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孫權最失控的一次決策,差點作出亡國舉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我方專欄作家南門太守

孫權給人的感覺一向老成持重,喜怒不形於色,是個沉穩的領導。

但孫權也有意氣用事的時候,他曾與猛虎搏鬥,還喜歡在大風大浪里行船,骨子裡好冒險。

喜歡冒險的孫權,在稱帝後的嘉禾二年(233年)差點干出一件更出格的事,他要從江東沿海路打到東北去,這讓很多人吃驚不小。

關於這件事的來龍去脈,還要從頭說起。

這一年,遠在遼東的公孫淵突然派人來到建業,也就是今南京,他要向孫權稱臣。

遼河是《山海經》所說的「六川」之一,是東北最大的河流。

遼東泛指遼河以東的地區,大體相當於今天遼寧省東部、南部,以及吉林省的東南部一帶,戰國至兩漢,均在此設遼東郡。

當年關東聯軍與董卓作戰,董卓在名將徐榮的推薦下,派了一個叫公孫度的人到遼東郡當太守。

公孫度挺有兩下子,一去就穩定了局面,成為一股割據勢力。

公孫度將原遼東郡分成了遼西郡和中遼郡,加上原來的遼東屬國、玄莬郡、樂浪郡,乾脆創設了一個平州,自稱平州牧,同時自封為遼東侯。

他還派人越過渤海到達山東半島,占領了一部分地區,在那裡也設置了一個新的州,叫做營州,任命了營州刺史。

一個郡太守轉眼間下面管了兩個州,要知道東漢一共才13個州,公孫度儼然成了東北王。

公孫度死後,他的兒子公孫康掌權,公孫康死後,兒子公孫晃和公孫淵皆年幼,於是由公孫康之弟公孫恭繼任。

公孫恭身體不好,不能治國(病陰消為閹人),在位六七年,公孫淵長大成人,他有祖父公孫度的氣勢,是一個強人,脅迫叔父公孫恭退位,成為公孫氏的第四位遼東王。

漢末幾十年里遼東一直為公孫氏所統治,但他們都接受曹魏的任命,名義上歸附於漢朝或和曹魏,公孫淵上台後情況發生了改變。

公孫淵生性不安分,本來天下形勢已經變了,曹魏政權逐漸穩固,三分已定,對於背後的這隻猛虎,曹魏有識之士已紛紛建言予以剷除或顛覆。

可還沒等這邊動手,公孫淵那邊卻頻頻有了小動作。

公孫淵知道曹魏視自己為心腹大患,遲時會解決自己,所以他努力擴充自己的勢力,並積極拉攏曹魏的敵人,形成反曹魏聯盟。

曹魏的敵人現在是蜀漢和孫吳,蜀漢距遼東太遠,中間道路不通,孫吳雖然中間隔著曹魏,但從海路可以直達,公孫淵於是決定與孫吳結盟。

這就是公孫淵突然派人來孫吳的背景,他派來的人是校尉宿舒、郎中令孫綜,他們帶著厚禮,還有寫給孫權的奏章,願意臣服。

孫權很高興,為示慶賀,還特意下詔大赦。

孫權決定接受公孫淵稱臣,準備封公孫淵為燕王,加九錫。

派太常卿張彌、執金吾許晏和將軍賀達率萬人乘船由海路去遼東,宣布對公孫淵的任命。

但孫權眼中的天大好事,在孫吳眾大臣們看來卻不怎麼樣,丞相顧雍以下群臣幾乎一致反對。

顧雍等人認為公孫淵反覆無常,信譽很差,對他不能太厚待(舉朝大臣,自丞相雍已下皆諫,以為淵未可信,而寵待太厚)。

眾人認為,如果非接受公孫淵稱臣不可,頂多派一個低級官員和少數部隊護送來使回去就可以了,沒必要派兩位部長級高官和一位將軍率萬人前去。

這件事影響很大,就連流放在交州的虞翻都聽到了,虞翻認為這件事不靠譜,想上書勸諫又有點兒害怕(欲諫不敢),多年流放生涯磨去了他睥睨一切的脾氣。

但是不說虞翻又不甘心,於是寫信給負責交州事務的呂岱,請他轉奏,呂岱後來卻沒有轉奏。

已經賦閒在家的輔吳將軍張昭也忍不住跑來勸諫,張昭認為公孫淵稱臣只是權宜之計,這種事最不可靠,他如果反悔,也會輕易倒向曹魏一邊,到那時派出去的使者都回不來,將被天下恥笑(若淵改圖,欲自明於魏,兩使不反,不亦取笑於天下乎)。

但這並沒有說服孫權,孫權反倒想盡各種辦法說服張昭,張昭也更加堅持自己的觀點(權與相反覆,昭意彌切),二人相持不下。

孫權急了,手握刀柄,生氣道:「吳國士人入宮拜我,出宮就拜先生,我敬先生,已經到了極限,但你多次在公開場合頂撞我(而數於眾中折孤),我真怕做出不願意做的事!」

孫權看來真的急眼了,意思是你再堅持就是逼我殺你。

張昭愣愣地望著孫權(昭熟視權),最後說:「臣雖然知道有些話陛下不會採納,但我仍然竭盡忠心,不敢不說,這是因為太后臨終前呼老臣於床前,吩咐我輔佐陛下的那些話猶在耳邊啊!」

張昭說著涕泣橫流,孫權也大受感動,擲刀於地,與張昭對泣。

可是孫權仍一意孤行,派張彌等人出發。

果然,孫吳的使者到達遼東後公孫淵卻猶豫了,他聯絡孫吳想必是一時衝動,現在認真想想,突然發現孫吳路途遙遠,無法作為依託(恐權遠不可恃)。

公孫淵把張彌、許晏等人殺了,將首級送往洛陽,上表魏明帝,報告此事。

魏明帝派傅容、聶夔為使者,拜公孫淵為大司馬,封樂浪公,持節,仍兼任遼東郡太守。

消息傳回建業,孫權如五雷轟頂。

《江表傳》記載,孫權咆哮道:「我活了六十歲(實為51歲),人間的艱難困苦全都嘗過(朕年六十,世事難易,靡所不嘗),現在居然被鼠輩玩弄,要把人氣死!不把這個鼠輩的頭砍下來扔到海里,就沒臉君臨萬國。

即使把國家搞亡了,我也要干(就令顛沛,不以為恨)!」

孫權下令要親自率兵討伐公孫淵,誰都勸不住。

這一下熱鬧了,孫權要輾轉數千里親征遼東,走的還是不太熟悉的海路,這就不是冒險了,簡直是自殺,要知道他這一走,曹魏在長江以北的大軍必然出動來個「渡江戰役」,孫權再往回趕都來不及。

在武昌坐鎮的陸遜聽了大吃一驚,趕緊上表勸諫。

陸遜的弟弟陸瑁等人也向孫權上疏,大夥勸了不少,但孫權怒氣難消,都不許。

眾人接著勸,陸瑁又上疏道:「現在元兇未滅,邊境上不斷傳來敵情(今凶桀未殄,疆場猶警),不應當把公孫淵作為優先考慮對象。

願陛下息怒,暫時停止出兵,然後秘密策劃,等條件成熟再做打算。

在眾人不懈努力下,孫權才冷靜下來,取消了親征遼東的計劃。

孫吳的使者被殺,派去的一萬人馬以及大量賞賜給公孫淵的金銀財寶都被公孫淵吞沒。

公孫淵把這一萬人拆散,分置於各地。

在孫權一生中,合肥遇險是軍事上最大的挫敗,報聘遼東是他外交上的最大挫敗,輕率和急進是產生挫敗的原因。

孫權事後也進行了反思。

《吳書》記載,孫權下令:「古時趙簡子在君王面前唯唯諾諾,不如周舍直言諍諫更有利於國家(昔趙簡子稱諸君之唯唯,不如周舍之諤諤)。

虞翻胸懷坦蕩、耿直,喜歡直言,是我們吳國的周舍。

如果虞翻還在,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孫權於是下令到交州,如果虞翻還在,就派船把他接回,如果虞翻已經去世,就為他發喪,叫他的兒子承襲官職。

命令到達交州,虞翻剛剛去世。

虞翻去世時七十歲,孫權命人把他的靈柩運回家鄉會稽郡餘姚安葬,讓他的妻子兒女回到家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小小的家族,竟左右了三國時期的歷史進程

東漢末年,地方軍閥割據,隨著「逐鹿」大戲的落幕,最後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即雄踞北方的曹操(北魏),占據東南富庶之地的孫權(東吳)以及坐擁天府之國的劉備(西蜀),這段歷史被稱為「三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