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歷史巧合——成也蕭何,敗也蕭何5(蜀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東漢末年,為了應對各地的亂局,宗室重臣劉焉建議派重臣任州牧,管理軍政大權,幾乎是地方的土皇帝一般。

益州牧劉焉

宗室劉焉就被封為交趾牧,可是有人跟他說:「『京師將亂,益州分野有天子氣。

』焉乃更求益州」。

劉焉目的很明顯,天下大亂之際,他要的不僅僅是一個益州牧,他的目的就是有一天當上皇帝。

劉焉從荊州帶兵在益州從事賈龍的邀請下,迅速入蜀,平定地方,並派張魯占據漢中,隔斷與中原的交通聯繫,實現自己的割據夢想,為做天子做準備。

此時,荊州牧劉表發現異常,上書朝廷,稱劉焉「有似 子夏 在西河疑聖人之論(意指其圖謀不軌)」。

此後,劉焉稱帝之事急轉直下,先是在朝廷的兒子戰死,自己又發病,不久就抑鬱而終。

劉焉將宏圖大業傳給兒子劉璋,劉璋不同於劉焉,雖治蜀二十多年,將蜀地打造的 沃野千里,民殷國富,但終究不是梟雄之材,最後不得不請劉備幫助平定張魯叛亂。

劉備一生坎坷,赤壁之戰後,卻厚積薄發,勢力迅速擴張,又有劉璋相邀入蜀,更是把握此千古良機,帶兵入蜀。

昭烈皇帝劉備

劉備入蜀,目標不僅僅是張魯,劉璋當然也是其目標。

只是劉璋,在劉備大軍面前,沒有選擇誓死抵抗,而是投降。

《三國志》記載:十九年,進圍成都數十日,城中尚有精兵三萬人,谷帛支一年,吏民咸欲死戰。

璋言:「父子在州二十餘年,無恩德以加百姓。

百姓攻戰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開城出降,群下莫不流涕。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進兵包圍成都數十日,當時城中還有三萬精兵,糧食等物品足夠支持一年,官吏和百姓都想死戰。

劉璋說:「我父子在益州二十多年,沒有給百姓施加恩德,卻打了三年仗,許多人死在野外,這都是因為我的緣故。

我怎麼能夠安心!」於是打開城門,投降了,部下沒有不哭的。

劉備就這樣,迅速擁有蜀地,勢力再度大漲,並隨後在成都稱帝,至此,當年勸說劉焉的話「益州有天子氣」,得以證實。

可隨後,同樣來自荊州的一擊,孫權將關羽戰敗,劉備勢力從此也是急轉直下,再無擴張的能力,而只有步步萎縮。

劉備死後,劉禪繼位。

雖有千古賢相諸葛亮輔佐,可蜀漢政權再沒有真正擴張的能力。

諸葛亮

而幾十年後,劉備的兒子劉禪,卻選擇了和劉璋一樣的道路,在面對曹魏大軍進攻的情況下,也選擇了投降。

《三國志》記載:冬,鄧艾破衛將軍諸葛瞻於綿竹。

用光祿大夫譙周策,降於艾。

是日,北地王諶傷國之亡,先殺妻子,次以自殺。

景耀六年(263年),曹魏大將鄧艾率軍在綿竹擊敗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之後,劉禪採用光祿大夫譙周的建議,投降了。

當時,劉禪的兒子北地王劉諶自殺殉國。

此次,劉備辛辛苦苦建立的蜀漢政權滅亡,基業歸於他人。

後主劉禪

劉焉與劉備,都是雄心勃勃之人,同樣從荊州帶兵入蜀,想要成就自己的帝王霸業。

在他們勢力最鼎盛之際,來自荊州的攻擊,將這兩位梟雄擊垮,再也難以恢復以前的勢力。

而他們的兒子,同樣在強敵圍城之際,都是為了百姓之安危,選擇投降,雖少了英雄霸氣,卻讓百姓得以存活,某種意義上來說,也不愧一英雄。

同樣,可以看出,劉備的蜀漢政權成於劉璋投降,亡於劉禪投降,原因都是一樣,讓百姓免於戰火之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隆中對」里可成就帝王之業的是哪裡?

諸葛亮在「隆中對策」里提出劉備如果想成就王霸之業,首先從地理上來說有兩個地方非常重要:一是荊州,荊州是「用武之國」。「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二是益州,「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三國最大的奸雄竟是劉備,曹操都遠遠不及他!

導讀:劉備小時候嘗嘗靠賣鞋織鞋為生,生活極為拮据。小兒時候嬉戲玩耍時立於樹下戲稱:「我為天子,當乘此為車蓋。」雖說劉備小時候與母親過著食不果腹的日子,可是他的祖上乃至祖父、父親都為漢朝官員,上輩...

三國篇:姜維,士為知己者死

據說姜維被殺之後,魏軍將士對姜維想借鍾會之手殺死他們的計策非常憤怒,所以剖開了姜維的屍體,發現姜維的膽如斗大。《世說新語》中記載:維死時見剖,膽如斗大。斗在古代是計量用的工具,「十升為斗,十斗為...

益州之戰經過

益州之戰是東漢末年劉備與益州牧劉璋爭奪益州的戰爭。自赤壁之戰後,劉備領有荊州,為實現《隆中對》跨有荊、益的計劃,已有意圖進攻益州。此時劉璋受制於據守漢中的張魯,又有強大的曹操意圖攻取漢中,對蜀...