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有名的空城計中,司馬懿真的輸了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部三國就是政治家的權謀之爭,各種爾虞我詐層出不窮,讓看客們大呼過癮,這部書簡直就是後世政治鬥爭的教科書,比如滿清在入關之前,歷代統治者都特別推崇這部書,甚至要求皇子們必讀,我們今天來說說其中最著名的橋段空城計,一般的讀者都認為空城計中的勝利者是諸葛亮!

真的如此嗎?其實在史學家眼裡諸葛亮並不算成功,真正得到最大好處的是司馬懿,我們來回顧一下,當時諸葛亮的形勢非常不妙,殘軍敗將,退守孤城敵人只要咬牙一鼓作氣就能攻城破池,而諸葛亮急中生智,坐在城門上彈琴,來了個故弄玄虛。

結果司馬懿竟然不敢進攻,自行退去!民間戲曲舞台評述講古的場合里,老百姓每每聽到這一段都會拍掌,為諸葛亮的聰明而叫好,也會恥笑司馬懿的愚蠢,但一般老百姓都沒有仔細思考。

其實這裡面有許多細節都經不起推敲,比如說司馬懿眼看諸葛亮坐在城頭,為什麼不下令萬箭齊發,給他來個透心涼,難道還怕她再來一回草船借箭不成?司馬懿之所以會放走諸葛亮,並非因為他蠢,而是恰相反,這是它的戰略計謀!

仔細想想,司馬懿真的希望儘快打垮蜀國嗎?打完了對他是不是真有好處,翻開歷史我們就會看到領兵抗擊蜀漢的北伐是司馬懿在政治上的一大機遇,正是由於這個機遇,他才得到了指揮曹魏軍隊的權利。

在這個位置上乾的越久,司馬懿就有越多的時間在軍隊里配置親信,在政治上也會取得更高的聲望。

所以說司馬懿在本質上不希望蜀漢垮台的太快。

設想一下,如果一鼓作氣拿下諸葛亮,蜀國立刻就要滅亡,這樣下去司馬懿就沒有藉口在前線帶兵了,他必須班師回朝,向皇帝交差。

這麼一分析,我們就明白了,所謂的空城計並不是諸葛亮的計謀有多高明,而是兩人隔空形成的政治默契。

諸葛亮這邊得到了暫時喘息的機會,而司馬懿則是得到了繼續領兵培植勢力的條件,兩人其實是一拍即合,而廣大讀者都被騙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曹操為何屢次敗在「空城計」下?

大多數人對「空城計」印象最深的是《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使用「空城計」騙司馬懿的故事。三國時期,諸葛亮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時,諸葛亮身邊...

歷史:諸葛亮的空城計壓根就不存在!

眾所周知空城計的故事發生在三國演義的小說里,是公元228年蜀國丞相諸葛亮率軍第一次北伐時候的故事,雙方的主帥分別是諸葛亮和司馬懿!但是在歷史上,蜀國的前兩次北伐面對的魏國大帥都是曹真!破街亭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