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朝代更迭一覽表,快速理清中國古代最亂的歷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為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907年—96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

這一稱謂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907年~960年)與十國(902年~979年 )的合稱。

大部分人對於五代十國的理解只停留在五、代、十、國這四個字上,究竟什麼原因呢?其實就一個字亂。

就連中學的歷史課本,也就只有那麼一句話:「自安史之亂後,唐代逐漸衰落,軍閥之間混戰不斷,直至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基本統一全國,才結束了分裂局面」兩百多年的歷史就這幾十個字匆匆帶過,怪不得我們大多數人對這段歷史都不是那麼的了解。

今天我就要通過7件事來幫大家捋一捋這段戰亂史。

一、朱老三投降唐軍

黃巢之亂轉戰近半唐朝江山,導致唐末國力大衰。

公元882年,朱溫被圍困在同州(今陝西大荔),黃巢不救,於是朱溫降唐,轉而率兵攻打黃巢,最後黃巢敗在朱溫手裡。

朱溫收拾了黃巢後,把名字改成了朱全忠,向唐朝表示全心全意地忠誠,簡直就是沒有唐朝就沒有朱溫,從造反的賊寇陡然變成了唐朝最忠誠的忠臣。

二、朱溫再反唐

朱溫替唐朝滅了黃巢,病弱的唐朝將能給朱溫的榮耀都給了,但朱溫覺得還是不夠,他想當皇帝。

於是朱開始清理擋在他面前,阻礙他當皇帝的那些科舉出身朝中官員。

朱溫在李振的鼓動下,殺死了眾多大臣,大約三十餘人。

殺死後並投屍於河。

史稱「白馬驛之禍」掃清了自己當皇帝路上的清流文官障礙,輕而易舉地當了皇帝,改國號梁,即大梁皇帝,開始了歷史上最混亂、最血腥的五代時期。

五代十國的第一代

(圖為朱溫劇照)

三、李存勖暴揍朱溫

朱溫在天下尚未統一就過早稱帝,民心不穩。

且稱帝後荒淫無度,廢棄朝政。

這時在北方還有兩個較大的割據勢力。

一個是幽州的劉仁恭,一個是河東的晉王李克用。

李克用死後,李存勖接替他父親做了晉王。

他用心訓練兵士,整頓軍紀,把散漫的沙陀族兵士訓練成一支精銳善戰的隊伍。

不久便出兵跟梁兵進行了幾次大戰,把朱溫率領的五十萬大軍打得暈頭轉向,狼狽逃竄,建立了後唐。

五代十國的第二代。

四、石敬瑭跪舔契丹爹

唐末帝李從珂繼位後,石敬瑭時為河東節度使,雙方互相猜忌。

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起兵造反,後唐軍兵圍太原,石敬瑭向契丹求援,割讓幽雲十六州,並甘做「兒皇帝」。

隨後在契丹援助下,石敬瑭稱帝滅後唐,定都汴梁,改國號為「晉」,史稱後晉

五代十國的第三代


(圖為幽雲十六州)

五、契丹馬吃回頭草

晉開運三年(公元946年),耶律德光率契丹軍大舉進兵,攻入開封,石重貴投降,晉朝滅亡。

契丹兵在中原燒殺搶掠,大失民心,還有因為不適應中原生活,懷念在大漠策馬奔騰的日子,只好北撤。

劉知遠看準時機,於後晉開運四年(公元947年)在太原稱帝,建立了漢政權,後攻克並定都於東京開封。

五代十國的第四代

六、明君沖卷中原風

自後漢隱帝繼位後,就與其寵臣對郭威等有功大將十分疑忌,於是在公元950年,隱帝與親信李業密謀,詔令馬軍指揮使郭崇誅殺宣徽使王峻、郭威等。

不料李弘義反以詔書密示於王殷。

王殷即派人向郭威告急。

郭威見事情緊急,即採用謀士魏仁浦之計,偽作詔書,宣稱隱帝令郭威誅殺諸位將領。

於是群情激憤,推舉郭威起兵討伐,以「清君側」。

七里坡之戰,漢軍大敗,隱帝被郭允明所殺。

公元951年正月丁卯日,他正式稱帝,國號大周,定都汴京,改元廣順,史稱後周。

五代十國的第五代

七、趙匡胤皇袍加身

郭威一家都被後漢隱帝滅族了,沒有直系的後代,於是他把皇位傳給了毫無血緣的妻侄但才德兼備的柴榮。

年富力強的周世宗柴榮,雄心勃勃,決心遵照養父的遺願,干出一番大事業。

柴榮在位期間,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招撫流亡、減少賦稅,使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開始復甦。

他又南征北戰,西敗後蜀,奪取秦、鳳、成、階四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14州;北破契丹,連克二州三關。

但在六月,柴榮因病班師回到汴京,不久去世,年僅39歲。

次年(960年)元月初一,北漢及契丹聯兵犯邊,趙匡胤受命前往禦敵。

初三夜晚,大軍於京城汴梁東北二十公里的陳橋驛發生譁變,將士於隔日清晨擁立趙匡胤為帝,史稱「陳橋兵變」。

大軍隨即回師京城,後周恭帝柴宗訓禪位,趙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國號「宋」,史稱「宋朝」、「北宋」。

趙匡胤在位期間,致力於統一全國。

依據宰相趙普的「先南後北」策略,先後滅亡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及南唐等南方割據政權。

結束了自唐末混戰的局面。

(圖為李煜)

五代的同時,南方政權相對穩定。

蜀一直是蜀(一開始叫前蜀,後來被後唐滅掉,後唐不行了,換了一茬人建國,改叫後蜀),楚一直是楚,南漢一直是南漢,吳越一直是吳越,閩國一直是閩國,南平一直是南平。

惟獨吳國變成了南唐,那是因為吳國功臣徐溫漸漸掌控吳國實權,徐溫死時,傳位給養子徐知誥,改國號為南唐。

因為,小徐原本姓李,後來是認了徐溫當爹才改姓徐。

既然姓李,那國號自然就叫唐了。

南唐最後一個皇帝,就是南唐後主李煜。

綜上:

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十國:楊吳、南唐、吳越、閩、北漢、前蜀、後蜀、荊南(南平)、馬楚、南漢。

如果你並不討厭我,那麼請您訂閱——「通古今之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五代興亡——期望理清五代交替脈絡

公元907年,在長時期的藩鎮割據、朋黨之爭、宦官專權中,曾經盛極一時的唐朝,終於為後梁政權所取代。從此,到960年宋朝建立的53年間,中原地區先後出現了梁、唐、晉、漢、周五個政權,史稱後梁、後唐...

「五代十國」到底是哪五代?哪十國?

公元907年至959年(共計53年),史稱「五代十國」。在這50餘年間,中原地區共有五個王朝前後交替,而南方地區則前後存在十餘個割據政權。接下來我們依照王朝更替順序來介紹「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