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塗上演現實版的「盜墓筆記」出土東吳大墓 疑葬孫權之子孫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鬼吹燈之尋龍訣》、《盜墓筆記》,最近幾年,盜墓類的小說火的一塌糊塗。
當然那只是虛構,就在近日,在我們當塗,發現了一座東吳大墓。
墓主疑為孫權的兒子孫休…
▲發掘現場(資料圖片)
3月10日,當塗姑孰工業園內,當地人稱之為「天子墳」的發掘現場,一座距今1700多年的東吳大墓已初露輪廓。
墓室用磚砌造,由南至北依次為甬道、前室、後室,東西分別有耳室。
從外部測量,南北總長44米,東西寬30
多米,「四隅券進式」穹降頂。
前室墓門明顯有盜洞,前室底端四角分別鑲砌石雕牛頭。
從發掘進度看,東北角的石雕牛頭尚存,只是牛角不翼而飛,東南、西北角的已被盜走,只留下牛頭頸痕,西南角尚未發掘到牛頭土層深度。
後室、耳室尚未發掘,但後室頂部已有明顯盜洞。
該墓雖經盜掘,並有待進一步發掘,但已在發掘中發現金器等文物。
據在發掘現場的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葉潤清教授介紹,該墓墓葬規模明顯超過朱然墓,但墓主身份目前還不能確認,尚待進一步發掘考證,可以確認的是,這是一座距今1700多年的東吳大墓。
整個發掘可望於今年6月份結束。
墓主人或是孫休
三國志11孫休形象
推測
有專家推測,既然墓葬規模超朱然墓,可見當塗東吳大墓墓主身份不一般。
在東吳大墓所在的當塗洞陽村,民間流傳有「上有天子墳,下有娘娘廟,中有百步塘」之說,「天子墳」指的就是這座東吳大墓。
明嘉靖版《太平府志》載:「吳景帝(孫權第六子孫休)陵,縣東,地名洞陽。
」民國版《太平府志》載:「三國吳帝陵,《舊志》載在洞陽,地無考。
」
考古人員根據墓葬規格,認為這座東漢大墓已超過1984年在馬鞍山市區發現的三國東吳左大司馬、右軍師、當陽侯朱然的墳墓,對於認定為孫休墓仍存疑,需要找到具體的實物證據。
孫休小檔案
吳太宗景皇帝孫休(235~264),字子烈,三國時期吳國的第三位皇帝,吳大帝孫權第六子,公元258~264年在位。
十八歲時,受封為琅琊王。
太平三年(258年)九月二十六日,孫綝發動政變,罷黜孫亮為會稽王,迎立孫休為帝,孫休三讓而受,改元永安。
孫休登基,封孫綝為丞相,孫綝權傾朝野,遂除孫綝。
孫休在位期間,頒布良制,嘉惠百姓,促進了東吳繁榮。
背景補充
當塗縣文物事業管理所相關負責人昨向記者介紹,這座東吳大墓位於故孰工業園內的兩家企業之間,早在1988年就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近年來,由於位於企業廠址內保護不便,再加上大墓封土已日漸稀薄,去年有關單位向當地文物部門提交申請,最終報到省文物部門,確定對其進行搶救性發掘工作。
從去年12月份,東吳大墓的搶救性發掘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目前發掘工作已進行一半,發掘計劃到今年6月份結束。
目前,還沒有發現能夠證明墓主身份的具體實物證據,但是考古人員在發掘過程中卻發現大量盜洞,甚至主墓室的券頂已坍塌。
朱然墓出土殉葬品
歷史延伸
孫權10個子女
均為非正常死亡
孫休治不好的心病就是孫亮,他的弟弟,前任皇帝。
被孫綝廢黜後,貶為會稽王,押送到會稽(今紹興)居住。
這個人就像受了重傷的老虎,但不論如何,他曾是山中王,說不定哪天又威風凜凜地復出呢?孫亮莫名其妙死了
公元260年,孫休當政後的第3年,會稽郡有一個流言開始四處蔓延,大家說得有鼻子有眼,說孫亮又要到建業做皇帝了。
很巧的是,會稽的地方官接到孫亮家奴的告發,說孫亮妄議朝廷,心懷怨恨,有非分之想。
地方官嚇得不輕,立即上報朝廷。
於是,孫亮再從會稽王貶為候官(今屬福建)侯,立即遣派去新封地。
在押送的路上,孫亮死了,官方給的解釋是自殺。
死時僅17歲,所有護送他的人都被逮捕審問、判罪處死。
另有傳說孫亮是被毒死的,一切成了謎,也許從頭到尾都是安排好的。
幕後的主使是不是孫休,無從考證。
孫休當政只有7年
雖然這件事有非議,但孫休總體來說是不錯的皇帝。
他重視教育,鼓勵軍中子弟們認真學習,並且還考試評優劣;推進仁政,加強農桑生產,減輕百姓賦稅,經常派官吏去了解農民的疾苦。
他當政期間,主要是任用了兩個人,張布主要執掌朝政,濮陽興負責軍事。
張布是他的老部下,在殺孫綝時又立了大功,對他自是寵信無比。
濮陽興少年就有才名,孫權時任縣令,後來步步提拔,出使過蜀國,回朝後任會稽太守。
當時琅琊王孫休居住會稽,兩個人的關係就非同一般。
等到孫休即位後,徵召濮陽興入朝擔任太常、衛將軍,與張布成左膀右臂。
但兩個人都不能算是名臣。
甚至是相互勾結,做了一些不法的事,在大臣和老百姓中的名聲並不好。
孫休勤奮好學,喜歡讀書,想要和兩個大臣韋曜、盛沖討論學問,這兩個人性格耿直,不畏權貴。
張布心虛,擔心兩人在孫休面前揭他的老底。
於是花言巧語勸說孫休,不要接近這兩個人。
孫休很不痛快,說:我就是跟他們討論學問。
你是怕他們舉報你的奸詐邪惡吧,你那些破事我又不是不知道。
張布大驚,叩頭認罪。
但孫休為了顧全老部下的面子,以後不再召這兩個人進宮。
濮陽興名聲也不好,當時朝廷想修建湖田,反對聲一片,因為耗資太多。
濮陽興一定要完成這項浩大工程,徵召大量兵士、百姓興修,工程所費人力、財力不可勝計。
士卒死的死、逃的逃,還有的自殺,民怨沸騰。
但兩個人都不算野心家,沒有做一把手的慾望,所以孫休在任時還是太平的,社會沒有發生劇烈的動盪。
孫休當政時間很短,只有7年。
公元264年病逝,才30歲。
孫權子女死亡都不正常
孫權一共有7個兒子,3個女兒,至此,再梳理一遍這10個人的命運。
長子孫登,229年被立為太子,241年病死,活了33歲。
二兒子孫慮,早死,活了20歲。
三兒子孫和,242年被立為太子,250年被廢,後被孫峻殺死。
活了30歲。
四兒子孫霸,242年被封為魯王;251年被廢,後被賜死。
他生於哪一年難查,死時大約在20多歲。
五兒子孫奮,252年被封為齊王,因為是庶出,與太子徹底無緣。
他一生鬱郁不得志,心懷怨恨,擅自調兵、誅殺大臣。
呂岱勸他,他回答:我就做違法的事,你們能把我怎麼樣?完全一副自暴自棄的無賴樣。
等到孫皓即位,有傳言稱他將被立為皇帝。
270年,孫皓懷疑他有野心,下詔殺死,五個兒子同時處死。
他生年不詳,估計在30多歲。
六兒子孫休,258年即位,264年去世。
死時30歲。
七兒子孫亮,252年即位為帝,258年被廢。
不明不白地死去,僅17歲。
再來看看他的女兒。
大女兒叫做孫魯班,小名叫「大虎」,第一任丈夫,是周瑜的兒子周循。
周循死得早。
第二任丈夫,是衛將軍全琮。
全琮謙和待人,平安去世。
但孫魯班為人歹毒,害死了親妹妹和太子孫和。
惡有惡報,她自己參與謀殺孫綝,事情敗露,被流放外地,後半生悽苦,死於哪年不詳。
小女兒叫做孫魯育,小名叫「小虎」,都是步夫人所生。
第一任丈夫是朱據,後來嫁給了一個書法家叫劉纂。
她是被姐姐害死,老公朱據被孫弘害死,她和朱據的兩個兒子又遭孫魯班陷害,被孫亮捕殺。
一家人命運都悲慘之極。
還有一個女兒,經歷不詳,但也是死得早。
孫權是個長壽的皇帝,然而他的子女們中,孫休、孫登、孫慮是生病去世,但最長的也只有30多歲,不知道得了什麼奇怪的病,為何治不好。
其他的人死於流放或被殺。
總體概括:所有的子女都不得好死。
「悔不該生在帝王家」,這句話放在孫氏家族也是合適的。
因為多是相互殘殺而身亡,這與孫權沒有安排好即位人有極大關係。
在「二宮之爭」時,孫權已經預感到國家可能陷入大亂,對孫峻說:兄弟間不和睦,大臣們離心,恐怕就要重複袁氏的失敗,為天下人嘲笑!
然而他已無力避免這樣的悲劇。
更有人認為,他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連袁紹、劉表都不如,屬於昏君中的昏君。
兩名大臣改立皇帝
孫休去世前,已立了太子,15歲。
掌握權力的是濮陽興和張布,卻不願意奉他為帝,他們決定行廢立大事,但選中的是史上有名的暴君,也是東吳的末代皇帝:孫皓。
孫休對這兩個大臣恩重如山,他們為什麼想做出這樣恩將仇報、大逆不道的事呢?還是痛苦抉擇後的無奈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