後唐莊宗李存勖。

為什麼這麼說呢?

(李存勖畫像)

唐朝末年,黃巢起義,攻陷長安,攆得唐皇東奔西逃。

天下各州節度使,以平亂和勤王為名,相繼扯起大旗,招兵買馬,成為一方勢力。

李存勖以及他的父親李克用、爺爺李昌國原本不是中土人,而是沙陀人。

原來是北方的少數民族,突厥的一支。

不過與唐王朝一直比較親善。

後來唐王為鎮壓黃巢起義,向沙陀人朱耶赤心借兵,朱耶赤心平亂有功,被唐皇改名李昌國,並封為振武節度使。

後來李昌國的兒子李克用繼續幫助唐皇平亂,把黃巢攆出長安,因此又被封為河東節度使,晉王。

這樣,李氏家族便成為唐末一支重要的軍事力量。

各節度使雖然擁兵自重,可誰也不敢率先稱帝。

這層紙最後被朱溫戳穿。

907年,朱溫廢掉唐哀帝,建立梁朝,定都開封。

朱溫稱帝後,自然變成全國人民的公敵。

很多節度使就以討伐朱梁,復國大唐為理由,大肆組建軍隊。

比如鳳翔節度使李茂貞、淮南節度使楊行密、四川節度使王建、鎮海節度使錢鏐、盧龍節度使劉仁恭、武安節度使馬殷、威武節度使王審知、嶺南節度使劉隱、成德節度使王鎔、魏博節度使羅弘信等等。

處在晉陽的河東節度使李克用父子自然也不甘寂寞,更何況他們還被唐皇賜予國姓。

在朱溫建立後梁的第二年,李克用就去世了。

去世之前,李克用拿了三支箭交給李存勖,對他說:「我一生有三件大事沒有完成,你要幫我完成!第一件,討伐劉仁恭、攻克幽州;第二件,北逐契丹,解除北方邊境的威脅;第三件,消滅朱梁,恢復大唐!」

這三件任務,說白了就是一統國家,建立一個太平盛世。

為什麼這麼說呢?

那盧龍節度使劉仁恭只不過是眾節度使中的一個,為什麼要單獨提出來說呢?一者,劉仁恭本來是依附李克用的,但是他反覆叛變,在梁、晉之間依違不定,可以說給河東帶來了太多的麻煩。

二者,當時雖然還有眾多的節度使,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征伐以後,這些節度使的力量其實已經很有限。

在李克用去世的時候,天下基本上形成了梁(朱溫)、晉(李克用)、燕(劉仁恭)三家分天下的態勢。

因此,消滅劉仁恭,便意味著蕩平天下諸侯。

消滅朱梁,便意味著一統天下。

北逐契丹,便意味著保天下太平。

李存勖謹記他父親的遺囑,把三支箭放在太廟裡。

每次出征之前,就到太廟裡請出一支,放在錦囊里,帶在身上,作為鎮軍之寶。

打完勝仗以後,又把箭還歸太廟。

李存勖驍勇善戰,又深有謀略。

原先唐昭宗對他非常賞識,曾開玩笑說:「此子可亞其父!」因此又被稱為「李亞子」。

說他亞其父,雖是勉勵,其實還是低估了他。

因為和他父親比起來,他不但勇猛不弱,在謀略上更要高出一籌。

李克用病逝,李存勖面臨一個內憂外患的局面。

內憂,是李存勖的叔叔李克寧想乘機篡位。

外患,是朱溫立刻發動大軍,進攻河東的屏障潞州。

但是李存勖從容不迫,一面設計捕殺叔父李克寧,一邊設疑兵計,親自提兵前往潞州,趁大霧突然包圍梁軍,截而殲之。

李存勖一戰成名,連朱溫也哀嘆道:「生子當如李亞子,克用為不亡矣!至如吾兒,豚犬耳!」意思就是說,李克用雖然死了,但他有個好兒子!哪裡像我的那些兒子,簡直就是豬狗。

(戰神李存勖,網絡配圖)

接著,李存勖再發動柏鄉之戰,長途奔襲,誘敵出洞,以三千騎兵,打敗朱梁八萬大軍。

朱梁從此再不敢主動出擊。

911年,李存勖又在高邑打敗朱溫親自統帥的50萬大軍。

朱溫從此一蹶不振,最後被他自己的兒子殺掉。

緊接著,李存勖直撲燕地,攻破幽州,抓獲劉仁恭父子,帶到太廟斬首祭祖。

三年後,李存勖又大破契丹兵,把侵入幽州的不可一世的耶律阿保機趕到北方。

可以說,短短三年,他基本上就完成了他父親交給他的三件任務的一大半。

923年,李存勖在魏州稱帝,接著滅梁,統一北方。

可詭異的是,李存勖當了皇帝後,突然就失去了早期那種氣吞山河的霸氣和鬥志,不像所有的開國君主一樣,勵精圖治,推陳出新。

而是一門心思放在了個人愛好——演戲上。

(李存勖,網絡配圖)

嚴格地說,李存勖在演戲上還真有些造詣。

他精通音律,能填詞譜曲,儼然是一個大音樂家。

他譜的曲子現在已經不失傳了,但他填的詞還有四首流傳至今。

咱們在這裡看兩首——

《一葉落》:一葉落,搴珠箔,此時景物正蕭索。

畫樓月影寒,西風吹羅幕。

往事思量著。

《如夢令》: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鸞歌鳳。

長憶別伊時,和淚出夢相送。

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

不錯吧?但他實在不該把這些作為他的主業,最後也因此,當皇帝三年,就命喪伶人之手。

接著李嗣源帶兵進京平亂,中途卻被人擁戴造反,進了京城,雖然沒有改朝換代,還是大唐。

但是,「節度使造反」,以及士兵喜歡「擁戴節度使造反」,這兩個造成五代動亂的非常重要的禍根便因此種下了,而且越來越惡性循環地往下發展。

另外,在用兵上,李存勖手裡有五代最強悍的軍隊,卻沒能一鼓作氣平定南方和西南,抗擊剛剛興起來的契丹。

此後,整個五代時期,南方和西南的問題再也沒能解決,而契丹也一步步坐大,直到後晉的時候一度滅亡中土國家。

北宋建立以後,也把契丹(遼國)無可奈何,終於釀成災禍。

治大國如烹小鮮,何況是剛建立的,百廢待興的國家,必須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小心而敏銳。

但是皇權又是一個高高在上缺乏約束的怪胎,皇帝要想偷懶,要想放縱,誰也拿他沒辦法。

真是可惜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五代爭奪幽州之戰 為什麼後唐能以少勝多?

一、五代初期幽州的軍事態勢公元8世紀中葉,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使大唐帝國一蹶不振,各地藩鎮紛紛據守一方,脫離中央政府的管理,外重內輕、藩鎮擅命是唐朝晚期中央與地方的真實寫照。907年 (唐天祐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