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複姓司馬的十位牛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 ,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 。

西漢史學家、散文家。

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

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他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了解風俗,採集傳聞。

初任郎中,奉使西南。

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

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文中說:「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

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

」毛澤東對司馬遷很佩服,認為「司馬遷覽瀟湘,泛西湖,歷崑崙,周覽名山大川,而其襟懷乃益廣」。

司馬遷

2.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實,號迂叟。

漢族。

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生於光州光山[,世稱涑水先生 。

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

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司馬光登進士第,累進龍圖閣直學士。

宋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

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

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司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司馬光為人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忠於君王、取信於人,又恭敬、節儉、正直,溫良謙恭、剛正不阿,是傑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在歷史上,司馬光曾被奉為儒家三聖之一(其餘兩人是孔子、孟子)。

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法度,每一言行每一舉動都符合禮節。

在洛陽時,他每次到夏縣去掃墓,一定要經過他的兄長司馬旦的家。

司馬旦年近八十,司馬光侍奉他仍像嚴父一樣,保護他像撫育嬰兒一樣。

從小到大到老,他說話從來沒有隨便說過一句,他自己說:「我沒有什麼超過別人的地方,只是我一生的所作所為,從來沒有不可告人的。

」他的誠心是出自天性,天下的人都敬重他,相信他,陝西、洛陽一帶的人們都以他為榜樣,與他對照,學習他的好品德。

如果人們做了不好的事,就說:「司馬君實莫非不知道嗎?」

司馬光

3.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約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長卿,漢族,蜀郡成都人,祖籍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南),西漢辭賦家,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傑出的代表。

有明顯的道家思想與神仙色彩。

景帝時為武騎常侍,因病免。

工辭賦,其代表作品為《子虛賦》。

作品詞藻富麗,結構宏大,使他成為漢賦的代表作家,後人稱之為賦聖和「辭宗」。

他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也廣為流傳。

魯迅的《漢文學史綱要》中還把二人放在一個專節里加以評述,指出:「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

據太史公《史記》的記載,司馬相如「少時好讀書,學擊劍,故其親名之曰「犬子」。

也就是說「犬子」其實是他的乳名,或者名字。

就像「二毛」、「小胖」之類,難登大雅之堂。

他長大後,也覺得名字不好聽,加上又仰慕藺相如的為人,自己便更名為相如。

最開始,「犬子」之稱,其實並無小名之意,只是司馬相如的父母為了小兒好養活,便特意選一個低賤的字詞為之命名,以遠離鬼魅,但因為司馬相如長大後自己改了名字,「犬子」才成了小名。

司馬相如

4.司馬穰苴

田穰苴(生卒不詳),又稱司馬穰苴,春秋末期齊國人,是田完(陳完)的後代,齊田氏家族的支庶。

田穰苴是繼姜尚之後一位承上啟下的著名軍事家,曾率齊軍擊退晉、燕入侵之軍,因功被封為大司馬,子孫後世稱司馬氏。

後因齊景公聽信讒言,田穰苴被罷黜,未幾抑鬱發病而死。

由於年代久遠,其事跡流傳不多,但其軍事思想卻影響巨大。

唐肅宗時將田穰苴等歷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廟十哲。

宋徽宗時追尊田穰苴為橫山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唐朝開元十九年,唐玄宗為表彰並祭祀歷代名將所設置武廟,它以周朝開國丞相、軍師呂尚(即姜子牙)為主祭,以漢朝留侯張良為配享,並以歷代名將十人從之。

上元元年,唐肅宗將吳起等歷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廟十哲,「「齊大司馬昌田穰苴」便是其中之一。

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田穰苴。

司馬穰苴

5.司馬炎

司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河內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晉朝開國皇帝(265年-290年在位)。

晉宣帝司馬懿之孫、晉文帝司馬昭嫡長子、晉元帝司馬睿從父。

咸熙二年(265年)襲父爵晉王,數月後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給自己,國號晉,建都洛陽。

咸寧五年(279年),司馬炎命杜預、王濬等人分兵伐吳,於次年滅吳,統一全國 。

建國後,他採取一系列經濟措施以發展生產, 並頒行戶調式(包括占田制、戶調製和品官占田蔭客制)。

太康年間,西晉出現一片繁榮景象,史稱「太康之治」。

但滅吳後,司馬炎逐漸怠惰政事,奢侈腐化。

太熙元年(290年)病逝,諡號武皇帝,廟號世祖,史稱晉武帝。

司馬炎

6.司馬昭

司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

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為晉宣帝司馬懿與宣穆皇后張春華次子、晉景帝司馬師之弟、晉武帝司馬炎之父。

司馬昭早年隨父抗擊蜀漢,多有戰功。

累官洛陽典農中郎將,封新城鄉侯。

正元二年(255年),繼兄司馬師為大將軍,專攬國政。

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弒殺,司馬昭立曹奐為帝。

景元四年(263年),分兵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滅亡蜀漢,受封晉公。

次年,進爵晉王。

咸熙二年(265年),司馬昭病逝,年五十四,葬於崇陽陵。

數月後,其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晉朝,追尊司馬昭為文帝,廟號太祖。

司馬昭

7.司馬睿

晉元帝司馬睿(276年-323年),字景文,東晉的開國皇帝(318年-323年在位)。

司馬懿的曾孫,琅邪武王司馬伷之孫,琅邪恭王司馬覲之子,晉武帝司馬炎從子。

司馬睿於290年襲封琅邪王,曾經參與討伐成都王司馬穎的戰役;但是由於作戰失利,司馬睿便離開洛陽,回到封國。

晉懷帝即位後,司馬睿被封為安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

後來在王導的建議之下前往建康,並且極力結交江東大族。

311年晉愍帝封司馬睿為丞相、大都督中外軍事。

晉愍帝被俘後,司馬睿在晉朝貴族與江東大族的支持下於317年稱晉王,318年即帝位,為晉元帝。

323年去世,諡號元皇帝,廟號中宗。

房玄齡評價此人「晉氏不虞,自中流外,五胡扛鼎,七廟隳尊,滔天方駕,則民懷其舊德者矣。

昔光武以數郡加名,元皇以一州臨極,豈武宣余化猶暢於琅邪,文景垂仁傳芳於南頓,所謂後乎天時,先諸人事者也。

馳章獻號,高蓋成陰,星斗呈祥,金陵表慶。

陶士行擁三州之旅,郢外以安;王茂弘為分陝之計,江東可立。

或高旌未拂,而遐心斯偃,回首朝陽,仰希乾棟,帝猶六讓不居,七辭而不免也。

布帳綀帷,詳刑簡化,抑揚前軌,光啟中興。

古首私家不蓄甲兵,大臣不為威福,王之常制,以訓股肱。

中宗失馭強臣,自亡齊斧,兩京胡羯,風埃相望。

雖復六月之駕無聞,而鴻雁之歌方遠,享國無幾,哀哉!」

司馬睿

8.司馬徽

司馬徽(?—208年),字德操,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

東漢末年名士,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

有「水鏡先生」之稱。

司馬徽為人清雅,學識廣博,有知人之明,並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龐統等學生,受到世人的敬重。

司馬徽

9.司馬懿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

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

是輔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

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

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73歲去世,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

諡號宣文;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後,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司馬懿在世的時候,在魏國威望是相當之高的,即使毌丘儉、文欽在其死後討伐司馬師,檄文中依然對司馬懿有「故相國懿,匡輔魏室,歷事忠貞」 等讚譽。

史書上稱其使「天下欣賴」「天下大悅」 。

到晉朝初年,司馬炎在太康年間做到了「天下無窮人」的太康之治 ,人們對推動三國統一的司馬懿還是相當推崇。

乃至司馬遹被傳像司馬懿,而能在當時「譽流於天下」

司馬懿

10.司馬師

司馬師(208年-255年3月23日),字子元,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人。

三國時期曹魏權臣,官至大將軍,西晉奠基人之一。

他是司馬懿與張春華的長子,司馬昭的兄長,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的伯父。

司馬師沉著堅強,雄才大略,早年與夏侯玄、何晏齊名

高平陵之變後,以功封長平鄉侯,旋加衛將軍。

司馬懿死後,以撫軍大將軍輔政,獨攬朝廷大權,次年升為大將軍。

掌權後,他制定選拔官吏的法規,命百官推薦賢才,整頓綱紀,使其各有職掌,朝野肅然。

司馬師也有卓越的軍事才能,曾用計於新城之戰擊潰吳國諸葛恪的大軍。

嘉平六年(254年),魏帝曹芳與中書令李豐等密謀除司馬師,事情泄露,司馬師殺死參與者,迫郭太后廢曹芳,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

次年,親自率兵平定毌丘儉、文欽之亂。

回師途中病死,諡號「忠武」。

司馬昭受封晉王時,司馬師被追尊為晉景王。

西晉建立後,被追尊為景皇帝,廟號世宗。



司馬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中最負責的領導人,生於亂世的英雄

司馬師(208-255年3月23日),字子元,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人。三國時期曹魏權臣,官至大將軍,西晉奠基人之一。他是《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死對頭司馬懿的長子,路人皆知其心的司馬昭的哥哥,...

司馬家身後的女人:一步步將西晉推向滅亡

司馬家的晉朝,在歷史上似乎不那麼矚目,雖然它終結了三國亂世,但它的名聲卻不那麼好,也許是英雄稀缺,也許是明君幾無,也許是引禍外患,也許是表現太慫,反正喜歡晉朝的人還真不多,晉朝唯一顯得有魅力的...

你知道晉朝所有皇帝嗎

晉朝(265年-420年)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西晉為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之一,其中東晉屬於六朝之一,兩晉共傳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三國最後為何是司馬家族奪取了天下?

三國,是我們最為熟悉的歷史。最後統一三國的司馬家族的司馬炎。咸熙二年(265年)司馬炎襲父爵晉王,數月後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給自己,國號晉,建都洛陽。咸寧五年(279年)他又命杜預、王濬等人分兵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