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下場最好的亡國之君:不缺錢,不缺權,不缺尊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歷史中的亡國之君,大都沒有好下場,注意,是大都。

先來講講那倒霉的大多數:秦代末年,胡亥當政,愚蠢殘暴,以至於國內農民起義頻發,六國余脈紛紛反叛,最終二十四歲被身邊的太監趙高逼死於宮殿;晉朝的末代皇帝司馬德文,看著家國軍事大權已經通通歸於劉裕之手,巴巴的禪讓皇位,覺得可以免去一死,可是誰知道新皇帝容不下他了,派人用棉被將其悶死,死的時候也只有三十六歲。

接下來是南北朝這個政權快速更迭的時代,北朝經歷過北魏,東魏,西魏,北周,北齊,它們有個共同的特點:權臣擁立一個小皇帝做傀儡,幾年以後,逼迫其禪讓,而後將他殺掉。

即便是後來楊堅接過北周大權,開創隋朝,末代皇帝宇文闡,也依舊步古人後塵,九歲慘死。

在後來的朝代里,明代的崇禎不願做亡國奴,自縊煤山,算是例外;清代溥儀,先受制於軍閥,又淪為日本傀儡,抗戰勝利後被以公民待遇,也算例外。

但是總體而言:亡國之君難免結局潦倒,一敗塗地的下場。

漢獻帝劉協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他一直到死,都是皇帝待遇,並且壽終正寢。

建安元年,曹操遷都,挾天子以令諸侯。

劉協就這樣從董卓之手,過渡到了曹操之手。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曹丕繼位。

劉協禪讓皇位,同時被封「山陽公」,以山陽郡為封地,安享晚年。

關於禪讓這段,還有個小插曲,有感於劉協的主動放棄皇位,曹丕放下句話「從今以後,天下的好物,我與你一人一半。

」,意思就是,新天子與舊天子,二人有福同享。

事實上有無兌現,已經不重要,因為劉協的結局並不差:

「既然不能擔當一國之君,那麼我就做好一郡之公吧,治理這裡,就如同治理一個國家」。

劉協到了山陽郡以後,將全部心力用在了「奉獻」這件事上:首先,他把百姓的賦稅減半,若是格外貧苦的家庭,還會施以援手;其次,他不再坐擁金山銀山,而是帶著老婆走出家門懸壺濟世,給人看病不收診金。

他在山陽郡的十幾年,受到百姓的愛戴。

曾經處在漩渦中心,又能夠全身而退,不得不承認,劉協是聰明的。

而對於他的聰明,其實歷史中早有刻畫,只是慣用結果論的世人容易忽略:

建安五年,做傀儡的第五個年頭,劉協還不認命。

然,先被董卓挾持,後歸於曹操,雖然身為天子,卻並沒有機會培養出可以撼動天下的權力。

能夠動用的一切力量,不過來自於寵妃董氏的父親。

於是,基於此,一場陰謀暗自鋪陳:劉協用血書寫詔書,命重臣誅殺曹操,為了掩人耳目,詔書被縫於衣帶之間,史稱衣帶詔。

通過這個辦法,糾結起劉備,王子服等人。

可是在起事前夕,事情敗露,參與者大多被誅殺。

有關次計,我們應該在看到曹操鐵腕的同時,還了解,這是劉協最後一次嘗試突破困境。

有人說,劉協既然是亡國之君,那必然是失敗的。

但其實不然,漢朝的亡國,是多重因素導致,有外戚,有宦官,還有某些皇帝在關鍵之處的決策失誤,非劉協一人可以扭轉。

評價其人,關鍵還要看他做了什麼。

例如,亡國之君,逃脫不了淪為傀儡,那麼劉協有沒有試圖擺脫掉傀儡這個位置?答案是有,衣帶詔事件里,他不單單是埋伏個殺手刺殺,而是企圖背地謀劃一場多人參與,計劃周祥的誅殺,且利用到了所能掌握的全部資源。

亡國之君,也多離不開被害這個結局,可是他卻安然無恙,晚年活的頗為瀟洒。

凡此種種,一是因為三國鼎立,公然弒君的,必然成為眾矢之的,被各路討伐;二是劉協娶了曹家女兒;三則是他本人的聰明。

後世有人稱,漢獻帝有「中興」之才,無奈身處亂世,這也是有道理的。

公元234年,五十四歲的劉協去世,被追封諡號孝獻皇帝。

魏明帝曹叡聞訊前去弔唁,史載「扶靈大哭」。

這裡面,有多少真情在其中我們並不知道,但是最起碼可以肯定兩點:1.直到死,劉協以皇帝之尊結束一生。

2.魏國國君以身作則,給予了劉協最大禮遇,這位漢朝最後一個皇帝的尊嚴是保住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下退位詔書的皇帝

在中國歷史弱肉強食、權臣當道的皇室之中,處於勢單力薄、無力回天的帝王們不得已才會把皇位禪讓給權臣,下退位詔書,歷史上像這樣的例子也有不少。那麼,誰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下退位詔書的皇帝呢?他就是東...

漢朝的亡國之君漢獻帝是個怎麼樣的人?

劉協大家都熟,四百年大漢的亡國之君。亡國該怪他嗎?當然不該。他既不像隋煬帝那樣胸懷大志卻急功近利,也不像崇禎皇帝那樣克勤克儉卻剛愎自用,更不像秦二世胡亥那般殘暴無道,但他最終還是成了亡國之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