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唐朝守節盡忠的最後一個忠臣,竟然是一個老太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唐天佑十九年(公元922年),這是一個早已被世人廢棄十多年的年號。

早在15年前,大軍閥朱溫廢黜了唐朝末代皇帝唐哀帝李柷,篡唐自立,建立後梁政權。

然而,有這樣一位老太監,始終尊奉著「天佑」這個年號,對大唐王朝念念不忘;始終擔任著「大唐河東監軍使」這個職務,矢志不渝要復興大唐帝國。

他心懷夢想,期盼有朝一日能夠再次回到闊別已久的長安、洛陽……

但是,歷史前進的車輪是無情的,一朝夢醒、故國難圓!當最後一點希望煙消雲散之際,老太監也已油盡燈枯。

大唐天佑十九年十一月二日,唐朝末代河東藩鎮監軍張承業痛苦地閉上了眼睛,到另一個世界裡去向他所忠誠的歷代唐朝皇帝們訴說一位宦官對於國家的堅守與忠貞。

(後人繪製的張承業畫像)

自幼入宮,唐末奉旨監軍河東

據《舊五代史》記載,張承業本姓康,自幼凈身入宮,後拜在內常侍張泰門下,遂改姓張,取名「承業」,並逐步成長為一個頗有權謀的宦官。

唐昭宗乾寧三年(公元896年),唐帝國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各路藩鎮都想「挾天子以令諸侯」,紛紛起兵爭奪唐昭宗。

距離長安最近的鳳翔節度使李茂貞率先發難,企圖把唐昭宗劫持到自己的地盤上來。

慌亂無計的唐昭宗,想逃往河東晉陽避禍。

由於在之前的一次軍事行動中,張承業曾經與河東節度使李克用一同作戰,與李克用的關係非常好,因此,唐昭宗就委任張承業為河東監軍使,到晉陽去打前站。

可是,乾寧三年七月,唐昭宗一行逃離長安,準備東渡黃河前往晉陽時,結果剛出長安不遠,就被李茂貞的政治盟友、華州刺史韓建追上。

韓建一方面警告昭宗:「車駕渡河,無復還期」,動搖昭宗東渡的決心;另一方面派兵強行將昭宗及隨行的大唐宗室劫持到華州。

於是乎,唐昭宗的東渡計劃泡湯了。

(後人繪製的唐昭宗形象)

聽到這一消息,忠心耿耿的張承業本想折回到華州去投奔昭宗皇帝,但是被李克用強行挽留了。

李克用告訴張承業,他留在自己身邊,還可能替復興唐室做一些工作,真要羊入虎口,回到已經被劫持的唐昭宗身邊,恐怕會凶多吉少。

就這樣,忠於皇帝的張承業不得不暫與昭宗分離,但他誓死效忠李唐的誠心,從未改變。

在隨後的幾年中,唐昭宗雖然也曾經回過長安小住,但是掌握禁軍的宦官和朝廷的宰相之間,權斗不息,而雙方又都非常愚蠢地外結藩鎮,於是乎,唐昭宗先是被李茂貞劫持到鳳翔,後又被梁王朱溫搶回長安。

他傀儡的身份,始終無法擺脫。

唐昭宗天復三年(公元903年)正月,宰相崔胤在朱溫的支持下,對宦官集團開展血腥清洗,不但將長安城中的宦官斬殺殆盡,而且以唐昭宗的名義,向各藩鎮頒發聖旨,要求將藩鎮的監軍太監全部殺死,並且限期傳首京師。

一時間,大唐境內腥風血雨,在中晚唐呼風喚雨的宦官集團,遭受到了滅頂之災。

消息傳到晉陽,張承業十分恐慌。

反倒是李克用第一時間送來安慰,告知張承業,他已經從死囚牢中找了一個年老無須的男子,砍了頭破了相,送往長安充數,算是救了張承業一命。

根據《新五代史》記載:

晉王(李克用)憐承業,不忍殺,匿之斛律寺。

昭宗崩,乃出承業,復為監軍。

好在遇到了仗義忠正的李克用,張承業逃過一劫。

但他從未怨恨過唐昭宗,因為他相信,昭宗也是被挾持身不由己罷了。

張承業一心匡復大唐王朝的忠心,更是從未動搖。

好在很快,他的希望來了。

受命託孤,及時化解奪位危機

公元907年,大唐帝國滅亡,朱溫建立後梁帝國。

聞聽噩耗的張承業,對後梁政權深惡痛絕,他更加一心一意輔佐李克用父子,並且把復興唐朝的希望寄托在李克用父子身上。

而李克用也打著復興唐室的旗號,與朱溫展開爭奪。

(後梁時期中國北方割據示意圖)

公元908年,一代梟雄李克用病逝。

死前,李克用將自己年僅二十四歲的兒子李存勖託孤給包括張承業在內的4名親信。

可是,李克用死後還不到1個月,託孤大臣中就有人要造反了。

造反的是李克用指定的第一輔臣——李克寧。

李克寧是李克用的弟弟,最開始的時候還想著忠心耿耿地輔佐自己的侄子,可是架不住身邊的人反覆攛掇,沒過幾天就起了不臣之心。

危急時刻,李克用的夫人曹氏召見張承業,向他問詢對應計策,張承業慷慨激昂地回答:

「克寧欲投大王母子於虎口,不除之豈有全理!」

接下來,張承業主動聯繫其他支持李存勖的將領,迅速平息了李克寧的叛亂,扶保李存勖順利即位。

在隨後的十幾年時間裡,張承業竭盡所能地為李存勖與後梁的戰鬥提供幫助,他長期留守晉陽籌措錢糧,使得比後梁地盤小、人力資源不足的晉地撐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圍剿,並且逐步扭轉了被動的軍事局面。

在李存勖為李克用守孝期間,梁軍趁亂攻擊晉地的門戶潞州。

雙方在潞州城下僵持多日,過於講究孝道的李存勖想安排手下將領前去救援,自己繼續守孝。

關鍵時刻,張承業激勵李存勖:擊敗梁軍就是對先王最大的孝順,一旦潞州有失,晉地危矣。

於是乎,李存勖親自率領大軍救援潞州,並最終打敗了梁軍,使得晉軍的局勢轉危為安。

由此,李存勖對張承業也更加信任。

復國夢碎,一代忠宦含恨離世

可是,不管李存勖與張承業之間的關係如何和諧,從根本上講,他們的終極目標畢竟不一致。

(李存勖畫像)

李存勖想成就的,是自己的一番帝王偉業,而張承業,則是想恢復大唐江山。

李存勖重用張承業,是因為他忠誠可靠、能力又強;張承業輔佐李存勖,則是因為只有李存勖能夠打敗強大的後梁政權,替大唐王朝報仇雪恨。

這一根本矛盾,越到後來,越鮮明。

隨著晉軍與梁軍戰略形勢的扭轉,李存勖稱帝的野心越來越大,而懷著一顆對大唐王朝忠貞不二之心的張承業,也漸漸地憂慮起來。

後梁貞明三年(公元917年),李存勖正式宣布「承制」,也就是「假借皇帝的名義而便宜行事」,正式邁出了稱帝的第一步。

由於很多張承業提拔的下屬都已經做到了尚書、侍郎的高位,同時也為了答謝張承業這麼多年來辛苦輔佐的功勞,李存勖準備拜張承業為開府儀同三司、左衛上將軍的高官,同時晉爵燕國公。

可沒想到,已經古稀之年的張承業,竟謝絕了李存勖的美意,依舊堅持自己在唐朝時期的官職——河東監軍使。

對於張承業而言,這個職務可能不夠顯赫,也不太合時宜,但是這畢竟是大唐王朝授予他的最後一個職位,對一位老人而言,意義自然非比尋常。

公元921年,也就是張承業念念不忘的大唐天佑十八年,李存勖經不住部將們的屢屢勸進,最終決定稱帝,建立他自己的「大唐王朝」,史稱後唐。

(李存勖建立的「後唐」已不再是張承業魂牽夢繞的大唐帝國了)

此時,已經75歲高齡又臥病在床的張承業,不顧老病,安排家人把他從晉陽城抬到了魏州前線,當面對李存勖做最後一次勸諫。

《新五代史》詳細地記載了張承業最後的悲涼一幕。

張承業勸道:「大王父子與梁血戰三十年,本欲雪家國之讎,而復唐之社稷。

今元兇未滅,而遽以尊名自居,非王父子之初心,且失天下望,不可。

」您打著匡復李唐江山的名義卻自立為王,可謂令天下人失望了。

而李存勖卻狡猾地回答:「此諸將之所欲也。

」明明自己想當皇帝,卻說是別人的慾望。

隨後,張承業近乎哀求地對李存勖說,他人生最大的願望就是功成身退之後,走到洛陽城門,能有人說:看哪!這個老太監是咱們大唐派往河東的監軍。

而這一切勸說的結果,依舊無法挽回李存勖稱帝的決心。

最終,張承業仰天痛哭:「大王自己要奪取皇帝之位,辜負了這十多年的血戰,老奴可算是被騙了。

此後,張承業病勢愈發嚴重。

一年之後,於大唐天佑十九年十一月二日,病逝於晉陽城內。

歷史往往對宦官這個群體充滿了仇視與偏見。

然而,宋朝之後的歷代史家和政治家卻對張承業交口稱讚。

歐陽修、司馬光、蘇軾等人更是對張承業給予了高度肯定,史學家胡三省在點評《資治通鑑》時,也對張承業做出了如下的評價:

「張承業,唐之純臣也。

所謂純臣,忠誠無私也。

這一次,歷史對於同為宦官的張承業,做出了截然不同的評價。

作者:瀟洒哥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一經採用支付豐厚稿酬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千古奇聞:唐亡後竟被沙陀人恢復

千古奇聞:唐亡後竟被沙陀人恢復 後唐,五代政權之一,它取代了後梁,由晉王李存勖(即後唐莊宗)所建立,定都洛陽,歷三世四帝,共十四年。後唐要追溯到唐朝末年李克用的時代,沙陀族{西突厥別部,即沙陀突...

唐末五代名將後唐奠基者晉王李克用生平

「英雄立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只手難扶唐社稷,連城且擁晉山河」,回顧晚唐那段風雨飄搖的歷史,心中總有一種想要落淚的感覺,那是一個血流成河的年代,暗無天日,苦海無邊,那是一個道德淪喪的年代,...

「朔州歷史」李存勖的興衰路

文/孫萊芙  李克用是沙陀人,沙陀是西突厥的一部。李克用出生於應州,原姓朱邪,父親名赤心,過去曾為唐王朝立過功勞,因此被朝廷賜姓名叫李國昌。黃巢起義爆發後,唐王朝徵召李克用率沙陀軍幫助鎮壓,他勇...

誰說太監沒好人,大唐就替他表示不服!

一說到太監,很多小夥伴腦海里估計會浮現魏忠賢,劉謹等一系列著名權閹,他們胡作非為,陷害忠良,除了霸占民女外壞事做盡。但在歷史上有這麼一位太監,他若生於盛世,必錦上添花。可他卻活在亂世,他的存在讓...

大唐最後一個忠臣竟然是個宦官!

說到大唐的盛極而衰,藩鎮割據是禍患之一,而另一個禍患則是宦官專權。在中國歷史上東漢中後期、唐朝中後期以及明朝是宦官專權的三個巔峰時期。然而,宦官中也不都是人人皆曰可殺之輩,也有對朝廷忠心耿耿之人...

他是古代歷史上最偉大的宦官

張承業,本姓康,字繼元,同州人,唐末五代宦官。張承業自幼入宮,被內常侍張泰收為養子,後升任內供奉。乾寧三年,出任河東監軍,加左監門衛將軍。他執法嚴明,得到晉王李克用器重,並接受遺命輔佐李存勖。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