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帶您揭秘——劉備託孤之背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一個盛產"陰謀論"的社會裡,信任逐漸成為稀缺的存在,越來越多的人們願以當下人的視角和心態去解讀歷史。
記得有幾次,和人聊三國,說到白帝城託孤,眾人多認為劉備託孤不過是為了試探,壓根就不信任諸葛亮,此種論調一度竟已成了主流觀點,讓人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理解劉備"白帝城託孤",就必須理解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
諸葛亮是被劉備三顧請出山的,"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諸葛亮自己不會說謊,寫《出師表》時很多當事人還在。
歷史上有幾對君臣能有這樣的際遇經歷?對於辛辛苦苦請出山的賢才,劉備又怎能不珍惜。
《三國志》對兩人的關係有詳實描述:"如魚得水,情好日密,解帶寫誠,厚相結納",如果不是相互無間的了解和信任,兩人又怎能有如此親密的關係。
有人說,劉備對龐統的信任超過了諸葛亮,理由是他帶龐統去取四川了,而沒有帶諸葛亮。
可是劉備同時帶的還有誰呢?是黃忠、魏延等人,關羽、張飛、趙雲等大將連同諸葛亮都留守在荊襄,如果說劉備不信任諸葛亮,那照此邏輯他同時也不信任關張趙?《三國志》記載,劉備對龐統"親待亞於亮",一個"亞"字說明了一切。
還有人說,劉備對法正要比對諸葛亮好,實際上呢?"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
什麼是股肱,什麼是謀主?誰親誰疏,一眼可見。
有一個名單很有意思,就是劉備進位漢中王后的上書:平西將軍都亭侯臣馬超、左將軍長史鎮軍將軍臣許靖、營司馬臣龐義、議曹從事中郎軍議中郎將臣射援、軍事將軍臣諸葛亮、蕩寇將軍漢壽亭侯臣關羽、征虜將軍新亭侯臣張飛、征西將軍臣黃忠、鎮遠將軍臣賴恭、揚武將軍臣法正、興業將軍臣李嚴等……仔細看這份名單,排在前面的都是新歸順的人,這不過是為了安撫人心,它不是劉備心目中的順序。
而劉備的老班底中,諸葛亮排第一,關羽其次,法正的排名還要靠後。
從這份名單中可以看出諸葛亮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應該是最高的。
諸葛亮在入川後,除了是軍事將軍,還有署左將軍府事的權限,在劉備進位漢中王后則更是署大司馬府事,全權代理劉備的軍政事務,這是劉備對諸葛亮的信任,法正何時有過這樣的殊遇?
在對待蔣琬的問題上,"先主雅敬亮",所以不給蔣琬治罪;對待彭漾上,"先主既敬信亮,加察漾行事,意以稍疏"。
劉備和諸葛亮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十分深厚的。
這麼多年來的關係和感情,所以怎麼也想不通劉備會懷疑和不信任諸葛亮啊。
劉備所率領的蜀國大軍主力在猇亭被吳軍大敗,國力大衰。
當時蜀漢面臨的形勢是,軍中將士傷亡慘重,南與東吳關係惡化,北有曹魏虎視眈眈,朝中太子年幼無知,國內人心惶惶浮動……蜀漢此時就是一個爛攤子,在這種朝局危亂的情況下,劉備首先應該考慮的是如何安邦定國。
此時,劉備明白,能挑起蜀漢重任的,唯有諸葛亮而已。
劉備不是在試探,而是真心將一個國家託付,畢竟,他們一起創業有十六年了,深知一路走來的不易。
有一種觀點認為,劉備還在託孤諸葛亮的同時託孤了李嚴,由他來分權搞平衡,唯恐諸葛亮權力過大。
理由是早在章武二年,劉備就已經開始醞釀"李嚴為副"這件事情。
是年,被劉備譽為"才智絕人,如孤,可用之,非孤者難獨任也"的尚書令劉巴去世,李嚴立即被召至永安宮,繼任尚書令。
劉備時代,歷任尚書令者,都是深受劉備器重之人。
第一任法正;第二任劉巴;第三任就是李嚴。
若論個人能力,李嚴不如他的兩位前任,而在尚書令之外,還有總督尚書台的錄尚書事一職,諸葛亮當時除了擔任丞相,就擔負著錄尚書事一職。
錄尚書事所管,上至軍事朝政,下至宮省禁衛,應有盡有。
《通典》中論總督尚書台之錄尚書事者"職無不總"。
正因為無所不管,故而理尚書事也成為掌控朝政的標誌。
《漢書·丙吉傳》載:及霍氏誅,(宣帝)上躬親政,省尚書事。
而若君主意欲委臣下以全權,即授其"錄尚書事",統領尚書台諸事,代帝理政。
李嚴當時是尚書令,他所統的是永安的內外軍事。
劉備的意思是讓他協助諸葛亮,為錄尚書事的諸葛亮打下手,劉備也連成都都沒讓他回,這個所謂的"平衡"也未免太不平衡了。
當然,劉備或許沒有真想讓諸葛亮為蜀漢國君的意思,只是為了感動他,但也絕不會像有些人想的那麼齷齪。
假如劉備真的不信任諸葛亮,最敏感的人應該是諸葛亮,作為當事人他自己心裡會不知道不明白?那麼他又怎會懷著對劉備如斯的感激懷念之情。
在《出師表》中,諸葛亮提到先帝達到十三次之多,這是十幾年來深厚的情感積澱,後來人說"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可謂不忠"。
《後出師表》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八個字或許不是諸葛亮寫的,但卻是他一生的寫照,他自己為了整個國家積勞成疾而死,他的子孫也為國捐軀。
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是所有位高權重、謀略過人的臣子都會有像司馬懿那樣的篡位之心。
諸葛亮出生於山東琅琊,那裡是孔子的故鄉,他從小受著父輩們的教育,血液里流淌著儒家文化的乳漿,劉備和諸葛亮十六年的相處足以讓他認識一個人,所謂"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劉備是了解諸葛亮的,現代人反而不了解了。
記得幾年前上學時,聽過一個聲稱《出師表》宣揚愚忠思想、建議教育部將其從中學課本里刪除的教授所作的報告,越聽越氣憤,一些觀點讓人瞠目結舌,講完後我徑直走上台去和他爭論起來,對方語焉不詳速速而去。
最後,我們還是看看陳壽在《三國志》中對劉備託孤的評論吧:"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
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
「事必親恭」的諸葛亮在選擇接班人時犯了大錯
諸葛亮於公元223年四月劉備白帝城託孤後,治理蜀漢朝政,至公元234年八月病逝於北伐軍中,前後達12年之久。其間,諸葛亮執掌蜀漢軍政大權,實行對內以法治蜀,對外聯合東吳、共抗曹魏的戰略方針,維持...
諸葛亮為什麼選蔣琬做接班人?而不選楊儀?
諸葛亮為了蜀漢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第五次北伐,率軍在五丈原和司馬懿大軍隔渭水對峙,相持一百多天後,諸葛亮病重,臨死前,諸葛亮為什麼選蔣琬做接班人?而不選楊儀呢?
劉備臨終最後一計,諸葛亮要麼鞠躬盡瘁要麼死而後已!
史書原文: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如不才可自取:劉備託孤真有心讓位諸葛亮嗎?
本文摘自《龍頸》 作者:羅家祥 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危難之際:劉備的遺產《三國志》作者陳壽評道:「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蜀漢的開國皇帝劉備和他的老祖宗漢高祖...
他慫恿諸葛亮稱王,後自作聰明謊報軍情,身為託孤之臣被貶為民
劉備永安城託孤在三國歷史上是很有名的歷史事件,大部分人都知道劉備臨終之前將軍國大事託付給了諸葛亮,然而在歷史上劉備託孤的對象主要有兩個人,《三國志 蜀書 先主傳》里記載的原文是:「先主病篤,託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