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聯盟》里只出現了一集的一個人物,後期滅蜀自立,堪稱三國後期最強謀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軍師聯盟》一劇中,司馬懿為曹丕翻案的過程中,提到了一個人叫鍾繇,他的兒子叫鍾會,在本劇中出現的時間並不多,僅僅是提到了鍾繇的這個兒子有著過人的頭腦,便一帶而過,但是小編看到這個人出現的時候,不禁想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三國後期有名的謀士,鍾會。
鍾會,字士季,潁川長社人,也就是現在的河南長葛,長葛位處中原,作為地名,最早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
戰爭的發生,往往是為了爭奪人口和財富,這在人口密集的中原,尤為明顯,有史以來,第一場發生在長葛的著名戰爭,叫繻(讀 ru)葛之戰。
鍾繇在生下鍾會的時候已經74歲了,故而在看劇的時候,大家會發現鍾繇對他的這個兒子十分寵愛,進出大理寺還會帶著。
所以我們可以說這個人在現代來說,叫官二代。
鍾會自幼可以說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加之他天資聰慧,年少時候,就十分機敏聰明。
鍾會五歲的時候,鍾繇派他去拜見曹魏謀臣蔣濟,蔣濟就稱讚他:「非常人也。
」,評價相當高。
而且鍾會人也長的清秀,蔣濟就說過:「觀其眸子,足以知人。
」十三歲的時候,魏文帝曹丕聽說鍾會的兩個兒子很優秀,就準備召見他們。
於是,後來鍾繇引見他們兩個去見皇帝曹丕,鍾毓頭一次見皇帝,嚇得全身是汗,鍾會呢好像沒事兒一樣,從容的很。
皇帝問:「鍾毓啊,你怎麼出了那麼多汗啊?」鍾毓說:「皇上天威,臣戰戰兢兢,汗如雨下。
」皇帝又問鍾會:「你怎麼不出汗呢?」鍾會學著他大哥的口氣說:「皇上天威,臣戰戰兢兢,汗不敢出。
」皇帝哈哈大笑。
這些反應出鍾會小小年紀,就不怯場,而且十分機敏,有辯才無礙的能力。
長大之後,鍾會博學多才,精練名理,更加出名了。
因此,鍾會在正始年間,被朝廷徵選為秘書郎,步入仕途,之後有升遷為尚書、中書侍郎的官職。
鍾會相貌俊秀,腦瓜聰明,深具才華,又為貴公子,是曹魏政權的後起之秀。
特別是在司馬家族崛起的過程中,在逐步掌握曹魏大權的時候,鍾會果斷地站在司馬兄弟的身邊,多次為他們奪取曹魏的大權出謀劃策,深受司馬兄弟信賴。
在東南平叛毋丘儉、諸葛誕作亂的戰役中,鍾會更是運籌帷幄,出了不少的好主意,為司馬兄弟立下了大功,當時被人們稱讚為「小張良」。
而鍾會也因此封官加爵,以中郎在大將軍府管記室事,後又升遷為太僕、司隸校尉,成為司馬昭的心腹之人。
但是,如此聰慧的一個青年才俊,在文才上堪比張良,卻在人品方面,輸的一敗塗地。
一代大文豪嵇康之死,就和他誣陷有很大的關係。
嵇康是魏晉時期的名士、文豪,竹林七賢之一。
司馬氏要奪取曹魏政權,一直希望嵇康與之合作,但終於曹魏皇室的他,始終採取不合作的態度,多次拒絕來自朝廷的邀請。
當時鐘會知道嵇康是當時有名的人物,自己寫了本書,想得到嵇康的評論,三番五次的去嵇康家,因為害怕與他面質,每次臨近屋舍的時候便又折返回府。
最後不得已,起了個五更,將書扔到嵇康家的院子裡,反身撒腿就跑。
有一次,鍾會去見嵇康,看見嵇康在樹蔭下打鐵。
沒敢打擾,就呆呆的站在一旁。
嵇康目不斜視,專心錘鍊。
久之,鍾會覺得無聊和窩火就準備走人。
嵇康冷不丁冒出話來: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
鍾會仍然保持著口辯的才能,說道: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然後恨恨而去。
嵇康不待見鍾會,因為他性格比較耿直清高,內心裡是忠於曹魏政權,骨子裡看不起像鍾會這樣投靠司馬氏的人。
嵇康對鍾會的怠慢和鄙夷,漸漸在他心中種下了仇恨之花。
後來,嵇康出於正義捲入了一場朋友的民事糾紛的官司,作為證人他的反而被誣告,和他的當事人一起下獄。
當時,許多人都紛紛上書請願,甚至願意入獄與他感同身受。
這時鐘會想起嵇康當年對自己的輕視,藉機誣陷嵇康,說他影響太大,會鼓弄天下的學子造反。
就這樣,一代名士嵇康在鍾會的誣陷下,被司馬昭所殺。
通過嵇康之死,看出來鍾會是一個嫉妒心強、道德品質低下,睚眥必報的人。
由此看,之後鍾會誣陷鄧艾謀反也就不足為奇了。
後來,司馬昭判斷,蜀國內部劉禪任用宦官黃皓,朝政腐敗,姜維屢次出兵,國力大減,伐蜀的時機到了。
但朝中許多重臣都反對司馬昭伐蜀,認為過於倉促,時機沒到。
但唯有鍾會認同司馬昭的想法,並積極與司馬昭籌度地形,考論事勢,謀劃伐蜀的事情。
司馬昭也封他為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關中諸軍事,為出兵伐蜀做戰爭準備。
魏元帝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司馬昭下令傾兵十六萬,分三路進攻蜀國,征西將軍鄧艾率兵3萬餘人,由狄道(今甘肅臨洮)進軍,以牽制蜀大將軍姜維駐守沓中(今甘肅舟曲西北)的主力;雍州刺史諸葛緒率3萬餘人,進攻武都(今甘肅成縣西北),以切斷姜維退路;鍾會率主力10餘萬人,乘虛直取漢中。
鍾會大軍勢如破竹,攻占漢中,直抵劍閣雄關。
但由於姜維死守劍閣,鍾會大軍一時難以攻破,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此時,卻不料被鄧艾搶得先手,正當鍾會與姜維僵持於劍閣時,鄧艾出奇兵,偷渡陰平,飛越險山,奇襲綿竹,大破諸葛瞻,直抵成都,迫降劉禪,迅速滅掉蜀國。
鍾會本想攻破劍閣,直取成都,沒想到讓鄧艾占了便宜,本來在伐蜀過程中,鍾會和鄧艾就屢有矛盾,出身名門的他也是很看不起出身寒微的放牛娃鄧艾,而且嫉妒心強的他,自然是對鄧艾獨占大功、洋洋自得,是十分不滿,更是心生怨恨。
而此時,率孤軍陷落成都的鄧艾也驕傲起來,激動之下竟擅自封了蜀國降臣,同時並沒班師的打算,向洛陽建議駐軍成都,以乘機順流而下攻擊吳國。
鄧艾居功自傲、擅自發號施令,令司馬昭十分不悅,得知司馬昭對鄧艾不滿的鐘會,更是藉機添油加火,模仿鄧艾筆跡,修改他和司馬昭之間的通信,把鄧艾的上表改成傲慢無禮,令司馬昭對鄧艾更加不滿。
之後,鍾會乘隙向司馬昭誣告其謀反,說他作的事情悖逆不道,已經露出叛亂的苗頭。
司馬昭大怒,加封鍾會為司徒,令其與監軍衛瓘一同收繳鄧艾父子。
鄧艾父子被擒後,鍾會趁勢吞併鄧艾的部隊,加之姜維投降的蜀兵,此時進入成都的鐘會,已經有20萬人馬,威名赫赫,聲勢大振。
此時,局勢的發展,卻已經由鍾會和鄧艾的矛盾已轉成了鍾會和司馬昭的矛盾。
手握雄兵,主要對手鄧艾業已被擒,鍾會內心深處的那顆野心開始蠢蠢欲動了。
此刻,司馬昭對他的猜忌和行動,也是促成鍾會謀反的原因。
其實,在出兵伐蜀前,司馬昭就對鍾會日後滋生野心,有所預感。
加之司馬家族是靠軍事政變奪權,他們對手握重兵的將領十分猜疑,害怕他們對自己家族的搶班奪權造成威脅。
所以當他令鍾會收繳鄧艾時候,他料想鍾會可能會藉機生變。
所以,他令賈充領兵三萬出駱谷,自己親帥十萬大軍坐鎮長安,控制局面。
司馬昭這一舉動,明顯讓鍾會生疑。
此外,立了大功的鄧艾被司馬昭收繳,也給鍾會極大觸動,他也害怕自己成為鄧艾第二,鍾會也自是明白:蜀國已滅,自己擁兵數十萬,功高蓋主,即使老老實實地回洛陽,陰鷙的司馬昭突然翻臉也不是沒有可能。
與其承受驚恐,倒不如再往前進一步,割據成都,後起兵討伐專權欺君的司馬昭,魏國上下定會有所響應,進而成就更偉大的事業。
早已看出鍾會陰懷異心的姜維,更是在一旁鼓動鍾會,勸說他謀反,建立自己的功業。
其實,姜維的想法是利用鍾會信任勸其謀反,誅殺在蜀的曹魏將領,之後,他在想法誅殺鍾會,坑殺魏軍,使蜀漢政權幽而復明。
但一心謀反的鐘會,加之對姜維的信任,都使鍾會是怎麼也想到這一層。
在姜維的鼓動下,鍾會加快了謀反的步伐。
公元264年初春,鍾會宴會部下,席間突然展示了魏國太后的「遺詔」,聲明自己將為國除奸,回師洛陽討伐司馬昭。
但應和者甚寡。
當許多將領都不響應的他的號召時,他頓時有些發慌,反倒舉足無措了。
本該立即採取措施的他,卻猶豫不決,他擔心如採取強硬手段,會激起兵變。
緊張中的鐘會一時間沒了主意,自己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
在猶豫中他失去了率先剪除反對派的機會,而被部下反戈搞定。
最後的結局是:鍾會、姜維被殺,鄧艾則被監軍衛瓘殺害。
一場伐蜀後爭權奪利的鬧劇,也以鄧艾、鍾會的雙雙滅亡,畫上了句號。
可見如此一個得天時地利人和一手好牌的青年才子,因為自己的狼子野心,便把自己陷入了萬劫不復的境地,也算是給後世的我們,留了一個很大的教訓。
《軍師聯盟》中的鐘會結局是怎樣的呢?
大家對《軍師聯盟》中的鐘繇之子鍾會的第一印象大概是儒生,在曹丕被陷害一事中有獨特的見解,其人也是歷史上也是有名的書法家。但是,其實鍾會的名頭遠比這些更加響亮。曹丕稱帝後,鍾會是魏國大將軍,攻克蜀...
他滅了蜀國,還欲居蜀自立?卻死於部將兵變?夢三國傳奇人物鍾會
鍾會(225年-264年1月),字士季,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東)人。三國時期魏國名將、書法家。太傅鍾繇之幼子,鍾會生於其父鍾繇七十四歲那年,母親張菖蒲是鍾繇的妾。張夫人溫柔嫻淑,又很有才學,因...
鍾會誣陷鄧艾司馬昭為何就會輕信?
鄧艾是三國後期少有的名將之一,如果僅僅給鄧艾定位為一個將軍這可能有失偏頗。事實上鄧艾不僅會帶兵打仗還善於治理地方。鄧艾出身貧寒最初在曹魏擔任典農功曹(負者搞地方農業生產的官),直到遇到司馬懿之...
鍾會誣陷鄧艾司馬昭為何就會輕信?
鄧艾是三國後期少有的名將之一,如果僅僅給鄧艾定位為一個將軍這可能有失偏頗。事實上鄧艾不僅會帶兵打仗還善於治理地方。鄧艾出身貧寒最初在曹魏擔任典農功曹(負者搞地方農業生產的官),直到遇到司馬懿之...
三國:滅蜀第一功臣鄧艾,起於司馬懿,卻死於司馬昭
鄧艾(197-264年)是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將領,就是他最終帶兵滅掉了蜀國,迫使劉嬋投降,是滅蜀第一功臣,卻被以謀反罪名抓捕,以至於被冤殺。
三國的亂與戰——一場尷尬 「鍾會之亂」
蜀漢新亡,晉朝將立,就在這尷尬的歷史年間一場著名的戰亂被尷尬收尾,然而它卻是劉禪投降、蜀漢滅亡事件中最精彩的一筆,也直接導致了蜀漢史料文獻的大量毀損與眾多流血屠殺事件,連其性質「反魏」亦或「忠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