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為何始自南朝宋,卻不以東晉或東吳為開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小河對岸
史學界將公元420年南朝宋建立,到公元589年陳朝滅亡為止的這一段時期,稱之為南北朝。
南北朝,顧名思義,天下成南北分治之勢,其正統有二。
而我們都知道南京被稱為「六朝古都」,此六朝為東吳、東晉、宋、齊、梁、陳,皆定都於今南京城(東吳稱建鄴,晉朝時為避晉愍帝司馬鄴之諱而改稱建康)。
而此六朝,皆偏居江南之地,在時間上幾乎連貫在一起,且東晉與南朝宋之間還存在明確的禪讓承襲關係。
那為何南北朝以南朝宋為開端,卻不以東晉或東吳為開端呢?
其實,這牽涉到「正統」之爭問題。
在儒家的天下觀念之中,「天無二日、民無二主」。
故而,天下便只能有一個正統。
而誰據有了「正統」名分,則意味著其在政治上就容易獲得支持。
如東晉十六國時期,前秦丞相王猛與符堅之弟符融勸導苻堅勿征伐東晉的理由,就是東晉雖僻處江南,但是為華夏正統,人心向晉,不宜征討。
而苻堅執意伐晉,很大方面的原因也是必欲滅東晉而心安。
因此,每遇天下動亂分裂之際,「正統之爭」便會成為各方勢力爭執的焦點。
而歷史上最有名的「正統之爭」,當屬蜀漢與曹魏的正統之爭。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即言道: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但自魏晉到北宋的官方(如司馬光等主編的《資治通鑑》)都是以曹魏為正統,而將蜀漢視為地方割據政權。
但宋室南渡之後,因與蜀漢的境遇同病相憐,故南宋理學家朱熹等主張以「血統」而論正統,蜀漢正統論便又開始抬頭(匈奴的漢趙政權,亦曾以蜀漢為正朔,而祀劉備、劉禪,但影響力較小)。
自明以後,影響力甚廣的小說《三國演義》也是奉蜀漢為正朔,也使曹操「奸臣」的形象深入人心。
儘管蜀漢與曹魏的正統之爭,較為激烈。
但史學界的主流還是以曹魏為正統,漢魏晉宋齊梁陳之間是有明確的禪讓程序的。
如果否認了漢魏禪讓的合法性,則從根源上,晉宋齊梁陳亦不得為正統,而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而到陳朝時,陳最終為隋所並,漢魏晉宋齊梁陳這一脈帝系傳承便斷絕。
故而,正統便只能歸於隋,但隋朝的帝系又是從北周那裡禪讓得來的。
而肯定了隋的正統,就意味著不能否定北周的正統,肯定了北周就不能否定西魏,肯定西魏就不能否定北魏。
從北魏到西魏到北周到隋唐再到後梁,也是有明確的禪讓程序的,為另一支脈的帝系傳承。
出於相似的原因,北魏到東魏到北齊,這一小支脈的帝系傳承也獲得了承認。
而在南北朝時期,雙方是互不承認的,南朝修史書,稱北朝為「索虜」,列為「索虜傳」。
北朝修史書,謂南朝為「島夷」,列為「島夷傳」。
而北魏(其時,尚未融合於華夏)與華夏王朝正式形成南北對峙之勢,為439年魏太武帝拓跋燾滅掉北涼,完成了北方的統一。
此時,南朝宋已建國19年,而南北朝都獲承認,原本就是不得已才為之,故南朝以南朝宋為開端,而不以東晉或東吳為開端。
而北朝則追溯到386年,道武帝拓跋珪自稱代王。
參考史籍:《宋書》、《魏書》等等;
三國,魏晉,南北朝,這段最混亂的歷史時間線你都弄明白了嗎
在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裡,曾經出現過好幾個非常混亂的時期。在這些天下最為混亂的時期,卻是群雄爭霸,人才輩出,後人回憶起這些時期,當真是星河燦爛,精彩紛呈,當然還有由此引發的這個哲學問題——是...
蜀漢與曹魏的正統之爭 劉備、諸葛亮都感覺心虛!
每遇天下分裂,「正統之爭」總是各方爭執的焦點。在東晉十六國時期,前秦丞相王猛與符堅之弟--符融都勸導苻堅勿征伐東晉,其反對的理由就是東晉雖僻處江南,但是為華夏正統,人心向晉,不宜征討。然而,同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