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巷子出了兩個皇帝,你造嗎?絕版的標誌性石雕龍頭再也看不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很多年前,當時還讀高中,因為準備考美術專業,於是便和同學到開封明倫街附近的美術班去「串班」,記憶中是一個名叫黃幻蘭的師姐領著走訪各個美術培訓班,開開眼界,吸收諸家之長吧。

黃幻蘭的名字很有藝術氣息,她熟悉地形,帶著我走街穿巷拜訪不少美術班「碼頭」,算是開了眼界,長了見識。

依稀記得是個黃昏,我們經過雙龍巷,她給我說,這個巷子十分著名,是個風水寶地,裡面曾經走出兩個皇帝。

聽得我瞠目結舌,太牛氣了。

當時我就感嘆,這個比我老家的街道還要窄的街道竟然走出了倆皇帝,也是,要不怎樣會叫「雙龍巷」?見我疑惑,黃幻蘭還給我指出一個龍頭的位置,說這個就是最好的物證。

我倒是真見到了那個漢白玉的石雕龍頭,當時就鑲嵌在西面巷子入口不遠處的北牆上。

那個時候距離龍頭不遠處還有鐵制的牌樓,該是部隊與地方共建修築的吧,西面有對聯曰「雙龍巷棲雙龍雙龍共業,軍民街頌軍民軍民齊飛。

」東邊還有一對聯:「衛邊關血願灑疆場,干四化功已蓋雙龍。

」現在這個金屬牌坊因為風雨侵蝕,早就不見了,但是附近的漢白玉的石雕龍頭依然在牆,面目古樸,十分優雅。

這,已經是20年前的舊事了。

後來我還真的就考上了開封的高校,畢業後飄蕩在這個城市,一度疲於奔命,在物質生活的壓迫下漸漸疏遠甚至遺忘了雙龍巷的龍頭,我那個師姐後來也不知道在哪裡工作,一直失去了聯繫。

一晃就是十幾年,再次關注龍頭是在2010年的11月份,因為原先鑲嵌在一處臨街民居的山牆上的石雕龍頭,房子的主人改建房子,龍頭不知去向。

經媒體報導之後,該龍頭很快成為市民關注的焦點,雙龍巷的龍頭它不僅承載著歷史的積澱,更凝聚著雙龍巷人對家園的深厚感情。

原來,龍頭被拆房的房主陳先生送到了曹門派出所,他希望將龍頭暫時存放在派出所。

那個時候,我也十分關心龍頭的事兒,還好,後來,房子的主人繼續把龍頭安置在山牆的老地方,算是了卻了很多人的一樁心愿。

龍頭不但代表整個雙龍巷的形象,而且還是雙龍的文化符號之一。

按照《如夢錄》記載,雙龍巷是宋藝祖、太宗舊居之地。

而開封本土傳說,五代十國的時候,天下大亂,戰火焚燒,民不聊生。

有一個名叫陳博的人,看到天下爭殺不已,沒有太平日子,於是就隱姓埋名,潛心專研學問,特別是對周易研究較深。

後來經人指點還學會了「龍蟄法」,到華山修行,得道成仙,據說可以呼風喚雨、騰雲駕霧、預測未來。

有一天,陳博下山遊玩,見一群難民中有一中原人挑著兩個孩子氣質不凡。

問之則知道是洛陽人趙弘殷從夾馬營出來逃難,一個挑子兩個籮筐,一頭兒坐一個小孩兒。

陳博一看那兩個孩子都是「真龍天子」,不覺哈哈大笑,行人問他如何這樣高興,他說:「我道天下沒有真命天子,誰知一擔挑了兩個盤龍。

天下自此定亦。

」於是他給趙弘殷一些銀兩叫他好好撫養這兩個孩子。

趙弘殷挑著擔子最後逃到了開封,籮筐裡面坐的孩子大的叫趙匡胤、小的叫趙光義,趙弘殷挑著兩個孩子由於長期奔波,走到一個巷子裡面就累的走不動了,在開封城,他們舉目無親,於是就在那個巷子找地方暫時居住下來。

後來這倆孩子都做了皇帝,於是巷子就改為了雙龍巷。

巷子中的龍頭更是巷子悠遠歷史文化的記憶載體。

大約在宋末明初,雙龍巷的居民為了紀念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和他的弟弟趙光義,特在巷子東西兩頭雕刻漢白玉龍頭兩尊。

這是其中一種說法。

還有一種說法是開封民間老百姓口碑傳說,說雙龍巷裡東西有兩口井,裡面居住兩條龍,東頭的龍人們稱之為「火龍」,因為它一出現必有一片紅光,且東邊一定發生火災,是不祥之兆。

於是人們祈禱許願修建了一尊石雕火龍頭。

巷子西頭的井裡面也有一個龍,人們稱它為「青龍」,青龍得水,象徵著吉祥幸福。

傳說它龍頭在天空,龍尾在井裡。

天氣乾旱,只要人們祈禱,青龍就顯靈,就會下雨,風調雨順。

現存的只有西邊的龍頭,那麼東面的龍頭到哪裡去了呢?一說被南蠻子盜走了一尊,一說那個「火龍」被人填進了井裡之後才平安無事。

當然,這只是傳說而已,但是無不寄託人們對安居樂業的嚮往,對龍頭的自豪和習慣。

缺少龍頭的雙龍巷好像缺少一種標誌,缺少一種靈魂。

很多時候都是這樣,平常一種物件或者建築,我們天天見到,熟悉的已經熟視無睹了,但是一旦有些小的變化,我們心裡都會感覺異常,這是一種古都的文化關懷,這是老城開封的一種厚重文脈。

春節前後,我和朋友數次經過雙龍巷,每次都要觸摸一下那尊龍頭,感受一下它的沉默和寂靜。

我會給朋友拍一張照片留影,因為,那是我們心中的龍。

特別是那一個雪夜,藉助熹微的雪光,風雪把雙龍巷西口的龍頭打得積雪厚厚,因為雪花的裝飾,那尊龍頭越發的入眼,這尊龍頭孤獨了很多年,它頭上的積雪宛如白髮,我把那副畫面取入鏡頭。

那一刻我失聲念出了一個詞兒「白頭到老」,朋友都說這個描述精準、好。

其實,我當時想的是這尊失散夥伴的龍頭如此「白頭」,是誰陪伴它「到老」呢?儘管答案被茫茫大雪覆蓋,儘管追問沒有結果,答案似乎已經明了,因為它是龍,是龍就要「潛龍在淵」,無關塵世的悲傷與幸福,無需靜靜等待風起,只需內心的強大,只需靈魂的高貴,就算它一直不語,在經歷心靈的糾結之後,在歷史的長河中依然笑對塵世的滄桑。

中年已經暗度陳倉,忽然心生感動:龍頭若在,追夢不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開封雙龍巷的傳說

河南開封有個巷道叫雙龍巷,在宋朝出了兩個皇帝,被稱為雙龍巷。因小巷出了宋朝倆皇帝,後人在巷中立了兩尊龍頭石雕,以示紀念。這兩個龍頭,相傳是清代所塑。本來有兩個龍頭,另一個不知去向。現在只有一個龍...

一個小巷子竟然開啟了一個繁華朝代

一條小巷子出了兩位皇帝,這樣的福地得來沾沾光這條曾走出兩位皇帝又被稱作「第一巷」的小巷子就是雙龍巷。雙龍巷位於開封老城區的東北部,如今的解放路的東側,開封中醫院的北臨。

千年大宋文明,開啟於這條小巷

提起巷子,很多人會自然地想到南京的烏衣巷、成都的寬窄巷子、蘇州的觀前街以及北京的八大胡同。在我國,巷子是常見的歷史存在。他是地域文化的獨特載體,是一個城市最直接的文化印記。所以,巷子雖小但卻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