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後誰接班?諸葛亮遺命中指定繼承人是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死後誰接班?三國時不管文官還是武將,人才最多的就是蜀漢。

劉備不僅擁有了關張趙,還有一個天才軍事家諸葛亮,不得不讓人眼紅。

而本文要分析的諸葛亮的這些接班人也是個個不凡。

諸葛亮遺命中指定的治國繼承人是誰?

政治上蔣琬和費禕,諸葛亮排的是先後順序。

軍事指定的是楊儀。

但劉禪由於對諸葛亮長期制約的不滿,廢除了丞相制,而楊儀因為殺害魏延和口出怨言等被貶。

於是諸葛亮之後成為了蔣琬主管政務,費禕主管軍事的局面。

NO.1蔣琬

第一位介紹的,是諸葛亮遺命中指定的治國繼承人蔣琬。

諸葛亮連年用兵,但蔣琬總能夠足食足兵地供給諸葛亮的需要。

難怪諸葛亮每與人語,便稱讚道;「公琰托志忠雅,當與吾共贊王業者也。

」病重時,諸葛亮更秘密奏表後主:「臣若不幸,後事宜付蔣琬」充分顯示,諸葛亮已視蔣琬為排名第一的接班人了。

諸葛亮去世後,蔣琬幾乎掌握了蜀漢軍政大權。

總帥諸葛亮新逝.蜀漢朝廷內外呈現嚴重不穩狀態。

承擔高責任的蔣琬,冷靜如昔,既無威容,也無喜色,一切行止和平日無異逐漸獲得群臣的信任。

蔣琬個性溫和,思考力冷峻,從不情緒化,協調能力極佳,是一流的弱勢領導者。

其審慎、溫良、謙恭的一面,比諸葛亮有過之而無不及。

駐紮漢中期間,他數度派遣姜維北伐,但均無功而返。

蔣仔細評估諸葛亮以來的北伐戰事,認為之所以沒有進展,主要在於道路險惡、運輸很,困.因此認為不如由水路東下,進行水戰,由漢江。

河水襲擊魏興及上庸。

卻因宿疾復發,無法全力工作,乃派遣姜維為涼州刺史,負責西北區戰事,自己到達東方的涪城附近,認真評估東向的可能性,不幸病情轉劇,逝於涪城富樂山。

諸葛亮選定的接班人是蔣琬。

他早年便深受諸葛亮賞識,被譽為「社稷之器」。

執掌國政後,堅持「以安民為本」的執政理念,發展經濟,調整戰略,安定民生,協調君臣,維護了蜀漢的穩定,做到「邊境無虞,邦家和一」,堪稱繼武諸葛亮的一代賢相。

論歷史地位,他應該高於姜維;而其執政理念,更是永遠垂範後世。

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八月,一代賢相諸葛亮因積勞成疾,溘然長逝於五丈原軍中。

蜀漢政權,頓時失去擎天棟樑。

此時,舉國哀悼,人心惶惶。

面對強大的曹魏,蜀漢又處於「危急存亡之秋」。

那麼,誰能繼承諸葛亮,維持蜀漢政局?誰是諸葛亮選定的接班人?

可能很多人都認為,姜維是諸葛亮的接班人。

這顯然是讀《三國演義》產生的印象,但卻並不準確。

誠然,姜維一直深得諸葛亮賞識。

建興六年(228)春,諸葛亮首次北伐,姜維歸附,諸葛亮即任命他為倉曹掾,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並寫信給留府長史張裔、參軍蔣琬,稱讚道:「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其人,涼州上士也。

」此後幾年,姜維屢從征伐,到諸葛亮病逝前,已經晉升為中監軍、征西將軍。

不過,由於姜維歸附較晚,功業、威望均有不足,儘管諸葛亮對他期望甚殷,予以重點培養,卻不可能直接把他選為接班人。

蔣琬是何許人?諸葛亮為什麼如此器重他,要選他為接班人呢?

諸葛亮之後的蜀漢丞相蔣琬就是諸葛亮發現的人才。

正是他在諸葛亮之後的力挽狂瀾,才使蜀漢得以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存在41年之久。

在諸葛亮去世之後,蔣琬繼承了諸葛亮選賢任能的傳統。

楊戲是諸葛亮比較賞識的人物,論法決疑,公平允當,蔣琬為益州刺史,舉他為治中從事史,後在大將軍任上又辟其為東曹掾,信任有加。

大學者譙周曾被諸葛亮任命為鄧學從事,蔣琬用他為典當從事,總管一州的學術文化事業。

成都人杜瓊精術數,蔣琬和費儀對他禮遇敬重。

漢嘉人王元泰容止蘊藉,操守貞亮,曾為益州別駕,蔣琬詢問張休:「漢嘉前輩有王元嘉,現在誰可與他媲美?」張休回答說:「像他這樣的人,州里都找不到,何況漢嘉郡?」雖有溢美之詞,仍可看出王的聲望和蔣琬一心選賢的赤誠之心。

甚至曾經批評劉備稱帝太早的費詩,因為直言剛正,也被蔣琬任命為諫議大夫,盡其所長。

繼承諸葛亮遺志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是北伐中原、興復漢室。

由於地理、經濟、人才等因素的限制,諸葛亮尚且慘澹經營、勞而無功。

而征討之事、應變策略更非蔣琬所長,其中利害關係十分明顯。

蔣琬深知自己難比諸葛丞相,但為了繼承諸葛亮的遺志,蔣琬奮然一擲,決計北伐,並為此作出了悲壯的努力。

在蔣琬為相期間,蜀國基本上沒有人事上的重大矛盾和紛爭,保證了蜀漢官員同心,上下安定。

蔣琬的才能遠不及諸葛亮,這是無可置疑的,但他能沿用諸葛亮的成規,以靜治國,注意選拔人才,用人之長,兼之氣量寬宏,心存大局,因此使蜀漢在失去了諸葛亮之後維持了穩定的政治局面。

至於北伐,他審時度勢,積極進取,雖壯志難酬,但其所作所為亦基本符合天下大勢和蜀漢國情。

可以說,沒有諸葛亮的慧眼,就沒有後來的蔣琬,而沒有蔣琬這個治國之才,也就沒有昏庸無能的劉禪做皇帝的蜀漢幾十年的太平日子。

NO.2費禕

承續蔣碗的是諸葛亮指派的第二接班人費禕。

這時候,諸葛亮已去世十一年。

而後主劉彈及蜀漢重臣們仍依諸葛亮生前相命,任命費禕為蔣之繼承人,由此可見蜀漢君臣對諸葛亮的敬重程度。

在和東吳的談判上,他所建立的功績,更超越鄧芝,連孫權都頗為折服,當場表示:「先生真是天下淑德,日後必成為。

蜀國朝廷防股.恐怕以後不能常來我國。

」井以手中常持的寶劍贈之。

隨諸葛亮北征,魏廷和楊儀交惡,連諸葛亮都束手無策,專靠費禕從中協調,使不致影響軍機大事。

諸葛亮死後,費禕任後軍,不久便代替蔣用出任尚書令。

蔣病重時,推薦費禕升任大將軍,井錄尚書事,作好接棒的準備。

費禕記憶力甚強,把能過目不忘,因此工作效率極佳。

軍事大事雖多.但費禕卻應付得很輕鬆,仍有空間和賓客飲酒值戲,從不耽誤公事。

有陣子,費禕公事出差,由董允代為尚書令,欲學費禕作民,十日內,竟然公事堆積如山,董允不禁感嘆:」人的能力相差竟然如此懸殊,費公的能力實在遠非我所及,三無拼著個工作,也得不到半日清閒呢!」費偉性謙恭樸素,家中從不植財,兩袖清風,兒子皆布衣素食。

出人常不跟隨軍騎,和一般小官員無異。

延熙十一年,駐紮漢中前線,但他仍能有效控制成都軍政大事。

延熙十五年,正式開的,成為眾臣之首,想不到正要發揮其才華、為國盡力之際,竟在一次宴會中酒醉,被魏國降將郭循刺殺而死。

費褘,字文偉,是江夏鄳人。

他小時候父母雙亡,靠同族父輩費伯仁生活。

費伯仁的姑姑,是益州牧劉璋的母親。

劉璋派人來迎費伯仁入蜀,費伯仁就把費褘也帶到蜀地求學。

到先主定蜀時,費褘就留在益州,與汝南人許叔龍、南郡人董允齊名。

當時許靖喪子,董允和費褘想一起到許靖之子的葬地去。

董允向父親董和請求要一輛車,董和就派人給他們駕馭一輛從後面開門的鹿車(一種由人力推挽的小車,因車窄小,僅容一鹿,故名)。

董允面有難色不願上車,而費褘就搶先上去。

等到了葬地,諸葛亮和許多達官貴人都已到齊,他們看到這輛鹿車覺得很是少見,董允的神色一直局促不安,而費褘卻泰然自若。

車夫把車拉回去後,董和向他詢問,得知此行的情況,就對董允說:「我常疑心自己還沒分辨出你和文偉的優劣高低,從今以後,我很清楚了。

先生立劉禪為太子,任費褘和董允為舍人,又升為庶子。

後主劉禪繼位後,他們任黃門侍郎。

丞相諸葛亮南征回朝,群官到都城外幾十里迎接。

其中大多數官員比費褘年長且職位尊貴,但諸葛亮卻只命費褘與自己同乘一車,從此眾人莫不對費褘另眼相看。

諸葛亮剛從南邊歸來,任命費褘為昭信校尉出使吳國。

孫權性情圓滑,能說會道,戲謔調笑總出人意外;

他手下的諸葛恪、羊旌等人,知識廣博,才能卓越,善於辯論,論辯責問言辭鋒利;而費褘與他們談論時,卻滔滔不絕,含義深刻,據理回答,對方始終不能使他服輸。

孫權十分器重費褘,對他說:「你是天下具有美德和才能的人,必定成為輔佐蜀國君主之重臣,以後恐怕不能常來了。

」費褘回蜀後,升為侍中。

諸葛亮北駐漢中時,請費褘任參軍。

因他奉命出使總能符合皇帝的旨意,所以多次到吳國去。

建興八年(公元230年),費褘轉任中護軍,後又任司馬。

當時軍師魏延與長史楊儀互相憎惡,每當坐在一起時就爭論不休,有時魏延甚至舉刀比劃著要殺楊儀,楊儀則痛哭流涕。

費褘就常坐到他們中間,分別予以勸解,諸葛亮在世時,之所以能充分發揮魏延、楊儀各自的才能,主要靠費褘對他們二人的幫助扶正。

諸葛亮去世後,費褘任後軍師。

不久,代蔣琬任尚書令。

蔣琬從漢中回到涪縣時,費褘升為大將軍,錄尚書事。

延熙七年(公元244年),魏軍駐紮在興勢山,後主授予費褘符節,他授予殺違軍令者的權力,率領兵士前去抵禦。

光祿大夫來敏到費褘處告別,請他一起下盤棋。

當時戰事正急,軍書往來傳遞,人馬披甲戴盔,戰車整備完畢,而費褘卻與來敏專心致志地下棋,毫無急躁厭倦的樣子。

來敏說:「我來這裡只不過是觀察試探您罷了!看來您確實是最適宜的人選,一定能打退敵寇。

」費褘到了興勢山,敵人就撤退了,費褘被封為成鄉侯。

後來,蔣琬一再推讓益州的職務,費褘便又兼任益州刺史。

費褘報效蜀國所立的功名,大致與蔣琬並列。

延熙十一年(公元248年),費褘出駐漢中。

從蔣琬到費褘,即使身負重命遠在朝外,但獎賞懲罰之事,朝廷都要先向他們徵求意見,然後才去辦理,他們受到推重信任就是這樣。

後來,延熙十四年(公元251年)夏,費褘回到成都,成都看天象風水的人說,現在都城沒有宰相的星位,所以到了冬天,費褘又帶兵北駐漢壽。

延熙十五年(252年),後主命費褘自建府署。

十六年(公元253年)年初大會上,魏國投降過來的郭修在坐。

費褘歡飲大醉,被郭修手執短劍殺害,封諡號為敬侯。

NO3.姜維

蔣琬和費禕雖前後出任大將軍、大司馬,但這兩個人均為文官出身,又不像諸葛亮般的有第一線作戰經驗,所以嚴格上來講,他們僅是蜀漢大軍的名義統帥而已。

因此,真正在後諸葛亮時代統領軍隊和曹魏大軍拼戰的,是和諸葛亮有正式師生之誼、也是諸葛亮兵法上繼承人的姜維。

在和諸葛亮深談後,姜維大為感動,決心為光復漢室的大志而努力。

『諸葛亮北任期間,姜維是參謀本部地位僅次於楊儀的要員,由於他文武兼備,在戰術規模上承擔了更重要的任務.諸葛亮病逝後的撤軍行動中,負責抵擋司馬懿追兵斷後重任的便是姜維。

返回成都後,姜維受任右監軍輔漢將軍,實際統領諸軍,進封為平襄侯。

延熙元年,大將軍蔣琬進駐漢中,姜維隨傳在側,實際指揮軍事作戰,不久,蔣琬升遷大司馬,姜維也以司馬職銜,參與軍政決策,井數度由祁山西戰線,領軍北伐。

延熙六年,蔣防表姜維任鎮西大將軍,領涼州刺史,嚴然成為蜀漢北伐軍團的總軍頭。

這段期間,蔣碗和姜維配合甚佳,也是姜維最得心應手的時刻。

蔣碗去世後,姜維遷升衛將軍,和大將軍費偉共錄尚書事。

姜維連敗波山平原夷人、沈大將軍郭准軍團,聲勢大振。

但費偉卻以連年征戰,蜀漢國力大損.反對大現模用軍。

姜維雖數度計劃由涼州大軍北伐,費偉常只批准一萬以下的兵員而已,讓姜維無法發揮實力。

延熙十六年,費偉遇刺逝世,鷹派立刻掌有實權.連續三年,姜維三次對曹魏用兵,雖有小勝,但都因糧食運輸困難,不得不撤軍。

十九年,姜維升為大將軍,和鎮西大將軍胡濟會師於土邦,共同北伐。

不幸胡濟遲至,致使姜維大軍為魏將鄧艾所敗,死傷慘重,這是姜維北方用兵,首度嚴重挫折。

隔年,姜維趁曹魏徵東大將軍諸葛誕反叛,由秦川率軍北征響應,曹魏大將軍司馬望和鄧艾聯手對抗,姜維力戰無效,後聞諸葛誕敗亡,乃領軍退回成都。

景耀元年,宦官黃皓專政,朝風敗壞,人人自危。

加上姜維經年出戰,功績不立。

黃皓煽動後主劉撣,有意以右大將軍間宇代替姜維.姜維乃長期駐紮漢中,堅守劍閣,對付曹魏南征軍團的主力鄧義及鍾會軍用。

不久,鄧艾果然為鍾會所害,姜維更煽動鍾會以益州牧名義,據守蜀中發動叛變但曹魏南征軍團將領不支持,雙方在成都發生爭戰,鍾會和姜維雙雙遇害。

據說姜維為亂兵所殺,對方剖解其屍體,見其膽大如「斗」,皆甚奇之。

姜維之妻子家人,也同時遇害。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

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

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

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里任命為中郎。

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懷疑有異心,姜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

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

後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姜維北伐,而宦官黃皓弄權,姜維殺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禍,後司馬昭五道伐蜀,姜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鍾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

後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鍾會一同被魏軍所殺。

NO5.楊儀

諸葛亮病逝前線,對於駐守五文原的蜀漢大軍而言,是個空前危機。

主將去世全軍士氣勢必低落,是否能安全地從敵軍的監視下,脫險而退,便是諸葛亮臨死前最為憂慮擔心的事了。

魏延氣蓋三軍,姜維智勇雙全,王平經驗老到,費諱協調力佳,但諸葛亮認為他們可能都無力掌握大局撤兵的規劃,需要審慎緊密的思考及行政能力,諸葛亮左思古想,最後仍然選定備受爭議、人緣不佳的行政高手——首席參謀楊儀。

在北伐前線中,諸葛亮最需要的兩個人,便是楊儀和魏延了。

這一文一武之才幾乎、是蜀漢北征軍之寶,偏偏這兩個人都情才做物,彼此爭執得非常厲害。

五丈原病重時,諸葛亮在衡量各方面得失利害後,仍派楊儀指揮共監督撤軍工作,果然楊儀發揮了過人天才.領導蜀漢大軍迅速脫離險既不過,也因而發生魏廷不服命令,兵敗被殺的悲劇。

但諸葛亮生前,對楊儀個性猖狹、與人不和的毛病深為頭痛。

他深知這種人只是高明的幕僚,但絕非優秀的領導人。

因此他途命中安排的繼承人,是個性豁達的蔣現。

當他知道諸葛亮同意的繼承人是蔣琬時,大為不悅,不但公開蔑視蔣琬,更為自己未擁實權,強烈地表達對諸葛亮的不滿。

楊儀的激烈反彈,立刻造成蜀漢新政權的不穩,蔣琬在無可奈何下,只好派遣和楊儀交情較好的費偉前往安慰。

想不到楊儀見到費偉,感觸更多,甚至目出惡言,略帶威脅和埋怨表示:「當時丞相(諸葛亮)去世時,我如果舉軍投降曹魏;反而將會得到大功勞絕不會像現在一般的落寞;真是讓人悔恨的結果呀廠費偉大驚,不敢隱瞞,立刻向朝廷密告。

蔣藐琬惜楊儀功勞於建興十三年。

免其死罪,僅廢為庶人,流放漢嘉郡。



想不到楊儀卻認為是奇恥大辱,決心赴死,他變本加厲,上書公然指責朝廷不公平,詞意相當強悍而不馴,蔣琬不得己之下,命郡令逮捕楊儀,楊儀在獄中自殺而死。

諸葛亮數次出軍,楊儀常為其規畫分部,籌度糧谷,處事極捷。

因此一應軍戎節度,皆由楊儀取辦。

前軍師魏延善養士卒,勇猛過人,性格矜高,當時軍中眾人皆避而下之,唯獨楊儀肯不假借於魏延,魏延因此忿怒,二人勢如水火。

不久諸葛亮病卒,楊儀等部領全師還朝,又誅魏延。

楊儀自以為功勳至大,當代諸葛亮秉持朝政,但諸葛亮遺意在蔣琬。

楊儀回都,拜為中軍師,並無實際統領,但止從容無事而已。

楊儀深深不忿,常發怨言,後軍師費禕以其言密奏後主。

楊儀被廢為庶民,徙漢嘉郡。

楊儀至徙處,又上書誹謗,辭指激切,朝廷於下郡收押楊儀。

結果楊儀自殺,妻子還蜀。

楊儀的優缺點都很突出:一方面他很有才幹,他在隨諸葛亮北伐中,每次兵出,「常規劃分部,籌度糧谷,不稽思慮,斯須便了,軍戎節度,取辦於儀。

(諸葛)亮深惜儀之才幹」(《三國志·蜀書·楊儀傳》)。

另一方面楊儀心胸窄狹。

任尚書時與尚書令劉巴不睦。

才能高而眼光淺楊儀受關羽派遣見劉備,劉備就和楊儀談論天下大勢,劉備覺得楊儀是個人才,很喜歡他就任命他為左將軍兵曹掾(羽命為功曹,遣奉使西詣先主。

先主與語論軍國計策,政治得失,大悅之,因闢為左將軍兵曹掾。

《三國志·楊儀傳》)大家都知道劉備有3個強項1是哭2是跑3就是挖掘人才的本事大,想想當年,關羽和張飛,所以劉備看上的人都不會是一般人。

諸葛亮出征經常讓楊儀做計劃部署,楊儀也是很快就保質保量的完成了,所以連諸葛亮都很欣賞楊儀的才能。

眼光淺體現在劉備征東吳時,楊儀因為和劉巴不和被降職,(」先主稱尊號,東征吳,儀與尚書令劉巴不睦,左遷遙署弘農太守。

「《三國志·楊儀傳》左遷就是降職的意思,但至於降職的原因不得而知,估計就是二人之間有一點性格上的矛盾,這一點肯定是楊儀沒有看到劉巴作為上司時手中所掌握權力的結果。

)楊儀又向來和魏延不和,(這矛盾僅僅是因為楊儀不願意恭維魏延)而諸葛亮讓蔣琬來繼承他後,楊儀僅僅提升為」無所從屬「的中軍師。

楊儀感覺這種待遇與自己的期望值相差甚遠,他認為自己入仕比蔣琬早,才能比蔣琬強,功勞比蔣琬高,所以大發牢騷。

請各位想想,自己辛辛苦苦跟著領導幹了大半輩子,最後卻被朝廷給明升暗降,能心服麼?這種牢騷倒也是情有可原,只不過楊儀沒有看到當時的政治形勢,只不過發的不是時候,才導致了自己的悲劇。

NO6.王平

街亭之役,是諸葛亮平生最大的一次疏忽,除了主將馬遇處死以謝罪外,所有相關將領,包括諸葛亮、趙雲、魏廷等都受到貶職處分。

只有一名偏將,卻因特殊戰功而受到重用,那便是行伍出身。

大字不識十個的王平。

街亭大戰,王平率領千餘人馬,鳴鼓自持,製造兵,張頜不敢逼,讓蜀漢大軍得以安全撤退漢中。

王平以特殊軍功,在一片貶職聲中,加拜為參軍;進位討寇將軍、封亭侯。

建興九年,諸葛亮四次北伐,令王平以副師圍祁山。

司馬懿派張頜領大軍攻打王平孤軍,但王平率領南方少數民族組成的無當飛軍,個個誓死如歸,張恰猛攻不下,無功而返。

諸葛亮能在和司馬懿第一次對陣時,取得相當優勢,王平以少數軍力,牽制住曹魏猛將張頜的軍團,居功厥偉。

建共十二年,諸葛亮病逝五大原,在撤軍行動中魏延作亂,奉命擊質魏延軍團的便是王平。

王平以此功勞,遷升為後典軍、安漢將軍,不久更須漢中太守。

建興十五年進封安漢候,代替原駐守漢中的副車騎將軍吳在,成為蜀漢前線軍團的總指揮蔣流進駐漢中時,以王平為北征的前鋒軍團。

延熙六年,蔣防率軍退回港城時,拜王平前監軍、鎮北大將軍,成為蜀漢漢中駐守軍團的總司令。

延熙七年,曹魏大將軍曹莫率步騎混合組成十萬大軍,攻擊漢中。

蜀漢前線軍團各將領陷人恐慌,只有王平鎮靜如常,指揮若定。

費偉也由成部車大軍來援,曹組無功而退。

當時,王平在北方,鄧芝在東方,馬忠在南方,同時成為蜀漢政權的「鐵衛」。

王平是士兵行伍出身,無法寫字,識字不超過十個,但口述作書時,卻思維敏捷,頗有條理。

他常令幕僚為他誦讀《史記》和《漢書》,和別人討淪時,也能知其大義。

王平個性嚴謹,不苟言笑,經常從明到夕,徹日端坐,頗有耐性,而沒有一般行伍出身將領的浮躁。

只是用嫌小心眼,缺乏豁然大度的大將之風,可能與其學識不足有關。

王平於延熙十一年,病逝於軍旅中。

王平(?-248)字子均,又稱何平,是蜀國後期名將。

生年不詳,據《三國志·王平傳》載,王平從小寄居在外祖父何氏之家,先姓何,因此有的史籍又把王平叫為「何平」。

長大後複姓「王」。

延熙十一年(248),王平去世,子王訓嗣。

當年,王平同郡漢昌人句扶,忠勇寬厚,屢立戰功,名聲爵位略遜於王平,官做到左將軍,封宕渠侯。

後來,又有張翼、廖化並為大將軍。

王平最初投奔曹操,在漢中之戰時投降於劉備。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王平隨馬謖防守街亭,因其卓越的見識和在撤退時的出色表現被諸葛亮賞識,得到破格提升。

之後,王平在第四次北伐時成功防守住了魏將張合的進攻,在諸葛亮去世後幫助眾人平定了魏延之亂。

蔣琬執政初期,王平協助吳懿防守漢中,後升為鎮北大將軍,統領漢中,成功防禦了魏將曹爽的大規模伐蜀行動。

蜀國後期,原有的著名將領先後去世。

當時,鄧芝在東,馬忠在南,王平在北,這三員蜀將名聲都很大,也都建立了不少功勞業績。

據史書記載:「生長戎旅,手不能書,其所識不過十字」(《三國志·王平傳》),王平一生戎馬,不會寫字,認識的字不過十個。

但是,經他口授、別人錄寫的公文書函,卻都有見地,有條理。

據記載,他無論是行軍途中,或是駐守營地,總是讓人給他念《史記》、《漢書》中的本紀列傳給自己聽,別人給他念完後,他不但能完全記憶下來,並能對每一個人物的得失、優點與缺點作出評價,從中吸取教訓.

王平遵守法度,說話嚴正,從不戲謔。

從早到晚,正襟危坐,沒有一點武將的輕躁之氣。

不過,有時,他的性情狹隘多疑,為人也偶有自輕之處。

這應該是一個遺憾吧!當年,王平同郡漢昌人句扶,忠勇寬厚,屢立戰功,名聲爵位略遜於王平,官做到左將軍,封宕渠侯。

後來,又有張翼、廖化並為大將軍。

於是,當時的人們便說:「前有王、句,後有張、寥」(《三國志·王平傳》)。

優缺點:王平一生戎馬,不會寫字,認識的字不過十個。

但是,經他口授、別人錄寫的公文書函,卻都有見地,有條理。

據記載,他無論是行軍途中,或是駐守營地,總是讓人給他念《史記》、《漢書》中的本紀列傳給自己聽,別人給他念完後,他不但能完全記憶下來,並能劉每一個人物的得失、優點與缺點作出評價,從中吸取教訓。

王平遵守法度,說話嚴正,從不戲謔。

從早到晚,正襟危坐,沒有一點武將的輕躁之氣。

不過,有時,他的性情狹隘多疑,為人也偶有自輕之處。

NO.7馬忠

承續諸葛亮南中遠征的戰果,駐紮南方最有效、成為蜀漢南方國防鐵衛的便是當年南征軍團的統帥之——馬忠。

馬忠以政治手腕代替軍事行動,使南中的穩定有了很大的進、諸葛亮之後世,南中再也沒有重大的叛亂事件。

延熙五年,奉命還朝,和大將軍蔣共議軍團大事,井加封為鎮南大將軍。

延熙七年,大將軍費偉北征,馬忠以尚書事.留守成都,費偉回朝後,馬忠再度回南中。

十二年,病死於駐守營區內。

馬忠為人寬濟而有度量,喜歡講笑話,忿怒不形於色,處事上卻果決能斷。

恩威並立,南中少數民族無不畏而愛之。

馬忠去世後,少數民族自動各依習俗為之家相流涕盡哀井為之大廟奉祀。

馬忠,字德信,巴西閬中人,出身士大夫,三國時蜀漢名將。

東漢末期為巴西郡吏,察孝廉,為漢昌長。

昭烈帝劉備兵敗夷陵,駐蹕永安。

巴西太守閻芝徵集五千人,為劉備補充兵員,派馬忠帶兵前往。

劉備與之交談,甚為器重,對尚書令劉巴稱讚說是黃權一類的人才。

丞相諸葛亮開府治事,辟馬忠為門下督。

諸葛亮南征,拜馬忠為牂牁太守,率偏軍平定當地叛亂。

馬忠治理牂牁政績顯著,諸葛亮又闢為參丞相軍事,作為丞相長史蔣琬的副手,處理後方軍政事務。

接著又兼任益州治中從事。

魏軍大舉進攻漢中,馬忠到諸葛亮軍中幫辦軍務。

之後,又指揮牙門將張嶷等將領平定叛亂的汶山郡羌人。

南中豪族劉胄叛亂,各郡騷動。

諸葛亮以馬忠接替原庲降都督張翼。

馬忠不負使命,平定了叛亂。

諸葛亮加忠為監軍、奮威將軍,封博陽亭侯。

建寧郡曾經殺害太守正昂,綁架太守張裔送給吳國,所以以前庲降都督常常駐紮在漢族居多的平夷縣。

馬忠移屯漢族和少數民族雜居的味縣。

越巂郡一直處於混亂狀態,馬忠指揮並協助越巂太守張嶷恢復秩序,並因此直接晉升為安南將軍,進封彭鄉侯。

大司馬蔣琬北駐漢中,而馬忠入朝述職,於是受命到前線宣傳詔旨,加拜為鎮南大將軍。

魏國進攻漢中,大將軍費禕率軍北上增援,馬忠留在成都處理政事。

費禕班師,馬忠才回到南中。

延熙十二年死於任上,兒子馬修嗣侯。

馬忠隨丞相諸葛亮南征,曾多次在諸葛亮指揮下擊敗南蠻軍,但在對抗祝融夫人時為營救張嶷曾一度被俘,北伐其間以奮威將軍、博陽亭侯身份擔任右軍領兵使。

建興七年其間參與大敗曹軍的戰役。

諸葛亮六出祁山其間,馬忠與姜維同領中隊進攻北原。

NO8.鄧芝

諸葛亮執政後,蜀漢政權和東吳長期保持穩定性的和平,可謂東線無戰事。

不過,這個「無為而治」的功勞,應屬蜀漢東戰線防軍團總司令——鄧芝。

劉備去世後,奉命和孫和談的第一個外交使節使是鄧芝。

由於他的誠意和機答,很快地解除了吳蜀間的敵意.孫權寫信給諸葛亮表示:「和合二國,唯有鄧生」。

諸葛亮數度北伐期間,鄧芝是廠重要治詢意見的軍團領柏之一,受任為中監軍、揚武將軍。

諸葛亮去世後,鄧芝遷開前軍師前將軍,領克州刺史。

並接續李豐督守江州,和孫權有相當親密的交往延熙六年,升為車騎將軍,十四年病逝於東方前線。

鄧芝為將領前後二十餘年,賞罰明晰,善恤卒伍,生活非常儉樸。

一身之衣食均由官方薪給供用,終生不治私產,妻子有時都不免於饑寒,死時中全無餘財。

鄧芝性剛直,不擺排場,很少主動和同燒來往,因此在官場上問顯孤單.朋友不多,但他一點也不在意,我行我素,盡其職責在蜀漢官員中,只和姜維豪氣和投,相互敬重。

鄧芝(?—251年),字伯苗。

義陽新野(今河南新野)人。

鄧禹後代,三國時蜀漢重臣。

早年就曾被預言,認為其能位至大將。

後被劉備任為郫令,升遷為廣漢太守。

因任官清廉、嚴謹,有治績,被征入朝為尚書。

劉備逝世後,奉命出使吳國,成功修復兩國關係,並深為孫權所欣賞。

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屯兵漢中,準備北伐,以鄧芝為中監軍、揚武將軍,命其與趙雲佯攻郿城,吸引曹真主力。

建興十二年(234年),遷前軍師、前將軍,領兗州刺史,封陽武亭侯,不久督領江州。

孫權在此期間多次聯絡鄧芝,贈賜豐厚。

延熙六年(243年),遷車騎將軍,後授假節。

平定涪陵叛亂。

延熙十四年(251年),病逝。

鄧芝性格正直、簡單,不會修飾情緒。

他為將二十多年,賞罰明斷,體恤士卒。

身上的衣食從官府資取,從未經營過私有財產,妻子甚至有饑寒的日子,死時家中也沒有多餘財物

NO9.張翼

張翼生性嚴峻,一板一眼,因此不得少數民族歡心,劉胃叛亂時,張翼雖有心嚴加懲罰,由於得不到地方長老支持,反而使亂事擴大。

諸葛亮不得已,只好調馬忠前來替換。

馬忠尚未到任時.情況日益惡化,部屬勸張翼放棄職守,直接返回成現。

但張翼正色表示:『儀今天被調職,是因為自己缺乏力.怎能怨恨朝廷?如今代替者未至,更應嚴加守備、加強糧林應才對用!怎可因個人情緒耽誤國家大事?」。

馬忠日後能輕易擊潰劉胄,張翼充分的準備,也是主要原因。

諸葛亮去世後,張翼更拜封前將軍,爵關內侯。

延熙元年,人為尚書,進封都亭候、征西大將軍。

張翼和姜維在軍路看法上,有很大差異。

姜維主張進取,急著季大軍深人敵境;張翼較重穩健戰術,反對過分輕進。

雙方還有爭執,但姜維仍非常倚重張翼,常借其同往,張翼亦不得已而跟隨之。

蜀漢滅亡時漲翼和姜維奇於劍閣,不久,參與策反鍾會之陰謀,卻死於亂軍之中。

張翼字伯恭。

劉備領益州牧後用翼為書佐。

後翼舉孝廉,受職江陽長,漢水之戰中,曾任趙雲副將。

後遷涪陵縣令,升官後歷職梓潼、廣漢、蜀郡太守;諸葛亮為治理南夷,任翼為庲降都督、綏南中郎將。

翼性格保守,執法不能變通,不得少數民族的歡心。

耆率劉胄造反,張翼未攻破他就被召還,以馬忠代之,馬忠在先前的基礎上斬殺劉胄、平定南土。

諸葛亮出武功山,張翼任前軍都督,率軍與魏軍接戰,表現活躍。

亮卒後受爵關內侯,後任尚書;進封都城亭侯,備受重用。

張翼以國小民勞,與姜維的伐魏用武方略爭持,未果,隨軍征,但自此二人不睦。

姜維大破王經,斬敵以萬計,張翼勸維見好便收,為維所拒,後維果然攻狄道不能克。

張翼每隨征,均為不得已而行;蜀漢亡,張翼隨姜維降鍾會於涪;次年,鍾會反叛未能成功,翼也被亂軍所殺。

執法嚴明但不知變通,忠心耿耿但壯志難酬,才華突出卻時運不濟。

張翼開始是劉璋手下的將軍,後來跟了劉備。

劉備死後跟隨諸葛亮北伐,屢立戰功,被封為征西大將軍。

蜀國滅了之後,跟隨姜維向鍾會投降,鍾會之亂被魏國鎮壓,張翼也被亂軍砍死!一代將才做了個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NO10.張嶷

在王平、馬忠、鄧芝等第二代戰將紛紛去世之後,和姜維共同撐掌蜀漢,主要是張嶷和張翼。

張嶷協助南方少數民族耕種、畜牧、經營鹽鐵,改善其生活,對南中地區的進步和開發貢獻良多,後主劉禪加封張嶷為撫戎將軍。

張嶷思慮周密,頗具見識,他曾勸大將軍費偉,勿疏忽身邊防衛,費偉不聽,日後果然遇刺殞命。

東吳太傅諸葛信(諸葛瑾之子)北伐曹魏,聲勢浩大,張嶷勸他謹慎,切勿驕縱,諸葛洛不聽.不久便遭到夷族的慘禍。

張嶷在南中長達15年,調回成都時,夷人依依不捨,挾谷泣涕,邑民率領隨張嶷朝貢者百餘人,朝廷加封為落寇將軍。

跟隨衛將軍姜維北征.以少數兵力,和月將余質交鋒,雖殲滅了人多數統軍,張嶷自己卻因重傷,死於沙場上。

南方越屬郡夷人,聞張嶷死汛,無不悲位,並為之文廟祭祀。

張嶷,成年時為縣功曹。

劉備定蜀時山賊進攻郡縣,縣令棄家而逃,張嶷背負夫人,冒著白刃沖開賊圍,因此揚名。

建興年間,廣漢土寇作亂,其勢猖獗,張嶷用設宴計,在席上親率伏兵,斬賊首五十多人,旬日平亂。

其後任馬忠部下牙門將,北討汶山羌族,南平四郡蠻夷,籌畫方略,立功無數。

張嶷出身自孤苦家庭,少時有膽色。

建興五年(西元227年),諸葛亮北伐,漢中、廣漢、綿竹地區山賊張慕等乘機作亂,張嶷以都尉身份領兵討伐,用計將張慕等五十餘人斬首,十日內就將山賊評定,拜為牙門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蜀漢第二代五虎上將,夏侯霸上榜,第一無爭議

熟讀三國的朋友,一定知道蜀漢的五虎上將,忠義武聖的關羽,嫉惡如仇的張飛,渾身是膽的趙雲,智勇雙全的馬超,老當益壯的黃忠,他們為蜀漢立下赫赫戰功,被後世稱為蜀漢第一代「五虎上將」,只可惜,關羽殞命...

諸葛亮也有接班人?諸葛亮十位接班人排名

第一位介紹的,是諸葛亮遺命中指定的治國繼承人蔣琬。諸葛亮連年用兵,但蔣琬總能夠足食足兵地供給諸葛亮的需要。難怪諸葛亮每與人語,便稱讚道;「公琰托志忠雅,當與吾共贊王業者也。」病重時,諸葛亮更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