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檜已經官至宰相了為什麼還要當奸臣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秦檜(1090—1155)字會之,江寧(今江蘇南京)人,南宋投降派代表人物。

原為北宋御史中丞,金兵破開封,被俘去金,受金大將信任,l130年奪船逃回。

他居相位長達17年,為人奸詐,排異己、結死黨,貶斥張浚、趙鼎,收韓世忠、岳飛等大將兵權。

因與高宗力主投降議和,以「莫須有」罪陷殺岳飛,遭後世唾罵。

備受高宗寵遇,封公贈諡。

寧宗開禧年間被奪諡,改諡繆丑。

秦檜在南宋朝廷內屬於主和派,奉行割地、稱臣、納貢的議和政策。

第二次拜相期間,他極力貶斥抗金將士,阻止恢復;同時結納私黨,斥逐異己,屢興大獄,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

早年經歷

元祐五年(1090年),秦檜生於黃州江邊舟中,先居住在常州,後徒居江寧,遂為江寧人。

父親秦敏學,做過玉山縣令、靜江府古縣(今廣西永福縣)縣令。

秦檜早年做過私塾教師,靠微薄的學費度日,他對自己的生活處境很不滿意,曾作詩說「若得水田三百畝,這番不做猢猻王。

」政和五年(1115年),秦檜進士及第,補為密州教授。

接著又考中詞學兼茂科,任太學學正。

其妻王氏系統的很多親戚,包括岳父王仲山,都降金當敗類。

然而他在北宋末年,卻是另一種表現。

靖康元年(1126年)初,秦檜上奏,認為對南,犯的金軍「不宜示怯,以自處削」。

十一月,金兵包圍京師汴京(今開封),派使索求三鎮,秦檜上書言兵機四事:召百官詳細討論、加強守備、將金使安置城外、最多割燕山一路之地。

宋欽宗未予答覆,任命秦檜為職方員外郎,不久改為幹當公事,隸屬河北割地使張邦昌。

秦檜認為此職專為割地求和,有違自己的主張,三上奏摺請求辭職。

宋擬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以求息兵,派秦檜、程瑀為割地使,護送肅王趙樞出使金營。

金朝扣留趙樞為質,約定割地議和後釋放,秦檜等人行至燕京而返。

經御史中丞李回、翰林承旨吳開推薦,秦檜被任命為殿中侍御史,升為左司諫。

王雲、李若水再次出使金營,得見金兵二元帥,傳說金兵堅持要宋割地,不然就進取汴京。

十一月,欽宗在延和殿召百官商議對策,范宗尹等七十人同意割地,秦檜等三十六人不同意。

不久,秦檜升任御史中丞。

國亡北擄

靖康元年(1126年)閏十一月,汴京失守,欽宗奉表投降,被拘於金營。

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欽宗被廢為庶人,莫儔、吳開從金營回來,傳金元帥之命要推立異姓為帝。

留守王時雍召百官共議立張邦昌,監察御史馬伸主張共進議狀,保存趙氏江山。

秦檜表示支持,遂寫議狀,上書金帥乞立趙氏為帝,被拘押在金營。

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張邦昌被立為偽楚皇帝,定都金陵。

四月,秦檜

秦檜

隨徽、欽二帝一起被拘往北方,經燕山,轉至韓州。

張邦昌遣人送書,請金放回孫傅、張叔夜及秦檜,金不許。

同年五月,康王趙構在應天府(今商丘)即位,建立南宋,是為宋高宗。

宋徽宗得知消息後,致書金帥粘罕,約定和議,讓秦檜加工潤色,秦檜以厚禮賄賂粘罕。

金太宗完顏晟把秦檜賜給其弟撻懶(完顏昌)。

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四月,金軍驅擄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桓北上,把張叔夜、何栗、孫傅、秦檜、司馬朴、陳過庭等都一併押走。

到達北方後,孫傅等人都守節不屈,唯獨秦檜屈服於威逼利誘,見風轉舵。

宋徽宗趙佶得到宋高宗即位的消息,叫秦檜起草一封信,向金酋粘罕搖尾乞憐,表示願派人通知兒子,「使子子孫孫永奉職貢」。

後來,秦檜對此事並不完全隱瞞,還進行自我吹噓。

宋徽宗的一紙賣身契,並未使他超脫階下囚的困境;而秦檜卻開始飽享女真貴族的殘羹剩炙,「粘罕喜之,賜錢萬貫、絹萬匹」。

據說,秦檜通過「厚賂」,打通關節,此信才得以傳送到粘罕手中,真是一本萬利的自賣。

獲寵南歸

金太宗把秦檜分賜給撻懶。

建炎元年(1127年)十月,陳過庭等人都流放到東北的顯州(今遼寧北鎮縣東南),唯獨秦檜卻在撻懶的卵翼之下,留在燕山府,先充「任用」,後任命為「參謀軍事」。

有一次兀朮還特地宴請秦檜,而「左右侍酒者,皆中都貴戚王公之姬妾」。

建炎三、四年(1129一1130年)間,撻懶負責淮東戰場。

秦檜如何當「參謀」的詳情,已不得而知,現在所知的,是他曾向被圍的楚州(今江蘇淮安)寫過勸降書。

楚州之戰是當時最壯烈的保衛戰之一,全城軍民在趙立指揮下,儘管糧盡援絕,只吃樹皮草根,仍死守不屈。

城破之日,軍民「抑痛扶傷巷戰,雖婦人女子亦挽賊俱溺於水」,以英勇就義回答了勸降。

建炎四年(1130年),撻懶率兵進攻山陽(今江蘇淮安),秦檜隨軍同行。

十月,秦檜攜家眷離開金營,取道漣水軍水砦,返回行都臨安(今杭州)。

秦檜歸宋後,自稱殺了監視自己的金兵,搶了小船逃回。

朝臣多持懷疑態度,宰相范宗尹、樞密院李回與秦檜關係要好,竭力保薦他的忠心。

秦檜返朝入對,提出」如欲天下無事,南自南,北自北「的南北分治方略,並呈上草擬的和議書。

金軍在北方窮於應付游擊健兒的襲擾,在南線又接二連三地挫敗,使撻懶改變了單純軍事進攻的方針,重新撿起「以和議佐攻戰,,的策略。

「南自南,北自北」是撻懶的南北朝方案,也是秦檜在南宋的政治活動指針。

高宗認為秦檜忠心可嘉,任命其為禮部尚書,秦檜的隨從也都改為京官,就連船工孫靖也補官為承信郎。

紹興元年(1131年)二月,秦檜升任參知政事。

宰相范宗尹建議討論徽宗崇寧、大觀以來朝廷濫賞之事,秦檜極力贊成,但高宗堅決反對,秦檜遂附和高宗,並以此為由竭力排擠范宗尹。

七月,范宗尹罷相,秦檜揚言:「我有二策,可聳動天下。

」有人問他為何不說,秦檜說:「現在沒有宰相,無法執行。

」八月,秦檜升任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首次拜相。

九月,呂頤浩二度拜相,與秦檜共掌朝政。

秦檜密謀奪呂頤浩權,就讓黨羽造謠說:「周宣王修內政、攘外敵,故能中興,今二相應分管內政外政。

」高宗詔命呂頤浩專管軍旅,秦檜專管政務,呂頤浩遂在鎮江建造都督府。

朝政風波

紹興二年(1132年)五月,秦檜奏請設修政局,自為提舉,與參知政事翟汝文同領政務。

隨後,秦檜彈劾翟汝文擅自處置堂吏,翟汝文被罷官。

秦檜的黨羽劉一止、曾統也認為沒有必要設立修政局,秦檜不聽。

不久,有人議論廢罷修政局,二人都上疏說不能廢。

七月,朝廷廢除修政局,罷劉一止為起居郎。

呂頤浩自鎮江都督府還朝,謀劃趕走秦

秦檜

檜,就以朱勝非為助,任命黃龜年為殿中侍御史、劉棐為右司諫。

黃龜年彈劾秦檜專主和議,破壞恢復,結黨專權,不會長久,並把秦檜比作王莽、董卓。

秦檜也擢用胡安國、張燾、程瑀等名人,委以要職,以圖排擠呂頤浩。

呂頤浩向席益請求對策,席益獻策把秦檜及其黨羽看作朋黨,首先要除掉黨魁胡安國。

朝廷詔命朱勝非為同都督,給事中胡安國上書說其不可用,朝廷改命朱勝非為醴泉觀使兼侍讀,胡安國遂請求辭職,秦檜再三挽留,未果。

隨後,秦檜黨羽張燾、胡世將、吳表臣等,皆被罷出尚書省。

八月,高宗召綦崈禮入宮奏對,拿出秦檜所陳二策給他看(河北人還金國,中原人還劉豫)。

並說:「秦檜說『南人歸南,北人歸北』。

朕是北人,將歸哪兒?秦檜又說『為相數月,可聳動天下』,朕至今也沒看到。

」綦崈禮就把高宗的意思寫入訓辭,布告中外。

隨後,高宗降詔,罷去秦檜相位,任為觀文殿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觀,並張榜朝廷,以示不再復用。

東山再起

紹興五年(1135年),金太宗去世,撻懶主政,宋金終成和議。

二月,秦檜復官為資政殿學士。

六月,拜為觀文殿學士、知溫州。

紹興六年(1136年)七月,秦檜改知紹興府。

不久,又被任命為醴泉觀使兼侍讀、行宮留守,並暫去尚書省、樞密院參議政事。

紹興七年(1137年)正月,何蘚出使金國返回,告知徽宗及顯肅皇后死訊,高宗重禮發喪,當天任命秦檜為樞密使,地位僅次於抗戰派的宰相張浚。

當時抗金形勢空前良好,在宋廷罷免庸將劉光世之時,宋高宗決定授予岳飛對全國大部分軍隊的指揮權,說:「除張俊、韓世忠不受節制外,其餘並受卿節制。

」必這項決定可在相當程度上彌補以往岳飛與韓世忠、張俊、劉光世、吳玠等軍不能協同配合的缺陷,岳飛一時興高采烈,積極作直搗中原的準備。

四月,高宗命王倫出使金國,迎奉回梓宮。

秦檜看準張浚志大才疏,自命不凡,不滿於兼空頭都督的弱點,進行煽動。

兩人共同說服宋高宗,不應讓岳飛掌握太大的兵柄,以免功蓋天下,威略震主。

宋高宗當即收回成命。

岳飛的北伐計劃成了泡影。

劉光世罷官後,淮西軍因無良將統率,八月,酈瓊等發動叛亂,率軍四萬餘人投奔偽齊(淮西軍變)。

前沿四大軍區之一,頓時成為無兵無防的空白。

「淮西之變」震驚全國,張浪不得不引咎下台。

秦檜其實也是禍首,卻因深藏慕後,處處把張浚推在第一線,沒挨著一支彈勃之箭。

他夥同新相趙鼎,利用張浚的個人失策,對抗戰路線搞落井下石。

他們把「行在」由建康後撤至臨安(今浙江杭州),終止北伐的一切部署和準備,以示苟安一隅。

九月,張浚引咎辭相,高宗問誰可代替,張浚不答。

又問秦檜如何,張浚回答說昏暗無能,於是高宗任命趙鼎為相。

屈己議和

紹興八年(1138年)三月,秦檜被任命為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二次拜相。

五月,金派使者議和。

高宗擔憂太后年事已高,告訴秦檜不惜屈己稱臣,希望和議速成。

秦檜對高宗考驗再三,確認其決心已定,遂奏請若要議和,只和自己商議,不許群臣干預。

高宗同意。

十月,趙鼎因立嗣事件罷相,秦檜獨攬大權,決意議和。

紹興八年(1138年)十一月,高宗下詔,傳達金國要宋廷屈己議和,百官多認

秦檜遇風和尚

為金國之言不可信。

秦檜擢升中書舍人勾龍如淵為御史中丞,排擠朝中議論不合之人。

呂本中、張九成、馮時行、胡銓等皆被貶出朝廷。

十二月,金派張通古、蕭哲出使北宋,國書名為「詔諭江南」,秦檜懷疑是封冊文書,就與金使磋商,改江南為宋、詔諭為國信。

金使行至泗州,要求所過州縣用臣禮相迎、高宗以客禮相待,態度極其傲慢。

京、淮宣撫處置使韓世忠多次上疏,願效力死戰,高宗不准。

金使抵達高宗行都,通告宋廷「先歸還河南,冊封高宗為帝,餘事再慢慢商議」。

秦檜打算接受金國條件,但高宗不願跪拜稱臣、接受金國冊封,館職吏員也上書反對議和,各地軍民義都憤填膺。

於是高宗以「居喪期難行吉禮」為由,讓秦檜率朝臣去驛館接收國書。

金國背盟

紹興九年(1139年)正月,和議已成,大赦天下。

高宗雖聽從秦檜議和,但也懷疑金人有詐,故不曾放鬆邊備。

三月,金人歸還河南、陝西舊地。

張浚上奏,要以石晉、劉豫為戒;徐俯、連南夫、岳飛也借賀表進行諷諫。

汪應辰、樊光遠、韓紃、毛叔慶、張行成等都說金人居心叵測、和議難長久,皆被秦檜罷黜。

七月,兀朮以謀反罪誅滅金將宗磐和撻懶,拘王倫於中山府。

韓世忠請求趁機攻金,秦檜以《春秋》不伐喪為藉口反對,高宗也不贊成,出兵一事遂作罷。

紹興十年(1140年)五月,金人背盟,分四路入侵,河南、陝西等地相繼淪陷,高宗下詔列舉兀朮罪狀。

御史中丞王次翁上奏說:「以前國事無人主議;若事態稍變就換宰相,未必妥當。

」高宗深信不疑,秦檜的相位愈加穩固。

紹興和議

紹興十年(1140年)六月,秦檜上奏,和議已變,支持討伐金國

秦檜雕像

,但終沒實行。

閏六月,秦檜指使王次翁散步謠言,趙鼎被貶到興化軍,不久,流放潮州。

七月,宋軍諸路戰線捷報不斷:張俊攻克亳州,王勝攻克海州,岳飛敗兀朮於郾城。

八月,秦檜力主和議,罷黜反對和議的喻樗、陳剛中等七人。

九月,高宗派起居舍人李易曉諭韓世忠罷兵,諸路將帥皆被召回,蔡州、鄭州、淮寧府等地再次落入金人之手。

紹興十一年(1141年)二月,兀朮再次南下,宋將邵隆、王德等連戰皆捷,收復商州、廬州等地。

三月,秦檜傳諭張俊、楊沂中、劉錡班師,濠州失陷,金兵北還。

四月,秦檜密奏高宗「論功行賞」,收回諸將兵權,韓世忠、張俊、岳飛相繼回朝,分別被任命為樞密使和副使,高宗撤掉三個宣撫司。

六月,秦檜進封為慶國公。

七月,《徽宗實錄》修成,升為少保,加封冀國公。

九月,兀朮有求和之意,秦檜上奏宋廷,派劉光遠、曹勛出使金國,商議以淮水為界,宋割唐、鄧二州。

隨後又派何鑄回訪,答應金的條件。

十月,秦檜讓諫官万俟卨彈劾岳飛,張俊又誣告岳飛部將張憲謀反,岳飛父子被押送大理寺。

十一月,金帥兀朮派蕭毅等到臨安,宋金簽訂紹興和議。

十二月,因岳飛在議和、立嗣等問題上和自己衝突,秦檜便誣告岳飛曾說自己和宋太祖都是三十歲任節度使,謾侮先皇、意圖謀反,又以受詔不救淮西等罪名,將岳飛賜死獄中。

粉飾太平

紹興十二年(1142年)八月,徽宗及顯肅皇后、憲節皇后的靈柩運至行都,太后還慈寧宮。

九月,加秦檜為太師,進封魏國公。

十月,進封秦、魏兩國公,秦檜繼子秦熺進士及第。

因和議已成,秦檜更加痛恨以前反對自己的人,遂貶趙鼎於潮州、王庶於道州、胡銓於新州,永不錄用;曾開、李彌遜、張俊等也被罷官。

紹興十三年(1143年),秦檜慶賀瑞雪,沒出現日食,又奏請慶賀楚州奏鹽城縣海水清澈,高宗不許。

虔州知州薛弼匯報在木頭內發現文字「天下太平年」,高宗下詔交付史館。

於是秦檜開始粉飾太平,祥報每天不斷,各地儀禮不絕。

洪皓因知道秦檜和金帥室睰的舊情被論奏,胡舜陟、張九成、張邵也因言語冒犯秦檜被貶。

紹興十四年(1144年),秦檜興文字獄,因言獲罪者有黃龜年、白鍔、張伯麟、解潛、辛永宗等,趙鼎、李光都被再次流放到海島。

因立嗣一事罷免吳表臣、蘇符等七人。

台州曾惇獻詩,稱秦檜為「聖相」。

秦檜下令禁止野史,由秦熺任秘書少監,負責撰修國史;並焚毀自罷相以來涉及秦檜的所有詔書和奏章。

十月,打擊理學,禁止程頤、張載的著作在社會上傳播。

權傾朝野

紹興十五年(1145年)四月,高宗賞賜秦檜府第。

六月,高宗到秦檜家,對其家眷都加封官職。

七月,秦檜欲禁私史,進言私史害正道。

十月,高宗將親筆題寫的「一德格天」匾額賜給秦檜。

紹興十六年(1146年)正月,秦檜建家廟。

三月,高宗賜以祭器,帝王賜將相祭器即始於秦檜。

五月,有彗星出現,高宗詔命百官直言勸諫,張浚上疏進言朝廷形勢嚴峻、要早作預備,秦檜大怒,削其兵權,貶到連州。

紹興十七年(1147年)

秦檜跪像

,改封秦檜為益國公。

十二月,進士施鍔上文歌頌時政,永免其文解,從此頌詠獻媚的人越來越多。

紹興十八年(1148年),李顯忠上奏恢復中原,被削去軍職。

紹興十九年(1149年),高宗命人為秦檜制畫像,並親自做贊;各郡都上奏說監獄已空。

十二月,秦檜再次禁私撰野史,允許民間告發。

紹興二十年(1150年)正月,秦檜上朝,殿司小校施全刺秦檜不中,被斬殺於市,秦檜自此出門必帶侍衛;李光的兒子李孟堅被人告發撰寫李光的私史,貶至峽州,連坐八人。

五月,湯思退奏請把秦檜忠於趙氏的事跡交付史館。

六月,汪大圭,惠俊、劉紀中等,因誹謗秦檜而獲罪。

秦檜病重,高宗允許其乘轎上朝、免朝拜禮。

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秦檜以誹謗朝政罪,興王庶二子、葉三省、楊煒、袁敏求四大獄案。

二十三年,秦檜奏請高宗從台州謝伋家收回綦崈禮所受的聖旨(即秦檜第一次被罷相的聖旨),想消滅對自己不利的證據;進士黃友龍毀謗秦檜,被處以黥刑,發配嶺南;內侍裴詠因指斥秦檜,編管瓊州。

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三月,秦檜的孫子秦塤以鎖廳試和省試第一的身份參加殿試,秦檜奏請由親信湯思退、魏師遜擔任主考。

高宗讀到秦塤的文章,發現其行文語氣與秦檜毫無二致,就擢張孝祥為第一,降秦塤為第三。

不久,秦塤被任為實錄院修撰,宰相子孫同領史職,前所未有。

奸相壽終

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二月,沈長卿和芮燁共賦《牡丹詩》,被鄰人告發,皆被貶;知府呂願中賦詩獻媚,被召用。

有人奏請秦檜乘金根車、設益國府官署、加九錫,秦檜泰然受之。

八月,趙令衿看秦檜所作的《家廟記》,順口說出「君子之澤,五世而斬」,被人告發;御史徐喜揭發趙鼎之子趙汾與趙令衿關係密切,被送入大理寺。

秦檜深恨趙鼎、張浚和胡寅,此時趙鼎已死,遂讓趙汾自誣與張浚、胡寅謀劃叛亂,想將他們一網打盡,受牽連者達五十三人。

案成後,秦檜因病重不能寫字。

十月二十一日,高宗去秦檜家探視病情,秦檜無一語,只流淚而已。

高宗命沈虛中草擬秦檜父子的致仕制書。

當夜,秦熺派秦塤同林一飛、鄭木冉見台諫官徐喜、張扶,策劃自己的拜相事宜。

二十二日,宋廷加封秦檜為建康郡王,進秦熺為少師,皆致仕。

當晚,秦檜去世,終年六十六歲,追贈申王,諡號「忠獻」。

開禧二年(1206年),宋寧宗下詔韓侂胄出兵北伐,四月,追奪秦檜王爵,改諡謬丑。

嘉定元年(1208年),史彌遠掌權,積極奉行降金乞和政策,又恢復了秦檜的申王爵位及忠獻諡號。

書法藝術

秦檜字體尚工,書寫齊整工穩,擅長篆體。

陶宗儀在金陵文廟的中欄上曾見過秦檜的書法「玉兔泉」三個字,稱其字「頗有可觀」。

秦檜的書法存世有《偈語帖》、《深心帖》等,南宋曾宏父《鳳墅帖》亦收錄有秦檜的墨跡。

秦檜雖是佞臣 ,卻詩文天下,頗擅筆翰,陶宗儀《書史會要》云:「檜能篆,嘗見金陵文廟中欄上刻其所書『玉兔泉』三字,亦頗有可觀。

」有書輯入《風墅帖》。

因為秦檜是千古罪人,因此他本人書法上的成就就被黯淡下去了。

秦檜《深心帖》

創造宋體

秦檜《偈語貼》

秦檜是狀元出身,博學多才,書法頗有造詣。

為官早年名聲尚好,深為宋徽宗喜愛,被破格任用為御史台左司諫,負責處理御史台衙門的往來公文。

在處理公文中,秦檜發現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公文字體不一,很不規範,尤其對徽宗趙信的字甚有研究,後在仿照趙佶「瘦金體」字體的基礎上創造出了一種獨特字體,工整劃一,簡便易學。

他用自己創造的新體字謄寫奏摺引起了徽宗的注意,下令秦檜將其書寫範本發往全國各地,要求統一按範本字體書寫公文,這一措施很快得到了推廣。

這種字體逐漸演變為印刷用的「宋體」。

收藏成就

秦檜文採風流,鑑識非凡,在貪戀權力的同時,還對古董珍玩保持著極大的興趣。

想方設法聚斂古玩的同時,秦檜特在相府後院建一「格天閣」,專門收藏歸類,命親信家丁日夜看守。

據《木桯史》記載:「秦檜以紹興十五年(1145年)四月丙子朔,賜第望仙橋,並銀絹萬兩匹,彩千縑。

」紹興四年(1134年),鎮守廣州南海佛山三地的督將方務德因在臨安述職時直言頂撞過秦檜,擔心受報復,不安於位。

後來他攜特產龍涎香20大箱送往臨安秦宰相府,其中另作標記的4箱才是關鍵:內藏足赤黃金40錠,上等象牙雕屏風4扇,20年的緬甸玉器及唐代名人字畫10件。

正面評價

秦檜(南宋歷史人物)

趙構:秦檜力贊和議,天下安寧。

自中興以來,百度廢而復備,皆其輔相之力。

誠有功於國。

胡適:秦檜有大功而世人唾罵他至於今日,真是冤枉。

張岱:嗚呼!秦檜力主和議,緩宋亡且二百餘載。

負面評價

脫脫:①檜兩據相位者,凡十九年,劫制君父,包藏禍心,倡和誤國,忘仇斁倫。

②檜立久任之說,士淹滯失職,有十年不解者。

附己者立與擢用。

自其獨相,至死之日,易執政二十八人,皆世無一譽。

③檜陰險如崖阱,深阻竟叵測。

④晚年殘忍尤甚,數興大獄,而又喜諛佞,不避形跡。

張浚:近與(秦檜)共事,始知其暗。

胡宏:今柄臣擅國,違天逆理,專事阿黨,利惑君心,阻塞義理之路。

而汲引庸妄,戕伐國本,以奉事仇敵,襲舊京敗亡之道… …太上皇帝… …生往死歸,此臣子痛心切骨,臥薪嘗膽,宜思所以必振者也,而柄臣者乃敢欺天罔人,以大仇為大恩乎… …太母天下之母,其縱釋乃惟金人之命,此中華之所大辱,臣子所不忍言者也,而柄臣者乃敢欺天罔人,以大辱為大恩乎… …今關河重地,悉為敵封;園陵暴露,不得瞻拜;宗族拘隔,不得相見;土地分裂,人民困苦,不得鳩集;冤恨之氣,外薄四海,不得伸雪。

而柄臣者方且施施然厚誣天下,自以為有大功乎?閣下受其知遇,何不懇懇為之言乎… …今閣下目睹忘仇滅理、北面向敵以苟晏安之事,猶偃然為天下師儒之首既不能建大論、明天人之理以正君心,乃阿諛柄臣,希合風旨,求舉太平之典,又為之詞云云,欺天罔人孰甚焉?是黨其惡也。

人皆謂閣下平生志行掃地盡矣… … 《春秋》之義,誅國賊者,必先誅其黨… …閣下不及今翻然改圖,必與之俱矣。

袁燮:自秦檜當國,陰與虜結,沿邊不宿重兵。

馬端臨:秦檜自得政以來,動興大獄,脅制天下。

岳飛獄死,檜勢焰愈熾。

賢士大夫,時系詔獄,死、徙相繼,天下冤之。

又置察事卒數百游市間,聞言其奸者,即送大理獄殺之。

俞蛟:身為宋臣,反為金人作姦細,必欲其君納幣稱臣於敵而後快,致燕雲不可復,兩宮不可返。

朱熹:秦檜之罪所以上通於天,萬死而不足以贖買。

敖英:秦檜奸臣之雄也,當金人立張邦昌之曰,仗義抗詞,請立趙宗,就執不屈,而清議壯之。

鄭瑗:宋議立異姓,秦檜抗言見執,可謂義矣,而終誤國於渡江之後。

王夫之:①秦檜者,其機深,其力鷙,其情不可測,其願欲日進而無所訖止。

故以俘虜之餘,而駕耆舊元臣之上,以一人之力,而折朝野眾論之公,唯所誅艾。

藉其有子可授,而天假以年,江左之提封,非宋有也。

②殺人宗族,盡解諸帥之兵,大壞軍政,粉飾治平,延及孝宗而終莫能振。

湯鵬:李林甫相唐十九年,秦檜相宋亦十九年,則皆辱其宗社矣,孰與攝相三月,外寒強鄰之膽,而內蒸男信女順之化耶?

趙翼:書生徒講文理,不揣時勢,未有不誤人家國者。

宋之南渡,秦檜主和議,以成偏安之局,當時議者無不以反顏事仇為檜罪,而後之力主恢復者,張德遠一出而輒敗,韓侂胄再出而又敗,卒之仍以和議保疆。

梁啓超:其下者,則巧言令色,獻媚人主,竊弄國柄,荼毒生民,如秦之趙高,漢之十常侍,唐之盧杞、李林甫,宋之蔡京、秦檜、韓侂胄,明之劉瑾、魏忠賢,穿窬斗筲,無足比數。

梁羽生:秦檜是「兩個中國論」的祖宗;「南人歸南,北人歸北」,換句話說,就是要使「兩個中國」合法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歷史上真正的岳飛是什麼形象?

說岳飛過於剛直以致不知變通、政治敏感度低、情商低,不會處理人際關係,和同僚關係不好,大概是現代人對岳飛最容易有的誤解之一。我不太清楚這種誤解到底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眼看著越來越流行的。也許很多人在...

他是岳飛的死對頭,從愛國書生墮落為大漢奸

岳飛之死(連載之四)就在岳飛步步上升的時候,岳飛命中注定的死對頭秦檜逐漸走上前台,並成為主和派的頭子。秦檜的早年生平現在已經無法考證清楚。這個中國歷史上數一數二的漢奸,祖上並不是壞人,而是清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