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曹操五十萬大軍的進攻,諸葛亮採取「不若則能避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火燒博望坡與火燒新野
劉備投奔了荊州劉表,被安排屯軍於新野。
其時劉備請得諸葛亮為軍師,訓練調度軍馬,曹操聞訊,派夏侯惇為大將,引兵十萬,殺奔而來。
劉備將劍印交付諸葛亮,授予全盤指揮權,諸葛亮對新野數千人馬的應戰作了如下策劃:
第一,令關羽領兵一千伏於博望之左的豫山,放過曹軍,但見前軍火起,則縱兵焚其後軍糧草。
第二,張飛領一千軍伏于山林後的山谷中,但見南面火起,則出谷殺向博望城,燒其糧草。
第三,關平、劉封引五百軍,預備引火之物,伏於博望坡兩邊樹木叢雜中,等曹軍一到,便引火燒之。
第四,令趙云為前部迎敵,只要輸,不要贏。
劉備領一千人馬為後援,敵軍黃昏時殺到,便棄營而走,但見火起,回軍掩殺。
第五,諸葛亮自己與糜竺引五百人守新野,孫乾、簡雍準備慶喜筵席,安排「功勞簿」伺候。
次日,夏侯惇、于禁領兵至博望,分一半精兵為前隊,其餘護糧在後。
前軍與趙雲相遇,交鋒不久,趙雲敗走,夏侯惇縱馬追趕,並告訴勸諫的副將說:
「敵軍如此,雖十面埋伏,吾何懼哉!」(第三十九回)直趕至博望坡,炮響處劉備領軍迎來,曹軍將其殺敗,直撲新野。
黃昏後曹軍行至博望坡,路邊蘆葦叢木被關平、劉封燒著,風大火猛,曹軍大亂。
趙雲回軍殺來,關羽縱兵燒了曹軍糧食輜重,張飛殺退救糧之兵,曹軍屍橫遍野。
天明後夏侯惇收拾殘軍,自回許昌。
諸葛亮以數千兵力粉碎了曹軍十萬人的進攻,這主要在於軍事謀略的勝利。
兵法云: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形篇》——本書所引兵法理論均出自《孫子兵法》,為行文方便,只注篇名)趙雲和夏侯惇交戰時,諸葛亮已安排和創造好了一切勝利條件,他是成竹在胸,穩操勝券,甚至已安排好慶賀筵席,而夏侯惇在戰場上見到一戰即退的趙雲部隊和劉備兵弱不整的接應部隊,不知道敵方「半進半退者,誘也」(《行軍篇》)和「卑而驕之」(《計篇》)的詭詐意圖,竟誇口說:
「吾今晚不到新野,誓不罷兵!」終於鑽進了諸葛亮事先準備好的圈套。
諸葛亮這次根據兵法上「以火佐攻者明」(指效果明顯)(《火攻篇》)的原則。
決定利用戰場的地形和特徵,火燒博望坡。
他將敵軍誘至博望,放火燒之,既是殺傷敵軍的手段,也是一種全面進攻的信號,關羽、張飛遙見火光,知前軍得手,遂引伏兵兩路殺出,各自完成燒糧和截擊的任務。
曹軍軍馬雖多,但措不及防,兵敗如山倒。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
」(《計篇》)諸葛亮是一位擅長於「廟堂」策劃的高手,他初次用兵,即出手不凡,顯示了極大的軍事策劃潛能,彌補了劉備軍隊中軍事指揮水平的不足。
諸葛亮用兵前安排「功勞簿」伺候,表明他要把軍隊納入論功行賞、以法整治的軌道,對劉備這一以義氣相聚的軍事集團來講,無疑是顯示了一種新的治軍手段。
兵法的「制勝之道」中提出: 「將能而君不御(指牽制)者勝。
」(《謀攻篇》)劉備深知諸葛亮是一位用兵能手,遂交給他全盤指揮權,雖然對這次初戰的安排也曾心有疑慮,但並不妄加干預,這也是博望坡取勝的重要原因。
博望兵敗後,曹操起兵五十萬,分兵五隊,選定吉日出師,欲蕩平江南。
時荊州劉表已死,兒子劉琮在外戚集團的主持下秘密降曹,曹軍無所顧忌,直趨新野,曹仁所領前隊十萬人馬已至博望。
緊急情況下,諸葛亮策劃了火燒新野的方案:
第一,張榜曉諭居民,願跟隨者退往樊城暫避,安排孫乾等人接應和救濟。
第二,令關羽領一千人去白河上游埋伏,各帶布袋,裝滿沙土,遏住河水,來日三更聽見下遊人喊馬嘶,曹軍渡河,則急取布袋,放水淹之,領兵順水殺下。
第三,讓張飛領一千軍馬埋伏於博陵渡口水勢慢處,曹軍被淹後從此逃難,可乘勢殺來接應。
第四,讓趙雲引軍三千,分四隊:
三隊在城之西、南、北三門民房中藏上硫磺焰硝等引火之物,待曹軍黃昏後入城時,乘風勢將火箭射入城中,在外吶喊助威,放曹軍自東門出走。
趙雲自引一隊精兵埋伏於東門之外,待敵軍受火出逃時擊之。
第五,劉封、糜芳二人領兩千軍在新野城外三十里鵲尾坡前屯駐,一見曹軍,打旗分軍而行,以為疑兵,待敵軍過後分頭埋伏,見城中火起即可追殺敗兵。
許褚領三千先鋒兵到鵲尾坡時,見有打旗行進之兵,心中大疑,飛報後軍曹仁,曹仁到時,坡上卻不見一人,二人知是疑兵,商定晚前奪下新野歇馬。
只見新野城空無一人,知百姓已走,即尋房做飯。
忽然火 燒 新 野
,西、南、北三門火起,風助火威,滿城通紅,曹仁領眾將自東門冒煙而出,軍士自相踐踏,死傷極多。
出東門不遠,遭到趙雲部隊的伏擊,軍士焦頭爛額,逃至白河邊,喜得水勢不深,爭相渡河。
關羽在上游聽得嘶喊,令軍士掣起布袋,水勢滔天,滾滾而下,曹軍溺死者極多。
逃生者行至博陵渡口,卻被張飛截住掩殺。
劉備數路軍馬會合追襲,曹仁、許褚落荒而逃。
面對曹操五十萬大軍的進攻,諸葛亮採取「不若則能避之」(《謀攻篇》)的策略,欲撤至樊城。
在撤退前,他決定對曹仁的十萬先行部隊予以重創,挫敵鋒芒,於是策劃布置了火燒新野之戰。
「故夜戰多火鼓,晝戰多旌旗,所以變人之耳目也。
」(《軍爭篇》)他讓劉封等豎旗於鵲尾坡,是白晝間的疑兵措施,意在遲滯曹軍行進,保證曹仁大軍進新野的時間拖至黃昏之後。
因為「發火有時,起火有日」(《火攻篇》),諸葛亮嚴格地把握著戰鬥的進程。
火燒新野時,諸葛亮借用「圍師必闕」(《軍爭篇》)的原則,三門引火,獨缺東門,放其逃生。
但「火發於內,則早應之於外」(《火攻篇》),逃出城的曹兵又遭到趙雲一支伏兵的截擊。
在白河之上和博陵渡口,諸葛亮採取「以利動之,以卒待之」(《勢篇》)的方針,活用「半濟而擊之」(《行軍篇》)的思想,以伏兵和河水為雙重手段兩次痛擊敵軍,曹仁十萬大軍喪失殆盡。
深度揭秘火燒博望坡細節 三國迷們不可錯過
火燒博望坡,是三國演義中的經典場景。很多電視劇和連環畫都十分著重火燒博望坡這一場故事。火燒博望坡,有人說是諸葛亮初出茅廬的第一個計謀。關於火燒博望波這一計謀有多妙?一起往下看。大家就知道了。
《三國演義》博望坡軍師初用兵,值得一讀的名著
第三十九回 荊州城公子三求計 博望坡軍師初用兵原著:羅貫中 次日,玄德只推腹痛,乃浼孔明代往回拜劉琦。孔明允諾,來至公子宅前下馬,入見公子。公子邀入後堂。茶罷,琦曰:「琦不見容於繼母,幸先生一言...
三國典故——新官上任三把火,你本該知道的文化小知識
俗話說的好:新官上任三把火。意思很明了,就是說新官員上任後,常常做出幾件事以表現自己的才幹和革除時弊的決心,過後也就一切如舊。說白一點,就是給人下馬威,讓眾將軍心服口服。這句話出自何處呢?
諸葛亮為什麼那麼喜歡玩火攻?原來和此事有關!
三國人物中,曹操喜歡斷人糧草,周瑜善用反間計,而諸葛亮最擅長於火攻,自隆中對諸葛亮出山,到五丈原魂歸西天,總共有五次火攻情節描寫。諸葛亮新官上任就燒了三把火,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
諸葛亮的三把火,兩把燒在河南南陽!現存:博望故城、新野遺址!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任劉備軍師後,於短時間內三次火攻曹操!第一次:火燒博望坡,使夏侯惇統領的十萬曹兵所剩無幾。第二次:火燒新野,並水淹曹仁曹洪的十萬兵馬。第三次:火燒赤壁,使曹操親率的83萬大...
三國演義火燒博望坡背後的秘密,真正的指揮者是誰?
劉備駐防在新野的七年以上的時間,只有過一次軍事行動。劉表叫他向許縣進軍。他經過宛縣(南陽)、博望(南陽東北六十里的博望驛)、長山(方城山),到了許縣西南的葉縣。守葉縣的曹軍將領是夏侯惇。在夏侯惇...
火燒博望坡並不是諸葛亮指揮的
《三國演義》寫道: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書中寫道三顧茅廬之後,劉備請的諸葛亮出山,兩人關係日益親密,自然疏遠了關羽,張飛二人,不久,夏侯惇帶兵殺向新野,...
歷史上用的出名的火攻之戰
TOP1赤壁之戰 曹操占領荊州後,準備率軍東下,平定江南孫權。在諸葛亮、魯肅的建議下,孫權決定抗擊曹軍,召回在外練兵的周瑜。周瑜先用計除掉了荊州水軍首領蔡瑁等人,然後黃蓋用苦肉計詐降,準備火燒曹...
新官上任三把火:諸葛亮的第一把火,原來燒在南陽這裡
俗語說的好:新官上任三把火。人們都知道這三把火是指諸葛亮善用火攻,那諸葛亮的第一把火到底燒在哪裡?答案是博望坡。在《三國演義》中,火燒博望坡一向被視為諸葛亮出山之後的第一戰,此後關羽、張飛等人對...
三國演義火燒新野遺址在哪裡
火燒新野遺址火燒新野是《三國演義》裡面的一個故事,講的是諸葛亮在曹操率領八十萬大軍南征的時候,諸葛亮決定放棄新野,然後在曹操的軍隊入駐新野的那一天的三更十分,命士兵用火箭射入城內早就準備好了的易...
諸葛亮火燒新野屬杜撰:是文職沒帶兵打仗
諸葛亮火燒新野的故事十分流行。但歷史卻是另外一番樣子。小說中,諸葛亮被劉備「三顧」之後,體面出山。他出山之後先燒了兩把大火,第一把火燒博望坡,第二把火燒新野,尤其是後者,燒掉了劉備苦心經營了8年...
諸葛亮在取得劉備的劍印之後,為何安排關羽和張飛在博望坡左右埋
《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說的是諸葛亮出山之後,第一次為劉備獻計--火燒博望坡,助劉備贏得一場大勝的故事。當時諸葛亮剛剛加入劉備陣營,尚未贏得劉備手下人的信任,尤其是關羽和張飛,對諸葛亮的能力極為懷...
諸葛亮出山第一戰,一戰成名
諸葛亮劉備集團第一智囊,劉備為了請出諸葛亮,三顧茅廬,一時成為一段佳話。諸葛亮出山後跟隨劉備,整頓軍馬,十分用心。而關羽和張飛卻一向瞧不起沒有氣力的諸葛亮,直到諸葛亮博望坡之戰後終於才知道了諸葛...
諸葛亮出山第一計是胡扯,火燒博望坡跟他沒一毛錢關係
《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說的是諸葛亮出山之後,第一次為劉備獻計--火燒博望坡,助劉備贏得一場大勝的故事。當時諸葛亮剛剛加入劉備陣營,尚未贏得劉備手下人的信任,尤其是關羽和張飛,對諸葛亮的能力極為懷...
你知道『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典故嗎?
單位里一來新領導,都會說;『小心啊,小心新官上任三把火。可是,大家知道這句話的意義和出處嗎,今天講的就是這個三把火的故事。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諸葛亮在劉關張的三顧之下出茅廬輔佐劉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