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劉備總是打敗仗,又每次都能絕地求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5

打不死的創業者

23歲那年,劉備離開家鄉,立志要像先祖劉邦一樣,闖出一番事業。

不過,對比其他勢力,劉備50歲以前的經歷基本上用兩個關鍵詞就說完了,一個叫「屢敗」,一個叫「投奔」。

30歲,依附公孫瓚的劉備,被袁紹打敗,投奔徐州牧陶謙;

35歲,被呂布偷襲,全家老小被俘,反過來依附呂布;

37歲,再次被呂布打敗,投奔曹操;

39歲,被曹操打敗,關羽被擒,投奔袁紹;

40歲,官渡之戰袁紹戰敗,投奔劉表;

47歲,曹操占領荊州,劉備在當陽大敗,差點連兒子都丟了……

三國的英雄里,被打敗後再重新振作的,很多;但二十年如一日的一次次慘敗,每次都是只剩下幾十條人馬,常常連老婆孩子都丟了的「英雄」,就劉備這一個。

劉備之所以也名列「N次創業者」,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先天不足」。

「煮酒論英雄」里提及的曹操、袁紹、袁術、孫策、劉表、劉璋、張繡、張魯、韓遂……,都是有背景的創業者,要麼一起家就自帶地盤,要麼有大把的社會關係。

而劉備呢?平頭百姓一個,編草蓆為生,他的「皇室血脈」沒有給他帶來任何社會資源,是真正的白手起家。

現實就是這麼殘酷,朝中無人,再拚命也沒用。

劉備23歲拉起了一幫人馬,但直到30歲的七年間,都毫無存在感。

劉備這二十年,基本沒有什麼戰略,被A打,就投奔B,被B打,再投奔C,呂布、曹操、袁紹、袁術,個個都當過他的盟友,也當過他的敵人。

直到與諸葛亮的隆中對之後,才定下了「聯吳抗曹,橫跨荊益」這樣一個幾十年不變的長期戰略。

這就引發了三個問題:

第一、為什麼劉備打了敗仗之後,很快就能恢復過來?

第二、為什麼劉備這樣明顯的「梟雄」,每次都會有人收留他?

第三、為什麼劉備這樣的「常敗主公」,關張趙三人始終追隨他,還不斷有人投奔他?

事實上,這正是古今創業者們必須解決的三個問題。

2/5

劉備的「護身符」

按照劉備後來的戰績,他應該在前幾集就「領便當」才對,真正改變他命運的機會,卻是在一次失敗的出兵中成功地救了一個人,這個人,今天家喻戶曉,當時也是仁義與道德的化身,「孔融讓梨」的那個孔融。

孔融被黃巾軍圍困,派人求援,神使神差地找到了鎮守平原縣的劉備,雖然背後就是袁紹的威脅,他還是派出了大部分兵馬去救孔融。

從軍事上來說,行動完全失敗,劉備救了人,卻丟了自己的根據地,但從政治上來說,此舉卻讓名不見經傳的劉備成為亂世的清流,軍閥中的「仁義之師」。

雖然在這個「有槍就當草頭王」的時代,「仁義」兩字無異於「找死」的代名詞,但對於劉備而言,至少帶來了兩個好處:

第一、成為劉備最好的「護身符」。

劉備第二次被呂布打敗之後,轉頭就投奔曹操去了,曹操手下有人主張「及早除之」,理由是劉備「有雄才而得眾心,終究不會甘居人下」。

不過,曹操不傻,以劉備的名氣,與其殺了他,還不如把他「養」起來,人是沒法兒用的,但至少不能成為自己的對手吧。

第二、讓劉備成為一個值得追隨的人

無論三國的,還是今天,一個人都是幹不成大事的,必須是一幫厲害的人聚在一起,發揮各自的作用,聚合起來成就大業。

所以每一個想建立一番功業的人,都面臨著兩個選擇,一個是自己創業,一個是追隨別人,前者的目標是吸引後者,後者的目標是「跟對人」,這就讓創業成了一個生態鏈。

有很多牛人創業失敗,因為「創業生態鏈」上的追隨者找不到合適的位置;而很多能力一般的創業者,善於拉攏一幫人一起幹活,反而能成功。

總有人說,善於用人是創業者最重要的品質,但問題是在創業早期,你如何讓別人相信你呢?

創業者好像「生態鏈」中的一個旗手,要麼讓別人看到自己身邊已經有了一群厲害的人,要麼讓別人相信自己日後會找到更多厲害的人。

劉備就是後者,而「仁義」就是這個金字招牌。

不過,金字招牌只能吸引人才,想要留得住人,還要有人格魅力。

3/5

劉備的人格魅力

除了這個「仁義」的名聲之外,劉備還應該是一個很有人格魅力的人,最好的例子就是趙雲的加盟。

趙雲,原本是公孫瓚的人,後來劉備以缺少騎兵將領為由,向公孫瓚借用趙雲。

這一借,就讓做趙雲成了劉備的終身粉絲。

趙雲後來因為兄長去世而返鄉,再次出山已是七年後,正是劉備依附袁紹的最落泊的時候,趙雲仍然選擇了看上去最沒有希望的劉備。

劉備的人格魅力,不光是對於將領而言。

他每次被人打敗,都只剩下他一個光杆司令,連妻妾孩子都丟了。

但神奇的是,只要他能夠安定下來,過了一陣子,被打散的士兵又陸陸續續地回到他的身邊。

這個特點對於劉備的東山再起,有很大的作用。

招募兵勇是一項很大的開支,劉備又沒有穩定的財政收入,兵力能快速回血,等於又續了一次命。

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劉備將忠兵勇,又為什麼老是打敗仗呢?

4/5

佛系創業者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劉備手下,關張趙,加麋竺、孫乾、簡雍的組合,從徐州開始成形,一直到奪取荊州四郡,中途除了多了一個諸葛亮之外,一直沒有什麼變化。

為什麼這十幾年始終沒有新鮮血液加入呢?

勢力擴張中,「地、兵、將」這三個條件必須同時發展,少一個都不行。

而這三者中,地盤又是一個先行條件。

劉備的問題在於,起兵之初,三個人都缺乏軍事經驗,沒有把「穩定的根據地」看成頭等大事,出兵太草率,先丟平原、再丟徐州(同樣的問題後來又導致關羽失荊州)。

劉備的一次次失敗,表面上看是兵力不足。

其實不是沒有募兵的能力,而是沒有養兵的地盤和賦稅來源。

而兵力不足又導致了另一個嚴重的問題——人才的瓶頸,關、張、趙都是鐵打的營盤,其他將領自然沒有出頭的機會。

這也是創業失敗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之後,團隊的「老人」明顯無法滿足公司發展的需要,但苦於業務收入增長緩慢,不足以支持新鮮血液的加入,就很容易進入惡性循環。

劉備「寬容大度」的性格讓他成為一個典型「佛系創業者」:打到哪兒算哪兒,被誰打敗就投奔另一個人,最重要的是要「罩著」兄弟們,有酒有肉一起吃喝,有苦有難一起頂著。

直到那一天,劉備忽然發現,自己不知不覺間已經是一個近五十歲的「中年肥肉男」了。

5/5

為什麼劉備是三國中最厲害的創業者?

這一天,劉備正在陪劉表和一幫閒人胡吹天下大勢,劉備大概多灌了幾口黃湯,上廁所時發現大腿上長出了肥肉,才意識到自己好幾年不騎馬打仗了,而所謂的建功立業,「龘」還沒一點呢,不由悲從中來,痛哭一場。

再佛系的人,也有被驚醒的一天。

此時的劉備,終於要直面自己最大的弱點——缺乏人才,尤其是謀士。

這才有了三顧茅廬請孔明出山,才有了隆中對的長期發展戰略。

更重要的是,在依附劉表的七年里,劉備跳出了「地、兵、將」相互制約的惡性循環,在荊州埋下了無數暗線,等到赤壁之戰曹操戰敗,劉備收穫的不僅僅是荊州四郡,還有黃忠、魏延、楊儀,蔣琬,費禕等「荊州系」的核心班底,和「元老派」一起,成為日後奪取益州、漢中的重要資本。

說到這,就可以談一談一直留到現在再講的主題——為什麼劉備是三國中最厲害的創業者?

假想一下,如果你大學畢業開始創業,二十多年間,每兩年經歷一次財務危機,每五年次倒閉一家公司,從京漂到深漂,房子被抵押拍賣,車是朋友閒置的破車,老婆沒享過你一天福,你沒問過孩子一次功課,十幾年的兄弟拿著一大把正在變成廢紙的期權卻沒有一句怨言……,雖然江湖人人敬重你一聲「劉總」,但心知肚明,所謂的創業夢,正一點點變得渺茫。

更可怕的是,你並非沒有退路,憑你的資源和人脈,放棄創業,到老對手那裡領一份年薪幾十萬的顧問閒職,輕鬆實現中產階級的生活,一點兒問題都沒有。

試問,如果你是這個近50歲的胖子,你還會在堅持創業,走完最後的人生道路嗎?

【好課推薦】

穿越古今,品讀三國,領導力七步成仙

90後創始人:我從三國中,學到的領導力提升七大攻略

劉備、孫權、曹操等三國人物都是人中龍鳳,領導者的翹楚。

本課程融合現代企業案例,將三國領導的力量引入現代的商場,幫助讀者更全面、更透徹地去理解和體味三國中所包含的領導智慧。

掃描上方二維碼可報名聽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於三國那些事之一

上下五千年,華夏歷史中,三國,筆者認為是最為璀璨的!應了一句老話:亂世出英雄!就隨筆者看看三國中的那些英雄與他們的事跡吧!

此人最懂劉備, 八個字看透過去, 四個字算準未來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請勿轉載)劉備的成功,不能不說是漢末社會的一個奇蹟。自涿郡起兵開始,劉備在中原闖蕩數十載,遭遇失敗、挫折無數。我們不妨先來算算。跟隨鄒靖征討黃巾、跟隨毌丘毅丹楊募兵、投靠公孫...

慧眼看三國(四)創業艱難百戰多

1921年7月31日浙江嘉興南湖,一隻小船上有十三個青年人聚在一起商議,當時並不起眼,誰能料到28年以後他們創造了新的歷史!公元184年,歲在甲子,亦有三個年輕人結拜兄弟。路人只看到桃花盛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