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後面還有一句,正是曹操格局的體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後世對他褒貶不一,古大爺就深深被他的氣魄、才智所折服。
但大部分網友都認為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亂臣賊子。
皇上在他手裡就是一枚印章。
不僅奪了大漢的天下,還為了滿足私慾發起戰爭,百姓都被害慘了。
喜歡看戲的朋友都知道,曹操的人設是奸詐,是壞人,所以都是白臉。
曹操一生功績無數,大權在握,可出人意料的是,他居然沒有取代皇帝。
莫非是因為曹操怕流傳後世的聲名不好?說實在的,曹操南征北戰,一手遮天,如果他想稱帝,你覺得有人能夠攔得住他嗎?就是荀彧都沒轍。
而曹操並沒有稱帝,其高明的地方就在這裡。
他甘願做魏王,不僅僅表現他的忠誠,也是他格局的一種體現。
曹操生於漢室,當初董卓當政的時候,大臣們打心眼裡不爽,都在罵他,但也就罵罵。
那時曹操還是個小官,他卻沒事就討好董卓。
當然,在那時也引來不少大臣的白眼。
事實上,曹操之所以想方設法接近董卓,都是為了找到機會殺了董卓。
雖然最終失敗了,但也不難看出當初曹操嫉惡如仇、心系漢室。
殺董卓失敗後,曹操便走上了逃亡的路。
陳宮與他一塊跑了,後來遇到了呂伯奢,呂伯奢一家正在準備好好招待他們,結果曹操誤以為是要對自己不利,便殺了他全家。
殺完才知道錯殺了,便繼續逃跑,恰巧遇到回來的呂伯奢,曹操二話不說把呂伯奢也給解決了。
一旁的陳宮質問曹操,知道是誤會了,怎麼還殺了他?
曹操表示,不殺他,他一定會報官。
並說出了流傳至今的話:「寧我負人,休教人負我」。
在曹操眼裡,成大事,不能婦人之仁,最大的事莫過於興漢室了。
正因他有大局觀,做事不在乎一時之得失,並且求賢若渴、廣納人才,所以很多才子、將軍都原因跟著曹操。
曹操也因此迅速強大。
許攸原本是袁紹的人,多次進諫不被採納,最後還遭到袁紹的疏遠,許攸氣得直接加入曹操陣營。
曹操一聽許攸來了,鞋子都來不及穿就跑出去迎接許攸。
火燒袁紹糧草的建議正是許攸提出,官渡這一仗,曹操得勝而歸。
曹操之所以能夠以少勝多,不正是因為他愛才、虛心納諫嗎?
投靠的謀士多,不正是說明了曹操的氣度與格局嗎?劉備慣用的就是哭,用哭來感化別人。
說實話,人才恰恰就是西蜀最缺的。
諸葛亮多次遇到無人可用的情況。
曹操能夠取得那樣的成績,究其根本,那就是有格局,有格魅力。
當初,曹操說出「寧我負人,休教負我」時,不知多少人認為他是一個毒辣的自私鬼。
但當聽到他下一句時,卻有源源不斷的能人志士投靠他。
他接下來說的就是:若被凌辱、被消滅就是成為君子代價,寧可成為可以實現抱負的奸雄。
大奸似忠,奸惡與忠義並不能從表面就看出,你們看錯了我曹操。
不能否認的是,曹操的確很多疑,這大概正是因為其精通兵法,知道真真假假毫無定數。
被曹操殺害的很多,但若是能夠接受他的成就,為什麼不能接受他錯?
揭秘:三國中神秘謀士陳宮為何棄曹投奔呂布?
陳宮,字公台,是三國時期的比較神秘的謀士,史書上對他的出身並無過多記載,大多都是語焉不詳。這個神秘的謀士其智慧絕不輸於當時的任何一位有名氣的謀士,只是奇怪的是為何他最後背棄了曹操,而是去投靠了有...
都說他陰險狡詐心狠手辣其實未必是真的
在生活中人們往往說起將錯就錯這句話,就會想起三國演義中曹操誤殺呂伯奢的故事。特別是人們在看了電視劇《三國演義》裡面的這一情節,更加深了人們對曹操狡詐心狠的印象。這裡再回顧一下演義里的章節加以分析。
曹操一生說過很多豪言,其中這4句最為霸氣,尤其是最後一句
導讀:俗話說,亂世出英雄,這幾乎是亘古不變的真理。東漢末年,漢室衰微,爆發了黃巾起義。之後,群雄並起,擁兵自重,名義上歸屬於漢室,實際上卻各自為政,漢室江山名存實亡。經過各勢力之間的連年征戰,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