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三國演義中老實迂腐的他,竟然是赤壁之戰的最大功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提及赤壁之戰,大眾都耳熟能詳。

談起赤壁之戰,人們會想起很多三國典故。

什麼草船借箭,舌戰群儒,另有七星壇諸葛祭風等,這些都是小說中虛擬或許誇張的內容。

赤壁之戰這場震天動地的大戰以三國中最精彩的軍事家之一的曹操失敗而完成,這場大戰為之後三分天下奠基了根底。

  好多人受《三國演義》的影響,以為這場戰役立頭功的是孔明,為什麼?由於假如沒有諸葛亮借到東風,周瑜的火攻就不能夠實施。

另有人說是黃蓋的功績,他用苦肉計騙取曹操信託,充領先鋒火燒曹操戰船。

固然也有人講這是周瑜指揮有方,才擊敗曹操。

而從史料上來看,大眾都疏忽了一個緊張人物,他在赤壁之戰前後作出了宏大奉獻,他便是魯肅魯子敬。

  在《三國志.武帝紀》中的紀錄,「公至赤壁,與備戰,倒霉。

」有數倍與孫劉聯軍的雄師的曹操沒想到剛到赤壁就首戰倒霉,有由於軍中有瘟疫和當時風向欠好等緣由燒船退軍。

曹操此戰,雖有人數上的優勢,但弱勢也不少。

周瑜和孔明捉住曹操的缺點,擊敗了曹操,天然功績不少。

但看看當時的狀況:曹操帶兵南下,劉表病死,他兒子屈從,劉備拔腿就跑。

在此危殆時辰,劉備的部隊簡直不能夠和曹操抗衡,因而孔明「銜命求救於孫將軍」,在此要害時辰,與魯肅碰面,去見孫權。

曹操的五千馬隊把劉備打得一塌糊塗,眼看江南將歸曹操全部,但孫權這邊,一班文臣勸孫權屈從。

當時孫權很年輕,要是聽信張昭等人的話,曹操將金甌無缺。

有是在這時,魯肅站了出來,要求要和曹操戰。

並和諸葛亮表明戰和的好壞,協助孫權樹立起與曹操交鋒的決心。

  魯肅對孫權說:「我們能夠降於曹操,還能夠得個一官半職,為曹操所用;但主公您屈從了,曹操會奈何看待您呢?」孫權疑慮頓消,說:「張昭他們太讓我絕望了。

」於是斬下桌上一角,並說:「誰再言降,好像此案!!」然後立刻與劉備結合抗曹。

孫權在此存亡生死時的武斷與曹操的戰略意圖不明(曹操沒有搞清晰是打劉備,照舊打孫權,或許兩個一同打,錯失了時機。

)起了比照。

  赤壁之戰的結果以孫劉聯軍的成功完成,強大的曹操再也不能天下一統了,而劉備孫權得以生活。

孫劉同盟在此戰中發揚了緊張作用,魯肅為赤壁之戰的成功作出了傑出奉獻。

  被《三國演義》描繪成誠實陳腐的魯肅,的確是一代出色的政治家軍事家,在這裡只能說「他被湮沒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中的周瑜與歷史上真實的周瑜大不同

《三國演義》把周瑜描繪成心胸狹窄、妒賢忌能的典型,當他一發現諸葛亮的才智超過自己,便想方設法謀害,必欲除掉孔明而後快,結果他的計謀被諸葛亮一一識破,自己反中了諸葛亮的謀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氣...

有些人以為三國演義拔高了諸葛亮而醜化了周瑜

抗擊曹操,周瑜說到了,也做到了。統帥三萬精銳,排兵布陣,這位將軍已是胸有成竹。戰爭爆發,兩軍交戰,犬牙交錯,混亂之中周瑜採用黃蓋的奇策,火攻曹軍。裝上乾草灌上油的戰艦在長江中如離弦之箭射向敵軍...

三國火燒赤壁功臣排名

三國火燒赤壁功臣排名  第一名,諸葛亮。可以說如果沒有孫劉聯軍的同仇敵愾,就沒有赤壁之戰的大勝。而促使孫劉聯盟的第一人就是諸葛亮。據《三國志》記載東吳就該投降曹操,還是和曹操決戰分成兩派。一派以...

赤壁之戰誰的功勞最大?其實都忽略了這個人

公元208年,曹操率領80萬大軍南下,意圖統一中國,在赤壁與孫劉聯軍一戰,被打的丟盔卸甲,狼狽而逃,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在《三國演義》中,著重描寫了不少耳熟能詳的典故,比如草船借箭、舌戰群...

周瑜是被氣死的嗎?真相是這樣的

周瑜---三國高富帥的代表人物之一,智勇雙全,在《三國演義》里卻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個氣量褊狹,心胸狹小之人,並且因為嫉妒諸葛先生的才智,而活活被諸葛亮氣死,由此給後人造成了誤解,對周瑜來說,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