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關羽張飛呂布為何都使用同一種兵器?裝備一樣才能看出雌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英戰呂布」的故事,在國人大眾中家喻戶曉,耳熟能詳。

藝術化的人物形象屢見於繪畫、雕塑、戲曲等作品中,甚至連其所用兵器也藝術化了,張飛的丈八蛇矛、關羽的偃月大刀、呂布的方天畫戟與使用者一起,都成為國人心目中固有的模式和形象。

四位英雄走馬盤旋,馳騁縱橫,羅貫中以藝術化的筆觸,再現了當年刀光劍影、鼓角錚鳴的波瀾壯闊圖景,將我們帶回到那歷史風雲的一頁。

可畢竟是三分真實、七分虛構的小說,以明人的思維去再現二千年前的戰爭場面難免帶有時代的烙印。

至於現在的三國遊戲設計,為了美化藝術化,更是不著邊際了。

那麼那個時代的英雄們真的是使用這些兵器麼?他們到底用什麼兵器作戰呢?有必要還歷史本來面目,揭開這些歷史人物的真實一面。

張飛的丈八蛇矛。

丈八蛇矛來源於矟,東漢劉熙《釋名·釋兵》說:「矛長丈八曰矟,馬上所持」。

即張飛所用的就是一種騎兵所用的,長一丈八尺的長矛,也叫「馬矛」。

按漢代一尺約23厘米計算,約長4米多一點,應是一種極為細長的矛,此種兵器自東漢晚期到魏晉南北朝時代,在軍隊中極為盛行,由於其柄很長,在馬背上運用,應有較高的技巧,而張飛應是這方面的高手。

《三國志》中說「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也共決死』!」,甚有英雄氣概。

近世藝術家將丈八蛇矛的矛頭繪成如蛇扭曲的形狀,是受到所謂蛇矛的影響,實際上蛇矛只是一種形象的比喻,只表達細長之意,歷史上是不存在矛頭象蛇一樣的武器的。

關羽的偃刀大刀。

在後世的描繪中,關聖人的青龍偃月刀已與其本人完全融為一體,成為不可或缺的形象代言物。

但歷史上的關羽真的是用刀作戰嗎?在漢末,騎馬用刀作戰者,均用環首刀,這種武器屬短兵器,刀直窄長,長約一米,單刃無護格,柄首均是與刀莖連鑄一起的環型。

騎兵作戰時的用法類似現在的馬刀一樣左右揮舞,向下劈砍,即使關羽用刀,也只能用這種刀。

長柄大刀至唐宋才出現,關羽的掩(偃)月刀之名見於北宋《武經總要》,是當時名家健斗之人自製以標新立異來突出自己,這種刀很重,只能日常作練武之用,不能用於戰陣。

實際上,關羽根本是不用刀作戰的,《三國志》上說:「曹公使張遼及關羽為先鋒,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

」與關羽生活在同一時代的陳壽說的很明白,一個「刺」字就足以證明關羽是不用刀的。

劉備的雙劍。

自西漢開始出現以刀作戰後,刀的優點逐漸顯露出來,騎兵作戰對敵主要以劈砍為主,由於刀背厚實,用起來比劍更有力,且不易折斷,所以騎兵以刀作戰日益盛行。

至東漢末期,已完成了刀與劍的交替,劍基本脫離了實戰,成為權貴佩服和把玩的飾品。

劉備作為一方首領,親自與呂布作戰純屬虛構,即使親自上陣,也絕不可能用雙劍,且馬鐙出現於兩晉,試想,一個人以雙腿夾住馬肚,雙手舉著武器,這種技巧只有雜技演員才能勝任,更不用說打仗了。

呂布的方天畫戟。

在今人的印象中,方天畫戟是直刺的一側有一個月牙形的短彎刀,這種形制也最早見於北宋的《武經總要》。

在民間畫師的裝飾性偏好下,武器描繪得越華麗越古怪才能提高裝飾性和威嚴性,於是對所描繪的武器經常變形、渲染,使後世的人們自然而然地認為戟就是那些畫作上的花美之戟,稱為「畫戟」或「方天畫戟」,並用於詩詞、戲曲中的著名人物。

實際上,戟就是在矛頭直刺旁再加一個橫枝而已,便於叉刺和鉤殺,象「卜」字型,長戟長約2至3米,騎兵使用稱「馬戟」(典韋所用是步兵用的短雙戟)。

三國時的戟旁的橫枝一般向上彎曲,翹起,形成一個小尖。

《三國志》載呂布轅門射戟的故事中,陳壽清楚地寫出呂布令門衛在營門中舉起一枝戟,是臨時借用部下的武器,非呂布自己所用。

呂布到底用何種武器呢?答案是「矛」。

《三國志》寫呂布刺董卓時,「肅以戟刺之,卓傷臂墮車,顧大呼曰『呂布何在』?呂布應聲持矛刺卓,趣兵斬之」。

通過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現在清楚了,除了劉備外,張、關、呂三人均是持矛作戰,而劉備也弓馬嫻熟,久不作戰即有髀肉復生之嘆,也是一打仗好手,但絕不會持雙劍作戰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兵器TOP10排行榜

第一名:呂布——方天畫戟戟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兵器,在戟杆一端裝有金屬槍尖,一側有月牙形利刃通過兩枚小枝與槍尖相連,可刺可砍,分為單耳和雙耳,單耳一般叫做青龍戟,雙耳叫做方天戟。方天戟上以畫、鏤等作...

三國演義都是騙人的,關公才不耍大刀!

作者:超齡少先隊員(ID:iLishimalatang)三國里除了讓我們印象深刻的武將外,最讓人記憶猶新的自然是各個武將所用的武器了。尤其是對於愛玩各種三國遊戲的玩家來說。還記得當時打三國無雙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