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聯盟》司馬懿「狼顧相」史書雖有記載,卻不可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影視口碑榜(微信ID:yingshikoubei):最近隨著吳秀波主演的《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以下簡稱《軍師聯盟》)的熱播,大家對司馬懿這個歷史人物的關注度也日益上升,有關司馬懿「鷹視狼顧」的劇情一出現,就引起了大家的熱議。

雖然史書上也記載司馬懿有「狼顧相」,但是這個說法可信嗎?下面我就結合史書資料和歷史實際來分析一下這個說法。

首先,在這裡先簡單說一下「鷹視狼顧」之相的意思吧。

「鷹視」是指像老鷹一樣觀察周圍的一切,形容目光銳利,表里不一。

看過動物世界的朋友們都知道鷹的生理特徵,重點介紹過鷹的眼睛,因為它可以看到一公里以外地上的老鼠。

可想而知,有這種眼相的人必定不是泛泛之輩,這種人看什麼都是直勾勾的,盯上了一個人就會看完這個人的一舉一動,連一個細微的動作也不會放過。

這種人善於觀察,內心也極不平常。

視周圍人如同獵物一樣,讓周圍人不敢與其對視。

因為看物看人太專注而引起人們的懷疑,所以人們都會提防他。

「狼顧」的字面意思就是,狼回頭看的意思。

據說,狼可以在身體不動的情況下把頭扭回180度。

「狼顧」在古代是形容狼的一種生活習性,比喻狼在行走時,總是左顧右看,回頭觀望,後來被用來形容人的狡猾多疑。

由於古代中原人對狼有偏見,產生了強烈的厭惡情緒,因此對狼的習性也都抱否定態度。

狼顧之相,是指相面的一種情況,就是在肩頭不動的情況下,頭能180度轉。

因為狼與狗都能180度回頭看,相傳有此面相之人,皆是狼心狗肺,心術不正,這種人往往城府極深不同於常人。

後又傳有此面相之人,乃有帝王之志。

鷹是兇猛的,看東西直勾勾且帶有殺氣,象徵一個人陰險狠毒。

狼是殘忍的,因為「狼若回頭,必有緣由;不是報恩,就是報仇」,可見狼是有野心,而且不達目的是不會罷休的。

「鷹視狼顧」的人往往能力很強,善於拉攏人心,能發現問題的本質,有很高的辦事效率,因此能成大事。

可是對上司、朋友的忠誠度卻又不高,讓人又愛又恨。

了解「鷹視狼顧」的意思之後,我們接下來分析一下史書上關於司馬懿「狼顧之相」的記載。

《晉書·宣帝紀》里是這樣記載的:魏武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

欲驗之。

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

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

因謂太子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 太子素與帝善,每相全佑,故免。

帝於是勤於吏職,夜以忘寢,至於芻牧之間,悉皆臨履,由是魏武意遂安。

這段話的意思很明顯,說曹操觀察司馬懿有雄心壯志,又聽說他有狼顧之相,所以把他召來想檢驗他,於是,先讓他往前走,再忽然叫他回頭,結果他居然真的能臉朝後旋轉180度而身體不動。

這段話的具體時間我不好推測,但其不可信在於,當時司馬懿在曹操身邊長期工作,相當於曹操的秘書之類的,曹操作為一個明智的領導,司馬懿的「狼顧相」他能早不知道?非要等到有人說了再去檢驗,再起疑心?曹操的多疑可是出了名的,如果司馬懿真有問題,還能長期留在他身邊當秘書嗎?

況且司馬懿有「雄豪志」(不臣之心)而遭到懷疑的說法也很不能立足。

一般而言,一個理智清醒的掌權者懷疑屬下,不外乎這兩種情況:一是,位高權重,功高震主。

二是,有私心和不忠的表現。

不管是第一還是第二,我在史料中都沒看到(小說除外),司馬懿還在曹操手下時,他的職位主要就是這幾個:丞相文學掾、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簿、太子中庶子、丞相軍司馬等。

這幾個職位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其實就是曹操身邊幹事的,基本上屬於文秘一類,總之絕對沒有「權大功高」的嫌疑,反而還很有信任之意。

例如,丞相東曹屬主要掌管官員的任免。

至於司馬懿不忠的表現,我也真沒看到(別提小說),倒是史料中記載司馬懿在曹操手下時非常勤政,起得早睡得晚,工作從來沒有怨言,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簡直就是當時官員的楷模。

至於《晉書》中說,「帝於是勤於吏職,夜以忘寢,至於芻牧之間,悉皆臨履,由是魏武意遂安。

」 大致意思是說,司馬懿於是廢寢忘食地工作來奉承曹家以求自保。

其實,司馬懿「勤於吏職」不是在這之後,而是一直如此的。

況且曹操對曹丕私下說的話,司馬懿怎麼會知道,又是如何知道曹操懷疑他,然後去刻意地勤勉?

司馬懿在世的時候,在魏國威望是相當之高的,即使毌丘儉、文欽在其死後討伐司馬師,檄文中依然對司馬懿有「故相國懿,匡輔魏室,歷事忠貞」等讚譽。

史書上稱其使「天下欣賴」「天下大悅」。

到晉朝初年,司馬炎在太康年間做到了「天下無窮人」的太康之治,人們對推動三國統一的司馬懿還是相當推崇。

乃至司馬遹被傳像司馬懿,而能在當時「譽流於天下」。

司馬懿的名聲毀敗,是從永嘉之禍以後開始。

其不肖子孫自相殘殺帶來諸多浩劫,南方的東晉,又長期被世家大族把持,司馬懿在人心中的地位也逐漸下降。

晉室南渡,情況與當年蜀漢類似,以蜀漢為正統的呼聲日高;東晉滅亡後,情況更加明顯,到隋唐時代,民間說書戲曲日盛;而唐代官修的《晉書》,以帝王的立場更不鼓勵效法。

到明代《三國演義》之後,「空城計、火熄上方谷、見木雕魏都督喪膽」等不實的司馬懿反派形象就被演義廣傳於民間了。

想想也是,《三國演義》里還說劉備劉皇叔「骨骼精奇」,說是雙耳垂肩,雙手過膝呢,也就是耳朵垂挨著肩膀,手垂直放下去可以超過膝蓋,正常人哪有這樣子的!其實,大可不必較真,這就是在封建社會中為了維護統治,所編撰出來的所謂真命天子的「帝王之相」。

所以,相比較於那些正派的「帝王之相」,被當作反派的司馬懿,也就只能是「鷹視狼顧」之相了。

通過上述的分析,我覺得司馬懿是個忠臣,「狼顧」一說不可信。

雖說隨著時局的變化,他的政治地位也在變化,但至少目前我是保持司馬懿是忠臣這種觀點,畢竟誰也管不了身後事,子孫的事豈能料。

電視劇和小說里的「鷹視」也好,「狼顧」也罷,都不過是後人給他畫上的臉譜而已。

若說諸葛亮為大漢賢相,那司馬懿也一樣是曹魏節臣。

文/一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曹操為何不殺掉司馬懿?留下如此心腹大患?

司馬懿聰明過人,老謀深算,憑藉耐力,隱忍幾十年,最終發動政變,篡奪了曹魏大權,曹氏天下盡屬司馬氏。曹操作為一代人傑,掃平群雄,統一北方,有雄才大略,之前也看出司馬懿非人臣,為什麼不殺掉司馬懿,留...

三國成語故事:三馬同槽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晉書•宣帝紀》,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年間,相關人物有曹操、司馬懿和曹丕。原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