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人眼中的三國①|184年,天下大亂,軍事天才孫堅閃亮登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84年,註定是一個混亂的夢魘開始。

但也因為是亂世,東吳的第一代領導人孫堅,才有幸從籍籍無名的小吏走到歷史舞台的中央。

​​​

孫堅,時年29歲

孫堅有當「帶頭大哥」的天賦

孫堅是土生土長的吳郡富春人(劉表不是荊州人,劉璋也不是益州人),原來在揚州地區做官,先後做過鹽瀆、盱眙、下邳三個縣的縣丞(相當於副縣長、公安局長),因為善於平定叛亂而頗有聲望。

《江表傳》記載,「(孫)堅歷佐三縣,所在有稱,吏民親附。

鄉里知舊,好事少年,往來者常數百人,堅接撫待養,有若子弟焉。

」當時的孫堅雖然官小,但已經表現出了當「帶頭大哥」的天賦。

這和同樣出身草根的劉備是一樣的,《三國志·先主傳》說,「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

184年,黃巾起義了,天下大亂了,孫堅的機會來了。

因為有以前善於平定叛亂的名聲,朱儁舉薦孫堅為佐軍司馬(大概相當於副團長)。

孫堅原來在下邳的「粉絲們」都願意跟著走,孫堅又在當地(淮、泗)招募了不少精兵,「合千許人」,跟著朱儁剿滅黃巾。


黃巾起義席捲全國十一州中的八個州

首次登場,軍事天才嶄露頭角

孫堅的首次登場,是非常精彩亮麗的。

《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里有一段很有畫面感的描述,「汝、潁賊(黃巾)困迫,走保宛城。

(孫)堅身當一面,登城先入,眾乃蟻附,遂大破之」,可見孫堅勇冠三軍。

戰後,朱儁表奏朝廷,提拔孫堅為別部司馬(相當於獨立團團長)。

這一年,孫堅二十九歲。

他的大兒子孫策九歲,二兒子孫權只有兩歲。

孫堅的軍事天才剛剛嶄露頭角,日後還有更多更精彩的表現。

當然,孫堅並不是平定黃巾的主將。

當時,東漢任命的主將是北中郎將盧植、左中郎將皇甫嵩、 右中郎將朱儁(後由東中郎將董卓接替)。

其實,真正歷史上,東漢中央軍是很能打的。

從184年二月黃巾起義到當年的十一月,黃巾軍主力已經被擊破,張角病死,張梁、張寶都兵敗被殺。

後來若干年所謂平定黃巾,都是和各地黃巾軍餘部的作戰。

孫堅參與的攻克宛城戰役,面對的是南線的黃巾軍(孫夏),倒也不是張角兄弟。

東漢平定黃巾之亂示意圖

陸遜的叔祖差點被罷官入獄

184年,還有一個知名度不高的東吳人物露了一下臉,樂安太守陸康,不過他的侄孫可是鼎鼎大名的陸遜(陸遜的祖父和陸康是兄弟)。

《三國志》記載:「(陸)遜少孤,隨從祖廬江太守(陸)康在官。

袁術與康有隙,將攻康,康遣遜及親戚還吳。

陸康是吳郡吳縣人,這一年他因為勸諫漢靈帝不要修宮室、鑄銅人,差點被罷官免職,移交廷尉審問。

「幸得侍御史劉岱表陳解釋,得以免歸田裡」,這個劉岱,就是後來十八路諸侯反董卓時的兗州刺史劉岱。

這段歷史在《資治通鑑》、《後漢書》中都有記載。

本文由《三國摸金探秘記》出品。

歡迎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武廟72將中的皇甫嵩,為何卻敗給了董卓?

在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大爆發的時刻,皇甫嵩力挽狂瀾,大破黃巾,延緩了東漢朝廷的衰亡。然而被封為車騎將軍後,卻沒有像 其他車騎將軍如董卓呂布華雄那般威風凜凜,而是孤零零的守在洛陽。皇甫嵩(?—195年...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漢靈帝劉宏於公元168年登基,靈帝在位期間施行黨錮及宦官政治,又設置西園,巧立名目搜刮錢財,甚至賣官鬻爵以用於自己享樂,在長期得中央腐朽之下,於184年爆發了黃巾起義。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張角黃巾...

發生在河北的黃巾起義

東漢後期,政治腐敗,橫徵暴斂,加之災情嚴重,民不堪命。農民紛紛奮起反抗,其中規模最大、準備最充分的就是發生在河北的黃巾起義。

黃巾之亂是如何被平定的?

聲勢浩大的黃巾起義雖然倉促爆發,但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密謀十幾年,有組織進行的全國性起義,也是轟轟烈烈,全國各地轟然而起,打了東漢帝國一個猝不及防。如此聲勢浩大的起義,當時看起來簡直是滔天巨浪,...

「黃巾起義」

東漢末年,土地兼并嚴重,豪強地主勢 力日益擴張;宦官專權,吏治腐敗,統治集 團日趨腐朽,社會矛盾日趨激化;而天災人禍不斷,流民顛沛流離。走投無路的農民被 迫奮起反抗,終於釀成了東漢中平元年(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