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這四個字,讀書越多越壞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 / 海無涯 無涯鏡讀書匯

顧名思義,無涯鏡讀書匯是談論讀書的地方。

關於讀書這件事,很多人在談論,可以從很多角度去談論,比如推薦優秀的書籍、探討讀書的方法、交流讀過某一本書的體會,等等。

這些都很好,都很有意義。

總體而論,讀書總是讓人受益的,至少是利大於弊的。

正常情況下,讀書讓我們有知識、長見識,從而活的快樂更多、品質更高。

所以古人才有開卷有益之說。

當然這裡說的書是有內涵、有價值的書,不是那些文字堆砌的垃圾,更不是那些撩撥邪念的毒物。

不過,即便都是讀的好書、名著,也未必都是受益良多的,甚至也未必都是利大於弊的,弊大於利的可能同樣是存在的。

我們都知道書呆子這個詞,也都可能接觸過書呆子這樣的人。

不通世務、不懂人情,是書呆子的典型標籤。

說起來一套一套的,做起來卻全無套路,是書呆子的典型表現。

就如《三國演義》里諸葛亮舌戰群儒時說,「青春作賦、皓首窮經,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

《紅樓夢》里有副對聯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就是從反面對書呆子的否定。

書呆子是一種極端的情況,生活中的許多人達不到書呆子的狀態,比如下不了「青春作賦、皓首窮經」的苦功夫,所以我們要防止的不是變成書呆子,書呆子也不是誰想當就能當的。

我們要防止的是,不管是好書還是壞書,總是在書中讀出毒素來的狀況。

相較於書呆子,這種狀況更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卻也是一種潛伏的病、不易發現的病。

這樣說好像有些危言聳聽,有些故意嚇唬人的節奏,其實不然、其實非也。

要防止我們以上所說的這種常見病、多發病,讀書方法固然很重要,選擇書籍當然很必要,但這些都不是最關鍵的。

最關鍵的是讀書的目的,也就是讀書的落點。

目的偏了、落點歪了,多半是結不出什麼好果子的。

讀書的目的和落點,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網上一搜一大堆,看著都眼花,看都看不過來。

當然不能說那些東西都沒用,都是空話,當然那些東西也都是有些道理的,值得借鑑的。

但實話實說,有一說一,那些東西真的是道理玄虛、用處不大,讓人有些雲裡霧裡的找不到北。

究竟該怎樣鎖定讀書的目的和落點?在回答這個問題前,還得明確兩個限制條件,即我們是在談論眾多普通人也就是普羅大眾的讀書目的和落點,我們是在談論讀書最基本、最基礎的目的和落點。

有了這兩個限制條件,我們的答案就漸趨清晰了,就具有了一定的必然性了。

這個答案就是,讀書要以自我的心智成熟為目的和落點。

心智成熟這四個字,我們經常會聽到看到,偶爾也會提到說到,但真要追問是什麼意思,有幾個意思,估計就是眾說紛紜、各執一詞了。

這四個字里,難理解的是前面的心智二字,什麼是心智的概念、怎樣是心智的體現,要麼是過於學術化的界定,要麼是詞不達意的附會,最後都是不知所云的。

筆者也無力描繪清楚這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但筆者有自己的理解,而且這個理解比較好使,所以就不揣冒昧端出來了。

筆者的理解是:從本質上看,心智是智商和情商融合一體後的狀況。

從具體上看,心智是價值理念、思維能力、心理狀態、性格特質等各方面的體現。

從形象上看,心智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某個人成熟與否,是一個人的綜合成熟度。

從表述上看,心智和成熟是標配,不能分開,比如我們可以說一個人心智成熟水平怎樣,似乎不能說一個人心智水平怎樣。

讀書如果與心智成熟脫節,顯然是瞎子點燈白費蠟的。

詭異的是,讀書還很容易與心智成熟脫節。

因為讀書讓我們知道了不少道理,惜呼知易行難,知道這些道理不等於能做到這些道理。

於是我們就形成了雙重標準甚至多重標準,動不動就用道理去要求別人、裁量社會,卻很少用道理來評判自己、改造自我。

也正是基於這樣一種狀況,筆者才敢說,不知道心智成熟這四個字,讀書越多越壞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