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天子墳」墓主竟是孫權兒子孫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孫休,他是三國時期吳國開國君主孫權的第六個兒子,他是吳國的第三任皇帝,在他管理下原本開始走向衰敗的吳國又開始逐漸復甦,日漸繁榮昌盛了起來。
在塗姑孰工業園內,當地人稱之為「天子墳」的發掘現場,一座距今1700多年的東吳大墓已初露輪廓。
墓室用磚砌造,由南至北依次為甬道、前室、後室,東西分別有耳室。
從外部測量,南北總長44米,東西寬30 多米,「四隅券進式」穹降頂。
前室墓門明顯有盜洞,前室底端四角分別鑲砌石雕牛頭。
從發掘進度看,東北角的石雕牛頭尚存,只是牛角不翼而飛,東南、西北角的已被盜走,只留下牛頭頸痕,西南角尚未發掘到牛頭土層深度。
後室、耳室尚未發掘,但後室頂部已有明顯盜洞。
該墓雖經盜掘,並有待進一步發掘,但已在發掘中發現金器等文物。
據在發掘現場的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葉潤清教授介紹,該墓墓葬規模明顯超過朱然墓,但墓主身份目前還不能確認,尚待進一步發掘考證,可以確認的是,這是一座距今1700 多年的東吳大墓。
整個發掘可望於今年6月份結束。
不過,有專家推測,既然墓葬規模超朱然墓,可見當塗東吳大墓墓主身份不一般。
當塗縣文聯主席施長斌告訴記者,在東吳大墓所在的洞陽村,民間流傳有「上有天子墳,下有娘娘廟,中有百步塘」之說,「天子墳」指的就是這座東吳大墓。
明嘉靖版《太平府志》載:「吳景帝(孫權第六子孫休)陵,縣東,地名洞陽。
」民國版《太平府志》載:「三國吳帝陵,《舊志》載在洞陽,地無考。
」
孫休,三國時期東吳的第三任皇帝,他是吳國開國君主孫權的第六個兒子,十八歲時,被封為琅琊王。
於公元258年即位,在位七年間他進行的惠國利民的政策,促進了吳國的昌盛。
孫休喜好讀書,十分重視教育,在登位後他創建了國學,開設了太學博士的制度,設立了五經博士,大力發揚了國學。
孫休在位年間為公元258年至公元264年,他在位的七年時間裡為吳國作出了不少貢獻,吳國的經濟開始復甦,國家逐漸繁榮起來,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可惜他在位時間過於短暫,經濟發展剛剛有所起色他堅持沒多久就離開了人世,將皇位傳給了他的侄子孫皓。
當塗上演現實版的「盜墓筆記」出土東吳大墓 疑葬孫權之子孫休
《鬼吹燈之尋龍訣》、《盜墓筆記》,最近幾年,盜墓類的小說火的一塌糊塗。當然那只是虛構,就在近日,在我們當塗,發現了一座東吳大墓。墓主疑為孫權的兒子孫休…
三國時吳國第三任皇帝孫休墓被發現?曾被盜墓賊光顧,已出土金器
原題:東吳景帝孫休陵墓葬地之謎本文作者 倪方六在安徽當塗姑孰工業園內,發現一座距今1700多年的東吳大墓,考古已進行多日。墓葬規模超過以前發現的東吳大將朱然墓,分析推測,此墓很可能是三國時期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