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三易其主遭千古罵名,劉備十叛舊主卻被稱作英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演義》中描繪了漢末天下紛爭的歷史,劇情緊湊,人物鮮明,扣人心弦。

但也正是人物太過臉譜化,反而失去了真實性。

《三國演義》有多「演義」,先從叛徒呂布和英雄劉備說起。

1

呂布,何許人也,《三國演義》里說:三姓家奴,說他暴虐無常,寡情負恩,是個定時炸彈。

這就是一個臉譜化很嚴重的標籤。

呂布早年喪父,為攀高位走向各種巴結的道路。

先認丁原為父,董卓用千里馬和黃金萬兩以及各種金銀珠寶把他收買,呂布就把丁原殺了,認董卓作義父。

董卓本是實力就強勁,收了呂布之後,更加飛揚跋扈,甚至夜宿龍床,皇帝都不放眼裡。

為誅滅董卓,司徒王允抓住這對父子同樣好色的特點,設下連環計,將歌伎貂蟬同時許給董卓和呂布,使父子兩人陷入爭奪美女的圈套。

「風儀亭」一折,父子的矛盾加深了。

董卓無情,竟向呂布擲戟。

而這個呂布,為了一名歌伎,也不惜與義父反目,殺了董卓,奪回貂蟬。

這便是「三姓家奴」的全本故事。

在講究忠孝仁義、崇尚祖宗膜拜的封建社會,這是最為人不齒的事。

《三國演義》是一部講仁義的書,劉、關、張是羅貫中老師極力歌頌的仁義的化身。

而呂布,卻是裊情絕義、毫無主見的武夫,是劉、關、張的對立面,是作家極力鞭撻的人物。

書中,呂布多次被罵為「三姓家奴」。

在講究忠孝仁義、崇尚祖宗膜拜的封建社會,這是最為人不齒的事。

三英戰呂布時,張飛挺著丈八蛇矛,飛馬大戰:「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翼德在此!」這是對呂布的人格最大的羞辱。

史實典籍中,並無關於呂布「三姓家奴」一說。

這句貶損人的話,是羅貫中老師的杜撰,其目的以借來提高劉關張三英的聲譽地位。

然而,三國時代最不能「從一而終」的正是被羅老師捧得最高的劉備。

2

英雄不問出處。

歷史上的許多英雄豪傑起家時,往往都依附於某一個軍事集團或政治勢力,大多數英雄都有過改換門庭的易主記錄。

誰是史上易主最多的大英雄?這頂桂冠無疑應屬於劉備,有史可考的,劉備就有十次背叛舊主、更換門庭的記載。

1.最初跟隨校尉鄒靖討黃巾。

(《三國志·先主傳》)

2.在平原人劉子平的推薦下,跟隨了史失其名的青州從事。

(《三國志·先主傳》裴注引《典略》)

3.投靠大將軍何進的都尉毌(音貫)丘毅。

(《三國志·先主傳》)

4.投奔幽州公孫瓚。

(《三國志·先主傳》)

5.與公孫瓚的青州刺史田楷屯兵齊國(今山東淄博市),受田楷節制。

(《三國志·先主傳》)

6.離開齊國投歸徐州牧陶謙。

(《三國志·先主傳》)

7.陶謙死後,劉備領徐州牧,旋被呂布擊敗,投降呂布,屯兵小沛(今江蘇沛縣東)。

(《三國志·先主傳》)

8.被呂布打敗,投歸曹操。

(《三國志·先主傳》)

9.在徐州被曹操打敗,投歸袁紹。

(《三國志·先主傳》)

10.離開袁紹,投歸劉表。

(《三國志·先主傳》)

「城頭變幻大王旗」,如此頻繁地改換門庭,古今跳槽者無出其右,似有反覆無常之嫌。

不少善良的讀書人會問:這樣的「變色龍」劉備,能算大英雄嗎?

3

古語說得好,春秋無義戰,三國無君子。

在那個群雄逐鹿的軍閥混戰年代,誰勝出誰便是英雄。

至於其手段,則在其次。

無論是光明磊落,還是陰險狡詐,都不過是為其爭奪天下的終極目標服務的。

誠然,劉備為了求得自身發展,使出了無數借力打力的本事,終於成就一番事業,這是呂布之流所無法相比的。

就以劉備同時代人的眼光來看,劉備也不失為一位大英雄。

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本初之徒,不足數也。

」「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將生憂寡人。

袁紹:「劉玄德弘雅有信義,今徐州樂戴之,誠副所望也。

郭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

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死用。

嘉觀之,備終不為人下,其謀未可測也。

孫權:「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

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

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

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

由此可說,劉備儘管先後十易其主,仍不失為一個被歷史所肯定的大英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真實劉備十易其主,誰罵他是反覆難養的小人?

【導讀】說起《三國演義》里的劉備,恐怕很多人的腦海里會先想到忠厚一詞。這倒也是,不管是哪一版的電視劇里,劉備的長相,一看就是忠厚、老實、仁德。文|微信號 三國故事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劉備又是什麼樣的人呢?

三國演義易主最多的人,究竟是誰?

在三國中,說起易主最多的人,一般都想到呂布,投丁原(殺丁原)、投董卓(殺董卓)、投王允,跳槽了三次,被張飛怒罵為「三姓家奴」,就背負「三姓家奴」這條惡名兩千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